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协商 协商

深入理解“制度安排”忠实履行政协职责

2018年12月07日 10:06 | 作者:蔡溪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深入理解“人民政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对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做好新时代政协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人民政协制度,发挥好人民政协制度优势,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

一、 深化“制度安排”的认识,进一步落实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

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从执政党角度看,需要重点把握这三个方面。一是自觉纳入党委工作全局。坚持党的领导是开展政协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根本保障,政协工作是党的民主政治建设重要内容,需要纳入党的工作全局通盘谋划。二是自觉强化政协意识。当前,基层不少党政干部对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作用知之甚少,往往还心存“歇歇气”“鼓鼓掌”的错误观念。三是自觉落实具体制度。近年来,《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工作的意见》等重要文件相继出台。要强化制度的严肃性和约束力,加强督查力度,推动具体制度有效落实。

二、 把握“制度安排”的维度,进一步摆正人民政协的政治定位  

从政协机关和政协履职角度说,要把握好自身“角色”。人民政协不是决策机构,而是献策机构。因此,政协要秉持“不求说了算,但求说得对”的理念,真正做到参政参到点子上,议政议到关键处。人民政协不是权力机关,而是聚力机关。人民政协是由各民主党派、各界别所组成的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不是权力机关,而是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的聚力机关。而且政协的聚力靠委员良好的人格形象和智慧思想去凝聚各界共识。这样的聚力扎根社会各界,源自人民群众,基础雄厚,生机勃勃。人民政协不是协商主体,而是协商平台。政协协商是党委、政府利用人民政协组织这一形式,和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进行协商,不是“和”政协机关协商。人民政协不是执政团队,而是参政领队。人民政协组织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一起,积极参政议政和建言献策。人民政协不是群众团体,而是政治组织。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是国家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 坚持“制度安排”的标准,进一步增强政协履职的政治自觉

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制度优势,对政协组织自身而言,重点在于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一要着眼制度安排的秩序性,扩大有序政治参与。任何民主形式,都需要遵从一定的秩序,才能发挥作用,否则,将陷入混乱无序而毫无意义的争吵。人民政协就是以制度为保障的专门协商机构,就是扩大有序政治参与的制度安排。二要着眼制度安排的稳定性,巩固政协协商民主范式。制度具有可预期的稳定性,而基层政协履职往往存在随意性较大的问题。近年来,党中央连续下发相关文件,对政协协商和民主监督的内容、形式、程序等予以规范。要进一步落实、落细制度,充分运用好各类履职形式,形成并巩固政协履职相对固定的程序和模式。三要着眼制度安排的时代性,丰富政协履职手段。人民政协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历程都表明,这一制度安排不是僵化封闭的,而是始终紧扣时代脉搏,与时俱进的制度。进入信息化、网络化时代,党中央和各级党委都支持鼓励政协探索网络议政、远程协商等形式。湖南省政协的“政协云”、远程协商等履职新平台开辟了政协工作新路径。株洲政协依托省“政协云”平台开展的“微建议”试点,也取得了丰富成果。实践表明,只有不断顺应时代、回应时代,政协履职联系群众、扎根群众才能更紧密、更牢靠,政协履职的路子才能更宽广,政协的作用和优势发挥才能更充分。因此,牢牢把握时代特征,积极探索符合时代要求的履职方式,是实现政协工作规律性与时代性紧密结合的必然要求。(作者系湖南省株洲市政协主席)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政协 人民政协 制度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