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医讯同期声医讯同期声

“认识心绞痛,从我做起”中国地区行动启动,专家提醒——

扛着危险!心绞痛可使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增加一倍

2018年11月19日 11:16 | 作者:李木元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11月19日电(记者 李木元)“心绞痛危害严重,可使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增加一倍,过早失业风险增加1.5倍。”在11月18日举行的“认识心绞痛,从我做起”行动中国区项目在京启动会上,专家学者呼吁,要重视心绞痛,发现相关症状,不要扛,要及时就医并接受个体化的治疗,以降低心肌梗死发病率和死亡率。

发现症状不要“扛”,及时就医是关键

“所有心血管疾病中,冠心病最为严重,是当今世界最为常见的死亡原因。”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脏中心主任、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副主席霍勇介绍,过去30年里,我国冠心病尤其是心肌梗死发病率持续上升,目前已经达到130~140/10万人,差不多和美国的发病率相当。但是美国冠心病的发病率一直在下降,而我们却一直在上升。世界银行预测,如果不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到2030年我国将有2200万心肌梗死患者。

而心绞痛正是冠心病的典型症状。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脏不能获得充足的含氧血液时发生代谢障碍和心脏供能不足,触发胸痛或胸闷等不适的心绞痛现象,伴有疼痛、压迫感或紧束感,持续时间通常不超过2~10分钟。

霍勇表示,从调查数据来看,大部分患有心绞痛的病人,用药后症状减轻,于是就选择忍着、扛着,不去医院检查就诊了。但是忽视了“扛”字背后的巨大的健康隐患。心绞痛不仅可使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增加一倍,过早失业风险增加1.5倍,还会导致心理疾病,比如可使焦虑风险增加3倍,患有抑郁的风险增加4倍。

有研究数据显示,心内科门诊患者中,心绞痛发生率高达33%;43.3%的冠心病患者既往未被诊断患有心绞痛。“心绞痛和焦虑、抑郁是双向的、互为因果的,如果患者同时有这两类疾病,更难治疗。”霍勇强调。

与此相反的是,我国心绞痛频繁发作的患者中,有高达44%的患者未得到最佳药物治疗。最新欧洲心绞痛个体化治疗专家共识指出大多数心绞痛患者需要多种药物联合治疗,而我国45.1%的患者使用抗心绞痛药物不超过1种,药物治疗严重不足,推进稳定型心绞痛规范化治疗迫在眉睫。

“认识心绞痛,从我做起”中国地区行动在京启动

“认识心绞痛,从我做起”中国地区行动在京启动

能量代谢联合治疗,促成个体化“钻石”疗法

心绞痛的病理生理机制实际上是心肌需氧与供氧的平衡失调。32.7%冠心病患者治疗后仍有心绞痛症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月持续性心绞痛的发生率高达30%。因此,药物治疗仍然冠心病和心绞痛治疗的基础;达到减轻甚至消除症状,阻止心血管疾病和心脏疾病的进一步恶化的治疗目标。

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主任陈韵岱教授介绍,目前,抗心绞痛药物主要包括血流动力学途径和能量代谢途径两大类。前者以扩血管类药物和减慢心率类药物为主,增加冠脉血供和减少心肌耗氧;能量代谢调节剂例如曲美他嗪则可纠正异常心肌代谢,增加三磷酸腺苷(ATP)生成,增加氧利用率。

“随着精准医疗的发展,‘钻石型’个体化心绞痛治疗策略逐渐成为主流,基于患者个体、合并症和病理生理状态,为心绞痛患者推荐个体化联合治疗心绞痛的新策略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有研究证实,在传统血流动力学药物基础上,能量代谢调节剂可进一步降低心绞痛发作达81%。”陈韵岱指出,血流动力学药物联合代谢治疗,能够全面改善心肌缺血,已成为临床实践中优化的联合治疗策略,对于规范和提高心绞痛诊治水平,对于改善冠心病的预后意义重大。当然,服用抗心绞痛药物之外,也要调整到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是最好的疾病长期管理方式。”

据悉,“认识心绞痛,从我做起”行动最早由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发起,并号召全球54个国家共同参与。中国区项目由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心血管健康(苏州工业园区)研究院主办,施维雅中国支持,旨在为中国心绞痛科学防治水平的提升、改善这种危及生命的疾病的管理状况做出贡献。

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秘书长曾文明表示,以心绞痛为代表的心血管疾病可防可治,推进心血管疾病规范化诊疗工作亦是实现健康中国目标的重要一环,应对老龄化挑战、加强心绞痛及心血管病防治工作刻不容缓。

编辑:赵彦

关键词:心绞痛 危害 症状 钻石疗法 霍勇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