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政协关键词 政协关键词

两大主题的形成

2018年12月18日 14:17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是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发扬民主、参与国是、团结合作的重要平台。56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代表人士成为全国政协委员。图为1993年3月,出席全国政协八届一次会议的少数民族界别委员合影。

团结和民主被确立为人民政协工作的主题,是对人民政协历史发展和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以及人民政协任务职能的发展变化而形成并完善的。尤其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后,人民政协的工作内容不断拓展,广大政协委员和各参加单位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人民政协工作更加活跃,领域更加宽广,内容更加丰富,任务也更加繁重。但在人民政协,始终不变的是组织上的团结和思想上的民主。“团结”“民主”这两大主旋律,一直响彻人民政协……

“现在全国解放了,建立了新国家,共产党能实现什么样的民主?”

中国民主同盟代表费孝通曾在一篇文章中,回忆了他作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参加政协会的感受,对自己提出的这一问题,自己找到了答案:

“当政协会一开,给了我耳目全新的感觉。在会场上我看见很多人,有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甚至还有一位戴瓜皮帽的。这些一看就知道是身份不同的人物,能够聚在一起开会,讨论建国大事,对我来说真是平生第一次遇到……我满载而归,有如获得新生。”

这是1949年9月人民政协初创时的景象。当时,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各地区、各少数民族、人民解放军、国外华侨及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组成的622名代表,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费孝通“平生第一次遇到”的这次会议,被后来人称为“是中国人民的大团结,中国各个革命政党和阶级的大团结,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团结”。

站在改革开放40年后的今天去回望,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迈着稳健的步伐行至第十三届,逐步明确了包括各民主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在内的34个界别,有了200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庞大阵容。

人民政协若是一首交响乐曲的话,响彻近70年发展岁月的,始终是“团结”“民主”的主旋律。而“团结”“民主”,明确地作为两大主题,被真正提炼出来,进入宪法,写入政协章程,是在进入改革开放之后……

组织上的团结,思想政治上的民主

1991年3月,江泽民同志在参加两会党员负责人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人民政协工作涉及范围很广,但主题是两个,这就是团结和民主。这两方面工作做好了,政协工作就做出了成效。”

诚然,人民政协从成立之日起,就是中国人民大团结的象征,就是统一战线组织与人民民主形式的有机结合。

在1949年9月一届政协全体会议召开前,周恩来向政协代表作的报告中明确提出:政治协商是新中国新民主的一个特点。政协是各党派的联合,是吸纳一切进步阶级阶层和各方面代表的统一战线组织,又是“同政府协议事情的机构”,国家大政方针要经过人民政协进行协商。

正因为人民政协具有这样一种最广泛的团结和民主的特点,这第一届全体会议能够代表全国人民的意志,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在后来研究政协的专家眼里,第一届政协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人民在思想上政治上有了广泛的民主,而且在组织上形成了坚强的团结。但在当时,这个共识却不是天然形成的。

根据《政协史话》记载,1949年,有些同志看到民主人士和起义将领参加政治协商会议,有些想不通,说:“人家大米加猪肉,又住北京饭店;我们是青菜加小米,住小房子。”又说:“早革命不如迟革命,迟革命不如不革命,不革命不如反革命。”毛主席听了这些议论说:“这些人必须合作,必须住饭店,必须敲锣打鼓欢迎,因为这样对中国人民有利。有些代表性人物,我们不能代表。人民政协会一定要有各方面人物,不然就是开党代表会议了。必须学会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共同生活、共同工作……”

之后,人民政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团结各族人民,实行民主改革,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巩固人民民主政权和扩大统一战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新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政治环境。

时期不同,团结的对象也在变化

到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而这30年中,我国社会阶级状况发生了根本变化——

各民主党派现在“都已经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

到了1979年,情势更加明确。6月,邓小平在全国政协五届二次会议开幕会讲话中指出:“我国的统一战线已经成为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广泛联盟。新时期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任务,就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

这意味着,人民政协已由具有不同阶级联盟性质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转变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人民政协这次转型,围绕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中心任务展开,突出爱国主义和团结、民主,并进一步明确了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与此有关的记载被收录在《人民政协重要文献选编》中。

人民政协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1999年9月,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5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时指出:“人民政协50年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可以归结为两大主题:团结和民主。”而与此有关的论断不止于此,且层层递进———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团结和民主,是人民政协性质的集中体现,是人民政协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根据,是人民政协继往开来的方向和使命。这两大主题应继续贯穿于人民政协的全部工作中。”

“实现紧密团结,发展民主才更有基础;发扬广泛民主,加强团结才更有力量。”

“人民政协要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中不负使命,必须继续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不断完善自身的组织机制,努力改进工作方法,按照团结和民主的要求履行职能、发挥优势。”

……

这团结,不是一般的团结;这民主,是“中国式民主”

从那时起至今,团结和民主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两大主题这一表述,一直在党中央和全国政协有关文件中不断出现,2002年、2004年、2006年……2018年,在第三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总纲中,“团结和民主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两大主题。”

“这团结,不是一般的团结,而主要是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与参加政协的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及各界代表中党外人士的统一战线的团结。”在研究人民政协理论的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副会长陈惠丰眼里,统一战线主要体现了政协的团结主题。

主题直观地体现在人员构成上。

翻开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名录,2000多名委员汇聚了各族各界各党派各团体的代表。其中,非中共委员1299名,占60.2%;56个民族都有人选进入全国政协。

“要实现这一个团结,就离不开发扬民主。”如陈惠丰所说,政协不是经选举产生的国家权力机关,“政协的民主,是求同存异、凝聚共识的协商民主。”

这样的民主正是“中国式民主”。

今年全国政协第十三届全体会议期间,首次开设的“委员通道”,正是在聚光灯下,在一次次掌声中,标注了“中国式民主”高光时刻———

“中共十九大描绘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我国经济从2018年到2050年还要跑一个高质量发展的‘马拉松’”;

“深化‘四风’整治,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来一场深入革命,向文山会海持续‘亮剑’”……

常规的政协履职活动中,也蕴含团结和民主。在年年召开的政协大会发言中,30位左右的全国政协委员相继亮相,他们的构成,不仅体现了党派、人民团体、民族宗教、新的社会阶层等的大团结大联合,发言的内容也囊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不同领域,出实招、献良策。

仅以2018年全国政协大会发言看,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到加强作风建设,从提高就业水平到推动脱贫攻坚,从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到乡风文明建设……字字句句折射出协商民主生动实践。

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以全体会议为龙头,以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和专题协商会为重点,以协商座谈会、对口协商会、提案办理协商会为常态的协商议政格局……

历经改革开放40年“加速跑”的发展步伐,民主的实现形式变得丰富多样。就如陈惠丰所言,评判人民是否享有民主权利,要看人民是否在选举时有投票的权利,也要看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是否有持续参与的权利;要看人民有没有进行民主选举的权利,也要看人民有没有进行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

社会主义民主不仅需要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需要完整的参与实践。人民当家作主,不是一句口号,必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中国共产党执政和国家治理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各个方面、各个层级的工作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人民对自身利益的实现和发展上来。

同人民政协初创时“很多身份不同的人,聚在一起开会,讨论国家大事……”现在、未来,在人民政协奏响的,将是一曲曲以团结和民主为主旋律的动人乐曲。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