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圆明园青铜“虎鎣”亮相国博

2019年01月30日 16:04 | 来源: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 

圆明园青铜“虎鎣”亮相国博

展览为期一个月 观众可以从器型、铭文、功能等多方面了解“虎鎣”

点击进入下一页

“虎鎣”原为清宫旧藏,1860年被英国军官哈利·埃文斯从圆明园劫掠后由其家族收藏。2018年3月,“虎鎣”即将在英国拍卖的消息传出后,国家文物局等各方共同努力,最终推动了“虎鎣”回归祖国。“虎鎣”被掠流离海外,是清政府被列强欺凌的真实写照。如今,“虎鎣”从流失海外到重回祖国并入藏国博的坎坷历程,再次见证了中国从积贫积弱到民族复兴、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时代巨变。

展览

本报讯(记者 赵婷婷)“虎鎣:新时代·新命运”展昨天在国家博物馆开幕。流失海外百余年的西周青铜“虎鎣”在故土接受了国人的目光巡礼。在国博为其开辟的专场展览中,观众不仅可以从器型、铭文、功能等方面了解“虎鎣”的特点、用途,还能通过“虎鎣”被劫掠的过程了解圆明园曾经遭受的历史浩劫。

展厅里,原本光秃秃的“虎鎣”有了一个紫檀云纹灵芝形器座,用以彰显其源于清宫旧藏的特殊身份。这个底座高6厘米,重0.895千克,应是清宫“造办处”制作。

据介绍,“虎鎣”的名称主要依据其流管上的卧虎造型而来,从形制、纹饰和铭文特征来判断,它应该是西周晚期的器物,距今近3000年。“虎鎣”其实是一种水器,经常与盘相配合,在祭祀时作为盥洗之用。通过X-ray探伤分析,“虎鎣”保存完整,未见明显的后世修复痕迹。在x光下,甚至可以看出盖顶有铭文和龙虎组合纹。

为了让观众更好地了解这件西周“瑰宝”,国博此次专门为其开了“专场”,从器型、铭文、功能、纹饰、器座等多方面全景式展现“虎鎣”本身的器物特点和流传历史,详细介绍对“虎鎣”的初步研究成果,并对它从流失到回归的历史过程进行呈现。据悉,这是国博鲜有的以单一文物为主题策划的主题展览。展览预计展期1个月,面向观众免费开放。

摄影/本报记者 魏彤


编辑:杨岚

关键词:虎鎣 圆明园 青铜 亮相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