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人物志人物志

黄宾虹:笔墨氤氲品宾虹

2018年11月16日 11:18 | 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到: 

原标题:笔墨氤氲品宾虹

《黄宾虹》 靳尚谊

▲ 黄宾虹的山水与花卉

氤氲长虹——黄宾虹书画作品展

深秋的北京,凉意阵阵,各大博物馆却是一派热闹的景象。当人们涌向清华艺术博物馆,争睹“西方绘画500年展”时,在北京鲁迅博物馆大院西侧刚刚辟为展厅的报告厅里,安徽博物院馆藏的黄宾虹百余件重要书画作品悄然展出。

内美

黄宾虹1955年去世时并不为普通老百姓所知,但他曾预言,自己的画在50年后必定为世人所瞩目。实际上还不到50年,他的作品不论在专业研究机构,还是在拍卖场上,都引来了人们关注的目光。是什么造就了黄宾虹的辉煌?又是什么令他长期默默无闻?答案要从源头寻起。

黄宾虹祖籍安徽,生于浙江,葬于西湖畔青山下,其青年时代曾积极参与变法图强之救国运动,失败后遁入中国传统文化之家园,思索与梳理传统绘画之演进途径,以传承民族绘画精髓为己任,最终将高山峻岭、草木华滋,熔铸于笔端,完整呈现出他毕生追求与倡导的中国艺术“内美”精神。

一幅画应该给观看者一种独特的内在感受。中国画究其根本,是精神之事,是思想感情之外化表现,是文化修养的积淀,是一个人生命品格的浓缩。黄宾虹的艺术成就正在于此。他的山水以积墨为胜,一幅画里面,浓、淡、干、湿、轻、重全有,只有反复观看,才能感觉到它的丰富。正如清初“四僧”之一的石涛所说,精神灿烂,出于纸上。齐白石的画,老少皆宜,极少有人说看不懂,因为他在作品中所表现的情趣更接近生活。而黄宾虹通过笔墨探求画理,过于精深,需要进入他的思想世界才能够窥知一二。齐白石的画讲究通俗晓畅,黄宾虹则追求淡雅含蓄。

意与境会,是为氤氲

黄宾虹的山有脉络,水有源流。他强调笔法,更注重用墨。他特别强调画面须处理好藏与露的关系。

古人云:“善藏者未必不露,善露者未属不藏也。” 藏和露,辩证的统一体。藏与露的本质,体现了中国画的虚实观念。古人云:“无画处皆成妙境。” 有无相生,虚实相成,表达了中国人的太极文化。画中的墨迹为黑,未画处皆白,黑与白为太极之气象。在虚与实的不断转化中,气象乃生。我们可以把“气”,理解为“生命之气”。黄宾虹的画不大,但让你感觉到小中现大,平中见奇。画得很少,却意味很多。其实这就是中国画非常独到的地方。

本次展览,集结了黄宾虹早、中、晚三个阶段的作品。他早年对自然观察入微,随时记录下目之所见,留下了一大批名为“纪游”的作品,写生感颇强。伴随着他的阅读,对文化的研究亦愈发精进。他自青年时代起便致力于“绚烂之极归于平实”的追求,到了晚年,终于抵达了“无象无形”的境界,笔墨随主观的思绪,尽情挥洒。从本次展出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他的画无论大小,没有刻意雕琢局部,没有拘泥于某一笔某一块墨的运用,而是全力追索整体之意象表达。

意,为画家之意,是他的主观外化之表现。境,是画家之境,是面对客观的主观取舍,从而形成他所独造的世界。意与境,形成意境,即主客观达成了统一,是造化与心缘的完美结合。意与境,融入情与景之中,受画理规范,由笔墨付诸纸上。古人常说:“意与境会,是为氤氲。”

含刚健于婀娜

画家可以凭借笔墨制造一个主观世界。这并不意味着黄宾虹的山水与花卉脱离自然、脱离生活,他总是有所本,有所依凭。从不会在纸上凭空捏造出一派山水假象。从他的绘画演进中可见其师法古人之清晰脉络。他的作品中最为常见的或是画法心得,或是临古之经验小结。他从不走极端,也很少急躁,总是追求所描绘的山川与自己的意念合为一体。黄宾虹的画,真正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品位,耐人寻味。

黄宾虹在90岁上下,于山水画又精进一层,已入化境。而他的花卉画,喜用色彩渍染,兼以破墨之法。出笔与落墨,冲和淡雅之气流淌于毫端。真正达到了他在画中常题之句“含刚健于婀娜”。本次展览分为花鸟、山水、书法三个单元,旨在展示黄宾虹的作品和艺术,彰显其中国画的创作与书法上的成就对于中国近现代艺术史上的不朽贡献。

作为一位旧时代的画家,黄宾虹敢于面对西洋画的冲击,文人画的式微,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困顿,坚守本土文化之立场,从传统文化的源头与艺术的底蕴中寻找到超越时代局限的巨大动力。黄宾虹笔下的山川丘壑,已不再局限在具体的形态之中,而是对笔墨风貌的追求,所谓“深厚华滋”,与明清画家、特别是清初“四王”之摹古师古如出一辙。黄宾虹一生几乎临遍了历代名家之墨迹,渗透各路画派之风格。因此,可以说这两个分别于不同场地登台的中国画展,虽东西相隔有一段空间的距离,虽明清与近代相差有一个时间维度,但究其艺术品味与演进道路,实为最佳的呼应。

(文字:王建南)


编辑:杨岚

关键词:黄宾虹 笔墨氤氲 《黄宾虹》 靳尚谊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