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会议 会议

做好粤港澳大湾区这篇大文章 ——广东省政协全会热议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

2019年01月25日 15:37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1月25日电(记者林仪 揭春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2018年10月22日至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要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广东改革开放的大机遇、大文章,抓紧抓实办好。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大湾区建设的殷殷期盼,也是对粤港澳三地的充分信任。1月26日,广东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热烈开锣,粤港澳大湾区也成了大会上的“热词”。

其中,打造“广州—深圳—香港—澳门”创新走廊是被委员们反复提到的建议,这是打造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抓手。在九三学社广东省委会提交的《关于推进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的建议》中指出,目前推进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的突出问题集中在:存量用地再开发困难、三地文化认同度不足、环珠江口生态环境破坏,可从合作推进“三旧”改造、建设文化交流发展基地和宜居岸道等方面“下功夫”。而民建广东省委会则在《加强城市群协调发展提升大湾区科技创新能力》提案中指出,由于内地与港澳地区在经济、社会、制度、思维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制约了三地高校及科研机构资源共享和人才流动,而且珠三角城市间的竞争与冲突,削弱了区域科技创新的溢出效应。

为此,省政协委员常巨平建议,要明确大湾区多中心协同发展,充分利用香港、澳门的科技创新优势,对接香港、澳门的科技资源,加快大湾区内三地科技创新能力的整合,全力推进穗港、深港和珠澳建立科技创新合作区,加强核心技术的研发、科技成果的转化。

不少委员都提出,粤港澳联合设立大湾区科技攻关专项,引导推进自主创新领域的合作,重点培育具区域特色和引领效能的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中医中药等项目。“我们要优化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资源配置,扶持培育‘独角兽’企业。”民革广东省委会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王开兵指出,要聚焦独角兽的创新“基因”,科学制定独角兽企业培育计划,建立瞪羚企业动态培育库,完善企业共生共荣圈。

人才是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生力军。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粤港澳的高校。省政协委员邱灼雄呼吁,建立大湾区高等教育协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和联动对接机制,建立三地高校交流合作便利化通道,取消与粤港澳大湾区交流不相适应的管理规定,建立三地交流便利化通行机制,实现与类同商务往来或更为宽松的便利条件。民革广东省委会建议建立粤港澳大学联盟,推进域内高水平大学国际化,探索先进教学理念,提升学生思辨能力、协作能力。民盟广东省委会更是提出创设“湾区科技大学”,突破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及实施办法等的政策限制,对标世界一流大学,以全新的联合办学模式建设一所立足应用基础研究、服务大湾区科技产业发展的新型理工科大学。

“在大湾区创新人才培养与储备过程中,要重视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为大湾区创新科技驱动提供人力保障,同时也需要世界一流的管理、服务类创新人才,通晓国际规则,直接参与国际竞争,为创新科技的实现提供一流的管理和服务,为世界一流的区域经济和社会建设服务。”省政协委员陈林汉说。

科技基础设施是科技创新的物质基础,是科技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障。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内已建成深圳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中国散裂中子源(东莞)、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一期)等多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建设国际创新中心进行优先布局。但数量较少,不仅落后于京津冀和长三角,甚至不及西南地区,而且相关政策法规滞后、运营机制也有待完善。致公党广东省委会建议从顶层机制、创新需求、运营治理、人才建设、多元资本、科技服务六方面统筹协同,推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截至1月25日,广东省政协提案委共收到提案近400份,其中60份提案均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相关。除了在科技创新方面,政协委员们还从人文交流、生态保护、金融合作等多个方面提出许多真知灼见,为做好粤港澳大湾区这篇大文章建诤言、谋良策,聚合力。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创新 大湾 湾区 粤港澳 科技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