首页>人物·生活>聚·焦点聚·焦点

黄日涵:当好“进口大国”不易

2018年11月13日 15:00 | 作者:黄日涵 | 来源:环球时报
分享到: 

作者:数字经济智库执行院长,华侨大学副教授 黄日涵

作为针对新发展新需求而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刚刚在上海落下帷幕,累计意向成交578.3亿美元。紧接着,“双11”的到来又让世界看到中国消费者对国外产品的热烈需求。仅在天猫一个平台,“双11”当天下单的消费者中,有40%的人购买了国际品牌的产品。不过,未来如何当好一个“进口大国”,并非简单的“买买买”,还有不少问题需要我们思考。

众所周知,中国的年轻人是在互联网影响下成长的一代,他们正逐渐成为消费的主力。因此,进口贸易未来必将和互联网紧密结合在一起。而接下来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在全球建立合理且高效的采购方式,打造安全且迅速的物流网络对当好“进口大国”至关重要。

笔者曾在澳大利亚悉尼的一个菜鸟物流仓储看到忙碌的澳洲员工在挑选当地的特产,分拣包装后这些产品将运往中国。为了更好地保障海外的生鲜产品可以实现“冷鲜”状态下及时到达中国消费者手中,近些年中国物流企业也在智慧物流的框架下不断发力。借助与EMS以及国外邮政公司的合作,通过大数据的分析能力,目前中国物流企业的冷链能力可以实现“朝发夕食”。与此同时,通过在北上广等十个大城市建设冷链物流基地,以及在海外的布点,可以改变传统的物流方式,让“全球运”变得更加现实。当然,在推广这一模式的时候,我们也要注意海外物流网点的建设需要严格依照当地国的法律和用工制度,而且不可一哄而上,这样才能做得持久。

其次,本次进口博览会为国内消费者提供了一个可以放心选择全球优质产品的机会,同时也为中国企业选择全球先进工业产品增加了一个平台。毋庸置疑,随着进口博览会的举办,以及诸如阿里巴巴提出的5年实现2000亿美元进口额的刺激方案,都必将推动跨境电商迎来新的发展。这无疑会对中国国内的产品带来不小的冲击,国货必须尽快找到应对的思路。除了转型升级外,确立自己的特色和定位形成差异化竞争,也是下一步国货需要思考的议题。

再次,在“引进来”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国货的“走出去”。我们应该加大对一些特定领域国货的帮扶力度,从创新转型以及品牌塑造上给予相应的支持。与此同时,也要继续鼓励优质的国货走向国际市场,而不是固守国内市场与国际产品去拼价格战。海外市场也是一片巨大的天地,国内中小企业可以借助国内外跨境电商企业搭建的平台实现借船出海。

此外,如何在大量进口商品涌入时减少因为质量等其他问题带来的纠纷,保护好消费者权益也是需要关注的。现如今的跨境电商鱼龙混杂,市场还处于无序状态。设置跨境零售电商平台企业准入门槛,建立跨境电商信用评级机制,依据监管合规性和消费者评价进行动态调整,建立跨境电商及平台企业白名单和黑名单,才能让中国在成为进口大国的同时,保护好国内消费者的利益。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进口大国 消费 贸易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