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天下 天下

重磅原创!本报本网带你走近新时代的孔繁森,一样让人泪奔

2018年11月26日 10:57 | 作者:李木元 田福良 韩月 宋宝刚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在孙向军的办公桌上,记者看到了一张他搂着一个小男孩儿在布达拉宫前拍的照片。“这就是我儿子!”孙向军用手摩挲着照片,微笑的脸上透着慈爱。

援藏这几年,孙向军最对不住的就是儿子。2013年进藏时,孙向军的儿子才6岁。刚上小学,是最需要父亲的时候,可他却一直不在儿子身边。

虽然心里愧疚,但孙向军不后悔。他说:“一个有境界、有作为的爸爸,对一个男孩来说,比在身边陪他、教育他更为重要。”

话是这么说,可孙向军是真想儿子啊!

每年暑假,孙向军都会让儿子到西藏待上一段时间。记者采访孙向军的时候,虎头虎脑的小家伙儿正好在拉萨。

“我觉得我爸还是挺厉害的。他在西藏工作,海拔特别高、特别难!其实……挺想让他早点回来的!”小家伙儿面露羞涩,说着说着便哽咽了。

孙向军辅导孩子做作业

孙向军辅导孩子做作业

“有一次他抱怨道:‘你为什么总是一次次回来,又一次次走开?’我无言以对。”孙向军搂着儿子的肩膀,泪水浸湿了眼圈儿。

安静的屋子里,这一大一小两个男子汉在记者面前都在强忍着泪水。

每天下班后,孙向军会抓紧时间指导儿子复习功课;不忙的时候,还会和儿子在操场上打打篮球。说起打篮球,这父子俩兴致一下子高涨起来。孙向军的儿子还特意为记者露了两手。胯下运球、精准投篮一气呵成。“这都是爸爸教的。在我心里,老爸是一个超级英雄!”这个生龙活虎的小帅哥神气地对我们说。

“援藏对我的一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对我儿子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他学会了独立,也懂得了理解和感恩,这让我很欣慰。”孙向军的言语中对儿子充满了期待。

援藏5年 3个外号

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空气中的含氧量不足内地的50%,生活在这里的人每天就像负重20公斤;气候干燥少雨,年均降水量不足75毫米,而且“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举目望去,除了地上的针茅和固沙草,几乎看不到任何绿色……

这就是被称为“生命禁区”的阿里;这就是孔繁森曾经工作的地方。

记者刚到阿里地区的噶尔县,在一个便民超市里居然发现,在内地常吃的瓜果蔬菜一应俱全。

蔬菜大丰收

蔬菜大丰收

“这些瓜果蔬菜都是我们当地自己产的,多亏了高书记啊!”正在买菜的张大姐自豪地说道。

她提到的高书记,就是噶尔县委书记高宝军。

这是个面色黝黑、淳朴中带着坚毅的陕北汉子。2013年,身为陕西省延安市委副秘书长的他出人意料地选择了援藏。当时有亲友同事说他“脑壳子坏了!”

在西藏5年,高宝军别的没得到,却赢得了3个外号。

“你看,这茬油麦菜今天就要收割,那边的西红柿也熟了,我们种的西瓜还特别甜,一会儿我带你尝尝。”高宝军和记者坐在噶尔县生态农业产业园的大棚里聊了起来,俨然像个农民。

“我刚到阿里普兰县援藏时,了解到当地1斤土豆7块钱,1斤辣椒12块钱,到了冬季,1斤草莓120块钱,老百姓根本吃不起。”面对老百姓吃菜难、买菜贵的问题,高宝军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动起了在高原种植大棚蔬菜的念头。

高宝军为记者介绍农业生态产业园

高宝军为记者介绍农业生态产业园

“高书记,在海拔这么高的地方种大棚蔬菜,不是开玩笑吧?”面对周围人质疑的目光,高宝军利用一个多月时间,下乡村、入农户、走市场、访菜商、进菜地、测水质、验土壤,深入考察论证,得出的结论是:普兰种大棚蔬菜完全可以。为了打消人们的疑虑,他挨家挨户做农户的工作,多次开会说服引导广大干部,统一思想,最终成功了。普兰县百姓有史以来第一次吃上了大棚蔬菜。

2016年8月,高宝军调任噶尔县委书记,大棚蔬菜也随之到了噶尔县。当地百姓高兴地给他起了个外号———“菜篮子”书记。

因气候干旱少雨,阿里还流传着“种活一棵树比养活一个孩子还难”的说法,可高宝军不信这个邪。在成功种植高原蔬菜后,他又在噶尔县搞起了绿化。几年下来,噶尔县大街小巷绿树成行,进入县城的主干道两旁还形成了长达8公里的绿化带,曾经缺少生气的高原县城绿了、美了、靓了。为此,他又赢得了“种树书记”的名号。

编辑:周佳佳

01 02 03

关键词:新时代 援藏干部 孔繁森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