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读·榜样读·榜样

20年退耕还林 陕西延安黄土高原演绎“绿色传奇”

2018年12月12日 15:33 |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树多了,林密了,生态修复了,生活也更好了。”在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刘河湾村,白世贤看着连绵起伏的山茆说。今年53岁的他,说起当地生态环境“翻天覆地”的变化,感慨不已。

延安从1998年在吴起县率先大规模开展退耕还林,至今已经走过了20年。“生态修复”推动发展质量明显提升、发展后劲明显增强,民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延安位于陕西省北部,属于黄河中游地区,地貌以梁峁、沟壑为主。上世纪末,延安成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春秋两季沙尘肆虐、遮天蔽日。其中,吴起县是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县区之一。

timg (6)

资料图

1998年,延安市先于全国在吴起县开始“封禁退耕”,开启了全国封山禁牧、退耕还林的先河。1999年,延安率先开始大规模退耕还林,成为全国最早的退耕还林试点之一。

同时,“治沟造地”“山地苹果”成为延安首创、全国特有的解决退耕农户基本口粮田和长远生计问题的有效途径。

如今,吴起县的林草覆盖率已由1997年的19.2%提高到了72.9%。最新的卫星遥感图片上,一片浓绿的颜色清晰地勾勒出吴起的地貌轮廓。

当地以羊为主的草畜业和以沙棘、山杏为主的林果业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优势,成为农户稳定的致富产业。白世贤说,“我们村的人均纯收入已经超过了13000元(人民币,下同)。”

截至2017年底,延安实施退耕还林面积达到了1077.46万亩。农民人均纯收入由退耕前1998年的1356元提高到2017年的11525元。

在延安市宝塔区,随着退耕还林、生态修复开展的是农业结构调整。当地苹果、蔬菜、养殖三大主导产业规模效益逐步提升,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2017年,苹果种植面积达到49.75万亩、产量29.6万吨,三大产业总产值高达21.4亿元。

延安市宝塔区枣园街道办事处的张勇说,当地天河流域还建起了退耕还林示范区,形成了山顶青、山腰翠、果飘香、花满坡的景色,由此带来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退耕还林使延安的林草植被明显恢复,山峁沟壑实现了由黄到绿的转变。昔日的黄土高坡已经全被绿色覆盖,春秋季节不再是尘土飞扬,空气质量明显好转,野生动物明显增多,主要河流泥沙含量大幅下降。

陕西省农业遥感信息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退耕还林后延安的森林覆盖率达到46.35%,全市的植被覆盖度由2000年的46%提高到2017年的81.3%。延安山川大地被绿色覆盖,使黄河水质明显由浊变清,黄河壶口瀑布每年有两个月还会出现“清流飞瀑”奇观。

目前,当地已累计建成农民专业合作社3631个、家庭农场932个,初步形成了以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为基础,农民专业合作社为骨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引领的现代农业经营新格局。

退耕还林改变了延安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靠天吃饭”的劳作方式,使全市28.6万农户、124.8万农村人口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了出来,通过发展山地苹果为主的经济林果、现代化高效设施农业、林下经济与生态养殖、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逐步脱贫致富,过上了富裕生活。(记者 田进 高庆国)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退耕 延安 黄土高原 吴起 林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