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北京市东城区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 北京市东城区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

李欣:以东城历史文化资源为依托 积极打造东城特色文化品牌

2019年01月08日 09:59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李欣

文化体育界别委员 北京电视台新闻节目中心专栏部《这里是北京》栏目制片人 李欣  摄影:张传东

东城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多处历史文化保护区,既包括了皇家文化的中轴线上的皇家建筑、世界文化遗产等,也有以胡同为载体形成京味文化群落、古都城市肌理、名人故居等,都是极好的精品线路和文化魅力场所的基础,但如何开发线路,如何提升文化魅力,如何打造东城区历史文化的金名片成为了我们探索的重点。

一、 文化线路的深度开掘目前存在的缺陷

东城文化的魅力在哪里?这绝对不是走马观花看到的金碧辉煌的故宫,不是拉着三轮车的假北京大爷滔滔不绝的王府轶事,也不应当是坐在旅行车上天坛故宫南锣鼓巷的一日游。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人们的旅游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人们渴望了解深度的东城,了解皇家文化、古都文化、京味文化与创新文化交相辉映所形成东城文化的底蕴与光芒。

目前在天坛、故宫、孔庙国子监等成规模的文物古迹、公园、博物馆内,已经形成了完备的,呈体系的讲解系统,游客无论是跟随导游还是通过自助讲解器,都能实现对文化的深层次了解。尽管我认为这些“导游”还应更加的“个性化”、“专业化”甚至“明星化”,但目前在馆内、园内的文化传播是相对到位的。

而到了园外、馆外,东城历史文化的展现呈现出了一种相对无序的状态。根据我的个人观察,如果想要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有以下三种方式。(1)第一种,自助游,提前自己查资料,根据各种旅游app提供的向导,这对旅游者本身素质要求极高,但往往由于缺乏内容深度导览,也只能开启年轻人的“暴走”模式,对文化的感悟是有缺失的。 (2)第二种是“导游”模式,这其中既包括了旅行团的走马观花式导览,也包括了南锣鼓巷、国子监街一带的“黑导游”,他们能够提供看似专业的导游,但更专注于野史,是擦亮还是抹黑这张金名片,还不好说。(3)第三种是目前我个人接触到比较值得提倡的,民间资本注入的深度游方式,一些app或者旅游网站,开设深度旅游的预约,邀请专业导游根据指定路线,比如史家胡同、比如国子监街雍和宫、再比如东交民巷等,一条街就要进行1-2小时的深度导览。还有一些民营结构,会邀请古建、历史、民俗等不同领域的专家,通过社会招募的方式形成一个小型“旅游团”,对某一街区或者古建进行深度的导览。这些方式的确精准的起到了东城区历史文化的推广与传播,但由于受众面积太小,作为传播者的专业导游、专家数量太少,目前难以进行大面积的推广。

二、 东城精品旅游线路、文化魅力场所的特点

要想探究这一问题的解决模式,我们不妨思考一下,东城的旅游文化线路和文化魅力场所的特点。

首先第一个特点:文化类型众多。这其中既包含了皇家建筑群,也有城市肌理的胡同建筑群,既囊括了代表北京传统四合院建筑的王府贵胄的宅门院落,也有以名人故居为特色的纪念馆、博物馆及革命文物。它的文化属性非常多样性,既可以以类型进行划分,例如王府故居精品线路、古建筑精品线路、皇家精品线路等,也可以按照属地进行划分,例如中轴线、东四、史家胡同等,都可以成为区域性的综合性线路。

第二个特点:官方属性与民间属性杂糅。东城的文化魅力场所,有大量拥有公园、博物馆的属性,但也有大量的王府旧居、胡同,处于非官方状态,是有居民原生态生活的区域,甚至大量的游客进入会影响百姓的正常生活。官方属性与民间属性的文化地点完全混杂在一起,无法进行类似乌镇、丽江式的开放,这就为精品线路的开发产生了很大的壁垒。

第三个特点:精品区域、线路的商业化差异严重。例如南锣鼓巷,故宫、天坛,这是被深度商业化或规范化管理的区域,旅游配套相对完善,有应对大规模旅游群体的经验和力量。相对像东四街区,如果大量涌入游客或过多人流,会造成交通问题、严重的扰民问题等。

三、 从一个媒体人角度的思考

我不是专业的旅游人士,但我喜欢在东城的胡同、街道之间溜达,喜欢徜徉在老槐树的树荫下,喜欢享受筒子河畔的微风,喜欢听胡同里的老邻居讲那些确有其事或无据可靠的故事。我非常希望能够从媒体人的视角,来思考如何将深度挖掘东城历史文化,与文化精品线路、文化精品区域相结合,更好的实现东城历史文化的传播和发扬。

如今整个媒体都在走向“融媒体”的道路,同样东城历史文化展示的精品线路、精品区域也应实现融媒体,实现线上线下的联动,整体实现东城历史文化展示的网络数字化与区域地理的融合。其融合方式如下。

(1)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精品线路的推广、其中包含线路导航、周边吃住行的一系列的导览、预约等服务

(2)官方的文物古迹往往拥有完善的内容导览,主要针对非官方的精品线路或者区域,如四合院宅院、胡同、街道、散落在街区内的文物遗迹,如雕花、大门、拱门砖雕等等。每一个街道胡同、每一处宅门、每一个文化遗迹点,均进行二维码标识,标识可作为线上与线下互动媒介。

(3)最为重要的是,在互联网时代,通过互联网技术将历史文化内容进行传播,例如扫描一条胡同的二维码,能够出现整条胡同的文化遗迹导览,哪里曾经有名人居住,哪里可欣赏建筑风貌都可一目了然。同时胡同里的每一处文化遗迹,都可以用视频故事的方式,将这条胡同的一年四季,宅门历史故事,建筑的文化审美,用大众熟悉的方式,深入浅出的讲给旅游者,在行走的过程中,文物遗迹与线上文化内容的互动,得以完成对这一区域的深度了解。

(4)文化精品线路、区域,不仅仅是对来北京旅游的游客,更应是对本地百姓的文化的熏陶,热爱自己身边的胡同、街巷、古迹,热爱自己的生活空间。

然而,但人们常常会“近乡情怯”,对于自己身边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胡同、街巷,住在这里的百姓反而不会花很多的时间去关注身边的文化遗迹。我建议,对于身边的文化,我们不妨组织起社区里的志愿者,那些热爱文化、研究文化的百姓作为排头兵,向身边的百姓传达文化的特性。这种邻里互助式的文化促进,更有助于提高百姓的文化自信。

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通过媒体的方式,用微视频的方式,将东城的故事进行广泛的传播。我们的百姓可以通过微视频,了解自己生活的空间,也会成为这些微视频的传播者,通过人际传播的方式,将我们的东城文化传播给更为广泛的人群。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文化 东城 线路 历史文化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