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政协关键词 政协关键词

秉持初心的双向发力

2018年12月18日 13:55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委员参观展览

11月20日,500多名十三届全国政协京内新任委员走进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

“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工作,必须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中心环节。”“要扩大团结面,增强包容性,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新时代的人民政协赋予了新使命,指明了新方向。

“人民政协要在建言资政和思想政治引领两方面双向发力,要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贯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各项工作之中,不断建立完善‘双向发力’的制度、程序和机制。”全国政协主席汪洋指出了完成新使命的路径。

把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摆到突出位置,是对统一战线政治属性和功能作用的深刻揭示,是人民政协在新时代履职尽责的使命担当。

商以求同,协以成事。人民政协正广泛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能量,谱写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的新篇章。

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两方面双向发力,是人民政协制度设计的初衷。

积人民政协69年的丰富经验和发展脉络,十三届全国政协以来,汪洋主席多次强调,人民政协工作要双向发力,一方面要畅通渠道、完善机制,创新形式、提高质量,引导各界委员有序表达意见诉求,积极建言资政;另一方面要协助党和政府多做解疑释惑、宣传政策,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最大限度统一思想、凝心聚力。

虽然本届政协才正式提出这一提法,但它的形成,其来有自。

不忘初心

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是新时代对人民政协制度创立初心的不懈坚守,与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对人民政协作用发挥的认识一脉相承又创新发展。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得到了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热烈响应,纷纷发表声明,盛赞“五一口号”,赞同召开新政协。这是我国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第一次明确提出在政治上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度建立奠定了政治基础。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全体会议召开,标志着人民政协的诞生,这一组织的存在本身就是最大的共识。

1954年12月,周恩来同志在政协二届一次会议上指出,“曾经有两种错误想法:一种想法是,以为人大已经召开了,宪法已经公布了,人民政协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另一种想法是,仍然把政协看作是政权机关。这两种想法出于同一来源,就是不懂得政协本身是统一战线组织。”由此可见,统一战线组织是人民政协的根本属性。这个根本属性,决定了其与生俱来就具有凝聚共识的功能作用。

在完成协商建立新中国的历史使命后,人民政协又先后协商制定了一系列重要法案、讨论了重要问题,组织民主爱国人士参加土地改革等运动,组织工商业者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等。据统计,全国政协成立之初至1965年前举行的各种活动中,学习活动占到了34.9%。可以说,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从一开始就根植于人民政协的制度设计之中,是与生俱来、同根同生的。这些工作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巩固新生人民政权、为中华民族站起来作出了重要贡献。

而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进程中,人民政协始终与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总任务紧密联系并为之奋斗,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贯穿各项工作始终,成为基本遵循。在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周恩来同志提出了人民政协任务转变的问题,他指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动员更多可以动员的因素,来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扩大我们的民主生活。这就是我们的新任务。”

进入改革开放时期,人民政协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两方面双向发力也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成为人民政协履行职能所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在这一原则指导下,人民政协建言资政焕发出蓬勃生机,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激发,在重大课题研究、重大决策协商、反映社情民意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一为显绩、一为根基,人民政协以大团结、大统一、囊括一切代表人物的胸怀凝聚人心,为中华民族富起来提供了强大力量。

拓展建言渠道提高资政质量

凝聚共识是方向是目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是职能也是手段。如何运用好手段,努力增进最大共识度,形成最大向心力?

汪洋主席在全国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为大家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要在参政议政中找准位置、加强学习,深入了解情况,先当学生、后当先生。要把参政议政作为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增强履职尽责的责任感,提高建言资政的能力水平。

5月14日,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召开第四次主席会议暨主席会议第一次集体学习,标志着主席会议集体学习制度正式建立并实行,也标志着新时代人民政协要把学习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11月28日,新世纪以来首次以加强政协自身建设为议题召开的全国政协专题常委会会议开幕。会议要求,全国政协系统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牢牢把握新的历史方位,锚定使命任务。

“进入政协感受最深的是浓厚的学习氛围,每学一次,对政协的使命、责任和任务都有新的体会和认识。”列席会议的陈晓华委员如是说。

如果说苦练内功是修建大厦的根基和前提,那么不断丰富、拓展建言协商平台就是添砖加瓦。

10月24日,全国政协围绕“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议题举办的“网络议政、远程协商”活动将正式“亮相”。这是全国政协第一次举办网络议政、远程协商活动,也是十三届政协在开局之年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探索网络议政、远程协商等新形式”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举措与生动实践。

“没想到,没想到。”袁亚非委员接连用了两个“没想到”表达内心的澎湃,“这样一来只要手机在身边,再远的距离也可以随时随地参与协商议政。言路的拓展一定会汇聚更多建言献策的力量。”袁亚非说。

双周协商座谈会是全国政协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的重要载体。从十三届政协开始,在双周座谈会之前召开会前协商会的创新做法开始在各专委会中推广,这种在重大议政性会议前将主要意见和建议再进一步打磨和研讨的创新做法,得到了委员们的充分肯定和部委同志的积极评价。

“不仅是在双周协商座谈会之前,很多时候,我们在调研活动开始之前,也会组织委员和部委同志坐在一起沟通交流,将问题和政策探讨在调研之前,对提高政协工作实效十分必要。”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主任、教育部原部长袁贵仁表示。

异曲同工,殊途同归。提高建言资政质量,人民政协在创新实践中成长。

在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中“双向发力”

十三届全国政协提出人民政协要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两方面双向发力,而其中,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的统一尤为重要。

统一战线是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共同体,多样性作为统一战线建立和发展的客观基础,是实现共同目标的动力,一致性作为统一战线团结联合的内在要求,是共同团结奋斗的保障,两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铸就统一战线凝心聚力的根本功能。

在这一问题上的统一认识决定了人民政协必须处理好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在多样性基础上增强一致性,在一致性引领下发挥多样性。

如何做?汪洋主席给出了明确指示:一方面,要畅通渠道、完善机制,创新形式、提高质量,引导各界委员有序表达意见诉求,积极建言资政;另一方面,要协助党和政府多做解疑释惑、宣传政策,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最大限度统一思想、凝心聚力。

思想引领行动。

9月4日,全国政协副主席马飚率全国政协“推进‘十三五’重大工程项目实施”委员考察团赴天津、河北考察,让委员们从历史的沧桑巨变中感受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同一天,黑龙江这片黑土地迎来了由全国政协副主席郑建邦率领的无党派人士界委员“边疆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情况”考察团。察农情、问民意,深入的调研为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看成就、增信心,务实的考察也让委员们领悟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境界。

11月30日上午,一场题为“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界别主题协商座谈会在全国政协礼堂召开。通过协商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积极营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良好环境正是会议的主旨。

全国政协的一系列创新实践,让大家的思路更加明晰:增强一致性,就是要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坚定求同,在全面贯彻中共中央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上增进共识,把海内外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发挥多样性,就是要畅通渠道、完善机制、创新形式、提高质量,引导各族各界委员有序表达意见,积极建言资政,为改革发展稳定贡献聪明才智。

显然,只有这样“双向发力”,人民政协工作才能守住底线、巩固基础,扩大半径、增强活力,真正做到同心协力、凝心聚力。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