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专题 专题

蓝天保卫战,重点在“治”更在“防” ——北京市政协就“落实京津冀区域联防联控联治措施,加强重污染天气应对机制建设”举行协商恳谈

2018年11月14日 16:16 | 作者:包松娅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10月15日,北京入秋后首个持续时间长的重污染天气,进入第三天。

这天上午,北京市政协落实京津冀区域联防联控联治措施,加强重污染天气应对机制建设协商恳谈会,正按年度协商计划如期进行。只是没想到,窗外灰沉沉的雾霾,倒为会议主题增添了“鲜明”注脚。

1c6f6506c23813d89bf835

资料图 新华网

污染防治是三大攻坚战之一,蓝天保卫战又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点。空气污染防治是多年来党和国家持续推进的一项工作,在各方努力下不断取得成效,老百姓也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感受。作为协商恳谈会的主持人,北京市政协主席吉林认为,大气污染防治问题需要长期努力,不会一蹴而就,当前取得成就和好转的同时还要看到仍然有需要继续深入解决的问题。北京地区的空气污染是一个区域性问题,京津冀三地之间相互影响,需要整个区域之间的联防联控联治,大气污染防治浅层次的问题解决之后,将会进入一个新的更加艰巨的阶段,即要把生态环保理念进一步“前置”,并体现在三地产业规划、科技创新等方面。

环境问题与每个人息息相关。近年来,北京市委、市政府不断把环境问题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去抓,北京市政协也把空气治理作为一个重要履职领域,进行了“连续剧”式地持续跟踪性建言。根据今年年初北京市委下达的《北京市政协2018年协商计划》和北京市政协2018年工作要点,北京市政协继续落题“落实京津冀区域联防联控联治措施,加强重污染应对机制建设”开展专题协商。建言视角从最初的北京本地如何做,到京津冀三地相互之间联防联控联治,再到此次如何共同应对重污染天气,北京市政协及政协委员们在坦诚的协商建言中,保持着对“蓝天保卫战”良策持续而深入地探寻。

协商背景

全面“走出去”真正“沉下来”

根据年初北京市委下达的《北京市政协2018年协商计划》和北京市政协2018年工作要点,北京市政协今年围绕“落实京津冀区域联防联控联治措施,加强重污染天气应对机制建设”开展专题协商,在开展协商前,城建环保委组织委员就此问题开展了一系列协商调研活动。

为了给协商恳谈打下扎实的基础,城建环保委组建了由部分环保、气象等相关专业委员组成的调研组,制定调研工作方案,收集国家和北京市层面关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相关政策、法规、文件,以及城建环保委历年来开展的相关调研和民主监督的成果,作为调研的基础性资料。

6月份以来,调研组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了一系列调研协商活动:

与北京市环保局就当前本市的大气污染防治和重污染天气应对等情况进行了交流;

走访了北京市气象局,就气象预报、重污染天气会商预警等工作进行了座谈;

召开情况通报会,听取市环保局和气象局关于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和空气重污染应对工作情况的介绍;

组织委员到中国环境监测中心参观了国家大气监测网颗粒物称重中心、二噁英监测实验室、大气环境监测实验室和环境质量会商演示厅,了解了大气污染监测的最新技术和科研成果;

就当前突出的过境货车尾气排放问题,视察了延庆区张山营进京综合检查站尾气排放检测工作;

就煤改气、煤改电问题视察了延庆区两个村的煤改清洁能源工程实施情况;

赴津冀两地调研,与河北省发改委、环保厅、气象局等部门进行了座谈,视察了华电石家庄裕华热电有限公司燃煤锅炉机组脱硝工程和河北先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环境监测技术及设备开发等情况;

与天津市发改委、气象局、环境应急与重污染天气预警中心等相关部门进行了工作交流,深入了解两地在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治方面所做的工作情况,就三地一些共性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研讨;

参加全国政协人资环委于7月16日召开的大气污染问题座谈会。会上,李伟副主席介绍了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情况,并围绕区域联防联控联治工作与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等国家部委和津冀两地政协和环保部门进行了交流;

吉林主席在8月21日召开的十三届全国政协第三次常委会议上,代表京津冀三地政协就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治作专题发言。

协商特点

既有“全面”,又有“聚焦”

一是全面了解情况。既注意了解北京市的自身工作情况,又较为全面地了解国家层面和津冀两地的情况;既针对某一项重点工作开展调研,又注意了解全局性的制度设计和政策措施。

二是调研工作节奏快,时间安排紧凑。调研历时两个多月的时间,先后组织各种活动9次,参加人数为165人次。每次调研针对性都比较强,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深入一线,沉下身子,了解实际情况。

三是既注重委员参与的广泛性,又注重发挥专业委员的优势和作用。由于课题专业性比较强,调研组中的骨干核心委员,兼顾单位工作和委员履职,全程参加活动,发挥专业优势,带头发表意见,促进了调研工作的深入开展。

核心观点

“三人四足”,仍需在“联”字上下大功夫

通过前期调研,委员们认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是打赢蓝天保卫战的主战场。近年来,京津冀三地协同作战、持续发力、攻坚克难,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区域空气质量明显改善。2017年,京津冀三地PM2.5年均浓度为64微克/立方米,其中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为58微克/立方米。今年1-9月,京津冀地区PM2.5平均浓度为50.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0%,其中,北京市50微克/立方米,天津市46微克/立方米,河北省51微克/立方米。三地人民群众越来越深切感受到,蓝天白云增多了,空气更加清新了,获得感、幸福感逐步增强。

同时也要看到,打赢蓝天保卫战是一场硬仗、苦仗,而且随着污染治理工作的深入,治污减排边际效益递减、末端治理减排空间越来越窄,治理难度越来越大。委员们通过前期调研,了解到当前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防治制度体系和标准体系还不健全,跨区域污染管控缺少强有力的制度支撑,三地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还不统一。二是区域产业、能源、运输结构亟待优化,历史形成的偏重的产业结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以公路运输为主的交通结构尚未根本改变。三是机动车污染防治、重点工业企业无组织排放和散烧煤治理成为区域联防联控联治的难点。四是环境监管力量不足,部分基层环保执法力量薄弱,执法力度不够。因此,仍需要从顶层设计、体制机制、法律保障、技术支撑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久久为功。

通过对前期调研形成的意见进行汇总,委员们提出:一是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制定区域大气环境的重大政策措施,进一步强化大气污染系统治理理念,重视大气污染与水污染、土壤污染的协同治理。二是进一步推动区域治理。一方面要结合经济社会和民生发展与环境容量的综合平衡,尽快研究确定区域产业布局规划,划定区域未来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边界;另一方面要继续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全力削减区域煤炭消费,优化调整京津冀区域货物运输结构,加快推进公路柴油运输向铁路轨道运输转变。三是强化科技支撑作用,推进数据信息的共享应用,不断提升治理水平。四是加强制度机制保障,加快推动区域立法,加强区域联合执法。

编辑:刘小源

01 02

关键词:北京市 协商 大气污染 京津冀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