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讯息书画讯息

李苦禅的绘画题字

2018年12月06日 16:36 | 作者:孙燕华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怀人”不见人

白石老人的《与佛有缘》是他对乡友怀念的作品,一片精微的贝叶托着一只小小的生灵,画中题道:

世衡乡先生,少时善病,家人常将其捨入空门,故邻里皆以和尚相呼,而不其名。此乃四十年前旧事也,今独余犹能详焉。白石齐璜时居燕并题记。

此时,白石老人居京久矣,回想起小伙伴被舍入空门的情境,并希望他能像这只草虫伏在贝叶上,渡过苦海,把中国人崇尚的哲学理念之一的佛学表现在绘画中了。

5、群鱼图1981年178_8×97

群鱼图 1981年

再来看李苦禅的小品《蛤蟆》,画上只画了一只蛤蟆却题了很多字:

昔遇乡童有名二蛤蟆者,熟习玩久,感其诚实可亲。计今已六十年左右矣!不知其在五湖四海,或仍在人世作何人事也。禅。

这两幅作品表现出了作者童少年时期的对乡邻伙伴的极富亲情的回忆和描述,这是真挚的“怀人”作品。

怀人不见人,而取代人物的却是两位作者最擅长的花鸟造型:对世衡先生的祝福是轻落在贝叶上的草虫,渡过苦海,达到彼岸。对二蛤蟆的呼唤是真的画了一只憨厚肥硕的蛤蟆,周边题满了字,似岸边的草丛,蛤蟆的隐身之所,……此“蛤蟆”非彼“蛤蟆”,引人进入作者的回忆中。这是文人画的本色境界,有人物、有情节、有怀念、有祝福,情景交融,但恰恰没有人物形象出现,而是以花鸟画作的视角和娴熟技法寄托了作者的情感。“怀人”的作品在诗词歌赋中比比皆是,但在绘画中如此新颖而感人的作品并不多见。

花叶人不知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有一首诗:“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花——非花,雾———非雾,虽然用的是“非”却分明含有“是”或者“似”的意思。像春梦一样地来,像朝云一样地去。由于作者用了一串隐喻,故而读来既有似是而非的感觉,又有行云流水的顺畅,它也是一首一直让后人难以明确定位的小诗。

李苦禅在此幅《墨荷图》题字中,也用了类似的表述:

或者云谓花,或者说是叶,

花叶人不知,无宁说沈墨,

沈墨人不晓,无宁云奚若,

奚若奚若再不明,无宁说鸿蒙。

从上述题字中,我们可以体会出李苦禅的意境,体会画中阐述的哲理。

画上题字可简释为:你说它是花就是花,你说它是叶就是叶,要是再不明白啊,不如就说是未被开辟的天地一团混沌元气吧!

李苦禅虽然说的是画花、画叶,但是重点并不在花与叶的造型上,而是在说明笔墨渲染的丰富与超脱。

李苦禅认为大写意画中的物象,既有它本身之美,又有它之外的美;既是它又非它;作者与观者在借物而悟过程中通过具象体味意象,达到对中国美学中的“似与不似”之间的理解。

以纲带目

李苦禅原名李英杰,艺专同学林一庐见其艰苦求学,喜欢禅宗画,便赠其号为“苦禅”,“名之固当,名之固当!”李英杰欣然接受。

从李苦禅一生画作的风格和研究学术的倾向来看,他确实是在“以纲带目”,纲即为中国哲学“老庄禅易儒”,目即为音乐、戏曲、金石碑帖和绘画,故而看他的作品绝不能只观画而不读文,不但要读,而且要理解。从《达摩面壁图》的题字中,可以充分证明这一判断。

《达摩面壁图》中题字分为两段:

于无心处画佛,于无佛处求尊。山谷题佛句。早年画,禅记。

意在笔前,普通画法如是。黄山谷之画法是于大鸿蒙宇宙中著思下笔,当局作者亦寓在画之著想中,即于大空思佛即是空,空即是佛。此画法已入佛家哲学思想中矣。余生平不写佛像,因无哲学深渊思想,故不敢率尔,此遣意写之,生平只劈头第一遭也矣!禅。

这张画殊为珍贵的是,苦禅老人皆以草书笔法写出,禅意益浓,淡赭色多渲染达摩面部,衣纹则略勒淡红,在密疏对比中头面神态益显,更以黄山谷题“于无心处画佛,于无佛处求尊”等题字内容来体会,作画者心境可窥一斑。

“白梅”与“红梅”

齐白石曾作《墨蝶白梅图》,画中题道:

坐有客问曰:梅花开时岂有蝶乎?余曰:君可曾去过罗浮山乎?客曰:未也。余曰:君勿问。

李苦禅曾问老人:“您去过罗浮山嘛?”白石翁笑答:“我也没去过,只因画墨蝶显得梅花更白!”

李苦禅也曾多次以墨蝶白梅作画,也题:“罗浮山之景盖如是也。”罗浮山到底在哪儿?为什么被齐、李二位如此重视?

在《红梅仙姿图》中,李苦禅又对梅与水仙的组合题写“罗浮仙姿,宜道亦宜神”,这里的“道”与“神”既是实指,又是虚指,可以具体地理解,也可以抽象地理解。

有位年轻人对我说:“你要不解释李苦禅题字的内容,我就只看画儿,真没懂作品的全部意思。”对此我向他介绍了创作于1962年的一幅《鱼》,画上题字内容需细想:

曾有人问鱼名者,余即总鱼称呼之答可也。若观真鳞可临湖河海观之。壬寅初寒,兀坐案间写遣寂寥耳,禅并识之。

李苦禅的这段题字没有纠缠在这条鱼的名字上,明确回答说:“我告诉你,它是鱼就是了。”在这里强调的是鱼的统一性,接下来又说:“如果你真的想看鱼就到江河湖海那里看各种各样的鱼去!”由此而过渡到差别性上。在李苦禅大量题鱼的文字,特别强调江河湖海中的各种各样没见过的鱼。由此我们可以理解他特别注意事物的差异性,有差异才有区别,有区别才丰富多彩,这对绘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李苦禅说:“古人讲,形而下者为器(即真),形而上者为道(即气韵)。艺术,形而下者容易,形而上者难,是高度的。中国写意艺术是形而上的艺术。”

李苦禅在教学中特别强调“意象”,“意象”的含义他是这样解释的:八大山人的取物造型,在写意画史上有独特的建树。他既不杜撰非目所知的“抽象”,也不甘写极目所知的“具象”,他只倾心于以意为之的“意象”。故其所作鱼多无名之鱼,鸟常无名之鸟。八大山人是要缘物寄情的,而他画面的形象便是主客观统一的产物。由于八大山人对于物象观察极精细,故其取舍也极自由,他以神取形,以意合形,最后终能做到形神兼备,言简意赅。

李苦禅曾说:古来文人画发展到高度,必借禅学以充实其美学修养。美愈简少则愈明显昭著,愈丰富则愈虚淡含蓄。识前者易,识后者难。


编辑:杨岚

关键词:李苦禅的绘画题字 李苦禅 绘画题字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