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书画现场头条书画现场头条

家国情怀年味馨

2019年02月18日 17:39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主讲人简介:

李汉秋,第七、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安徽大学长期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和教学,是中国《儒林外史》学会会长。曾任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常委、宣传部部长。李汉秋先生致力于建设中华节日体系,首倡清明、端午、中秋传统节日放假。呼吁创设中华母亲节、中华父亲节和其他人伦节日,是中华母亲节促进会创会会长、中华父亲节促进会会长。同时,他还致力于推进道德建设。现年届八旬仍笔耕不辍。

李汉秋

编者的话:

■春节,是辞旧迎新、阖家团圆的重要时刻,是中华民族聚人气、凝人心的重要时分,更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开端。春节的起源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多彩,承载着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凝聚着中国人民最深厚的情感。在元宵佳节到来之际,本期讲坛特别邀请李汉秋委员讲述具有家国情怀的春节。

珍爱生命辞旧迎新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似水流年,留也留不住。中国人自古就珍爱生命,因而在生命流逝中具有界碑意义的年关,积淀下隆重的仪典。

生命的长度以时间计,时间的单位以年、岁计,过一年就增一岁。珍爱生命就珍重这年年岁岁辞旧迎新的交接,生命一年年流来,充满梦想;生命一年年流去,珍重送别。

这交接之处就是时间里的年,就像空间里的古代驿站,一年年一站站,是前一路段(时段)的到达点,又是下一段的出发点。

到达和再出发之间,这时节正值天寒地冻的冬季,在自然经济的农耕时代,农作物已冬藏,人也冬闲,安享一年的劳动成果,安安生生过大年,积储能量,协调关系,迎接春阳。正月初一是迎新年的“元日”,而传统过年则不仅指这一天,而是一个过程,可长达月余,其中有几个节点。

冬至是每年中白天最短之日,按传统的阴阳说法是阴盛之时,视为冬天之“至”。我国从东南到西北都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在自然农业时代,人们仿佛觉得天地生命万物的生长成长都已处于冬眠状态,人也休息生息,静待“冬至-阳生-春又来”(杜甫诗句)。

农历十二月初八是腊八节,华北歌谣“小孩小孩你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节沿自上古的蜡祭,可视为过年的前奏。俗话“报信儿的腊八粥”,腊八粥有佛教的意义,从养生的意义来看,这是一次普及性的食物养生、冬令进补的“营养餐”,也可起调节社会关系的作用。

小年,在北方是腊月二十三,在南方多在腊月二十四,这已是过大年的序幕。“二十三,糖瓜粘”,“二十三,祭灶王”等民谣里都说到祭灶,祭灶是传统小年的重要节俗。其时大人小孩老围着锅灶转,准备过年的美食佳肴。确乎也是“灶王爷”最忙的时候,传说他要上天汇报这家的情况呢。这节俗提醒人:要“修身齐家”端正家风、家教,好让“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河北邯郸民谣:“糖瓜祭灶二十三,离过年整八天;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蒸馒头;二十七,赶集上店买东西;二十八,把猪杀;二十九,做黄酒;三十,家家捏饺子。”

终于迎来了“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的除夕,到了辞旧迎新的交接点上,举行仪式——守岁。在生命不同阶段者有不同的感触:“稚齿喜成人,白头嗟更老”(梅尧臣诗句)。畏老惜残更,跟即将逝去的年华依依惜别,无限感慨。但是不要紧,送走旧年就迎来新年,“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李世民诗句)。天增岁月人增寿,万象更新,燃起新的希望,升起新的憧憬,擘画新的人生。辞旧迎新可突出“新”,发展出更新、创新精神。

中国人具有时间不断更新的意识,旧时间之将逝即意味着新时间之到来。新生命的诞生,也正可视为原生命的嗣续发展,周而复始,代表生命的生生不息。所以我们把除夕和年初连在一起,把冬储和迎春连在一起。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表现了中国人的生命观。“一元复始”,原指天地之气,春来复苏;万象更新,重新开始,比喻新的一年有新的气象,所以特重除旧布新。王安石《元日》诗“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等名句,“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象更新”等春联,都突出了这层意思、突出一个“新”字。新年到来,对个体和社会群体而言,有可能打开新的局面,带来新的机遇,萌发新的希望,从而满怀信心展望未来。正因为年年都有与“天时”相应的辞旧迎新的感觉和心态,所以中华民族虽历经五千年之久,仍然毫无暮气,充满活力,时刻准备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创造新的美好前景。其中就蕴含着创新精神,这是与当今的时代精神相契合的,应着重发扬。同样,在人的一生中,中华年都寓含继往开来和生命更新的意义,这是中华年的深刻意涵。

人伦亲情家国情怀

人伦情义是年俗文化的精髓。

辞旧迎新举行仪式、形成典礼。在哪里举行呢?各个层级的团拜是社会层面的好方式。2015年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春节团拜会上致辞说:“春节是万家团圆、共享天伦的美好时分。游子归家,亲人团聚,朋友相会,表达亲情,畅叙友情,抒发乡情,其乐融融,喜气洋洋。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

是的,对于自然个体来说,标志生命消长的纪念地,最自然的地方就是生命诞生和最初成长之处,这就是家!在这里,有赐予生命的父母,有见证生命诞生和成长的亲属。他们是生命轨迹的护养者、见证人,也是生命仪式的基本队伍。仪式越来越隆重,年复一年积淀成民俗——回家过年。

中华传统节日注重人伦感情。过年回家在一定程度上是从功利境界回到天伦境界。2013年的春运就已有31亿人次(今年也差不多),这是一个什么概念?这意味着把整个北美洲、南美洲、欧洲、非洲、日本的人口加在一起,一个月里面从一个地方移到另一个地方,堪称地球的大迁徙!什么伟力能掀动如此大的迁徙?——人伦情义。

人之初,从家教始。亲子之互爱出自人的自然天性,是不计功利、不计“支出”“收入”的。这种亲子间的天然关爱和无私慈孝精神,是人类爱心的最初种子,也是道德启蒙的起点和基石。以此为根而繁衍的价值观和价值体系,应是天然而富人性的。仁爱之心,博爱精神,都是这种爱心的推衍和升华。

爱是道德的基础,情感是构成人性的基本元素之一。2017年的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致辞中有一段专门讲真情,我觉得堪称一篇“真情颂”。感情是一切年俗的生命,注入真情实意的年俗,就有了生命的真谛。

中华传统节日就是培育人伦道德的沃土,是人伦教化的好载体。“每逢佳节倍思亲”,贯穿过年始终的是浓浓的人伦情义。祭拜祖先、夫妻恩爱、亲慈子孝、感恩长辈、关爱晚辈,安享天伦之乐。敦睦情怀、慈爱心肠扩及敦亲睦邻、友朋温馨、人际和谐。这在中国人的幸福观中占有重要位置,这就是“福”。

除夕的年夜饭是团圆饭,是过年的仪式,是生命的盛典,不仅是在世人的团圆,而且是对祖先的缅怀和纪念。不远千里汤风冒雪赶回来,不是单纯吃饺子,而是作为家庭的一个成员赶回来参加阖家团圆的盛典,一年灯火盼人归,归来实现阖家团圆的愿景,这是一种心愿,也是一种责任和义务。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心愿、责任与义务,常常还携带着一件件不远千里带回家的礼物,不论贵贱,都承载着人伦的温情。请看:

贵州的一位农民工,为节省200元路费,自己骑摩托车,风餐露宿,怀揣一支琴带回家给儿子,这支琴就花了他700多元,只要儿子高兴,他这个父亲就得到最大的安慰;一个做儿子的大学生,为当清洁工的母亲挑选了一对护耳带回家,只要妈妈耳朵不受冻,做儿子的心里就好受一些。这位父亲、这位儿子代表的是所有风雪归来人,他们带回的何止是一份礼物,他们带回的是亲情、是温暖。这就是中国人的感情,这就是中国人的家,这就是中国人的过年。

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2月3日在春节团拜会上致辞说:“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没有国家繁荣发展,就没有家庭幸福美满。同样,没有千千万万家庭幸福美满,就没有国家繁荣发展。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家国情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提倡爱家爱国相统一,让每个人、每个家庭都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作出贡献。”

提倡爱家爱国相统一的家国情怀,这是年节文化的精蕴。今年我们听到,“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歌声响遍天南地北,唱出男女老少的心声。各地还以快闪方式,聚众齐唱,向祖国深情表白。这是己亥年的亮点,是典型的唱响主旋律。

中华文化“立爱自亲始”,但从来不停留于“亲亲”,孟子说:“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以家庭和血缘为主导的“亲亲”扩及“仁民”,再扩及“爱物”,乃至具有“民胞物与”(张载《西铭》“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胸怀。《礼记》说“以天下为一家”,中国人早就把家这个基本关系扩大了,已把人类的爱心和德行由本义属于家庭的亲子之爱,推广到对所有的人、乃至天地间所有的物的更为广泛普遍的爱,把人伦的观念贯彻到天地万物之中。从爱亲走向“泛爱众”,从家庭走向国家、走向社会、走向自然。爱是道德的基础,珍惜这种爱亲的情感体验,把它培育起来,推展开来,就会养成健康发达的爱心和德性。以此为根而繁衍的价值观和价值体系,应是天然而富人性的。

中华文化从来就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对家庭的责任感、整体感中培育对国家民族、对天下的责任感:“位卑未敢忘国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家庭是培育爱心和责任感的全天候学校,受益的却不仅是家庭,而是全社会,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

中华年,最容易唤起对亲人、对家庭、对友人、对故乡、对祖国的情感,充盈着亲情情结、敬祖意识、报本观念、报国情怀,唤起对民族文化的记忆、对民族精神的认同,唤起同宗同源的民族情、文化同根性的亲和力。它是社会和谐的促进器、民族情感的黏合剂、爱国精神的强化器。过好年,显然有利于培育民族情感、增强民族团结、维系国家统一,有利于加深全世界中华儿女的亲情,有利于祖国统一大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扩及社群守正出新

与现代社会相适应,过年活动扩大到社会是必然走势。

中央很重视传统节日,早就指示多策划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策划活动,是需要各级、各有关方面下力气做好的事,各地的“文明办”“活动办”,尤需努力。我们要立足于群众乐于参与和便于参与,积极创新载体、形式和内容,汇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群体设计项目、开展活动,提高年节文化活动的参与性、互动性、观赏性、教育性、娱乐性,把年节文化活动落实到农村、企业、社区、机关、学校等城乡基层,用优秀传统文化点亮人民群众的家国情怀。

团拜活动很可以发展。单位团拜,已经在开展,但都在过年之前。过年之时可以开展多层面的团拜。有的青年说,传统节日是家人过;洋节是跟朋友过,很放松。我们的传统节日何尝不可以跟朋友一起过呢?开派对,AA制等等,在朋友团拜中都可以照做不误,可以营造得很轻松活泼呀。可以把洋节的长处汲取过来吧。发扬“敦亲睦邻”的传统,亲戚也可以团拜,邻里也可以团拜。可以“轮流坐庄”,N年轮到一次,精心做好东道主;邻里团拜也可以由社区主持,大家参与,村庄和城市社区的“长桌宴”也是一种方式。密切邻里关系也是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一环。

传统节日几乎都是传承了几百年、上千年的,我们的传统节日及其中的礼俗、文化事项多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传统节日保护得好坏,也直接影响着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传统节日要找回文化记忆。由于历史的原因,将近有一个世纪,中国传统文化、传统节日被边缘化,被淡忘,被失忆。因此,我们现在肩负重要的历史使命———找回文化记忆、习俗记忆,并使之跟上时代的步伐。近百年来,本该不断发展的习俗由于断裂而停止了生长,成了记忆标本。因此,我们在找回曾经的记忆后,要迅速偿还历史的欠债,并给它注入时代的生长因子,使之跟随时代的脉搏一起发展。唯有此,寻找回来的习俗才能再次被时代拥有,文化记忆才能重新延续。庙会就是显例。

在过年和元宵时,庙会是走出家庭、走向社会的理想公共空间。人们举家走出去到哪去呢?可以全家都参与活动的地方———庙会。庙会已发展为群众性的大型文化活动,可以游走,可以互动,是它的特有功能。

庙会的两种动人图景:孩子骑在爸爸肩头兴高采烈,老人安坐轮椅上,晚辈推着跟着逛庙会。

庙会近年恢复发展得很快,可惜内容和形式都远不能满足群众的要求。各地有关主管部门除搞好安保工作之外,还要花大力气复活有生命力的传统项目,策划、创新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北京的天坛和地坛庙会分别恢复了祭天和祭地的仪式,地坛庙会今年限制了小吃摊点,增强文化活动。北京龙潭公园围绕动感、现代风格,结合冰雪、棋类、竞技、非遗等内容,打造了包括文化、体育、民俗、低碳等28项共128场的活动演出。创新更多的是新庙会,如“京津冀中华大庙会”有许多新招:从一月起三大活动上线,参赛选手将自己的创业练摊梦想、艺人现场路演绝活视频、老物件照片及其背后故事,发布到网上,让网友投票决出最终的入围者,亮相庙会,让人们都有机会参与到庙会中来。晚间的音乐激光焰火秀,每晚一个主题。摇滚音乐酒吧为年轻人打造个狂欢的舞台。儿童乐园里,从经典海洋球、乐高积木,到高科技的3D打印照相馆、挖掘机体验等游乐设施,为儿童及其家长带来欢乐。

表演艺术是节日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节日中的庙会是表演艺术展示展演的重要窗口。庙会可以和社区结合起来,广泛发动社区群众参与,成为社区活动的舞台,而社区活动是庙会的丰富资源和坚强后盾。央视开门办春晚“我要上春晚”从群众中选拔节目,庙会的演出也可从社区活动中选拔吧。

各地都在发掘传统年节习俗,找回了许多年节习俗文化记忆。舞龙很适合广场演出,现已找回几十种龙灯,数不胜数,真可谓百龙腾飞耀中华;舞狮不仅适合广场,也适合堂会演出,有的憨态可亲,有的威武雄壮,腾挪跌宕,抖出醒狮的八面威风。随着科技的发展,今年青岛还出现水下舞龙舞狮。这两个家族前途广阔。

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学会等单位曾联合举办“中华春节符号全球征集活动”。除了静态的符号之外,我以为更可以有动态的可玩的符号、标志,外国圣诞节有圣诞老人,连他的帽子、服装都成为该节的符号标志。我们也有条件设置群众喜爱的吉祥物。比如报载,2015年本是羊年,翌年才是猴年,可是古典名著《西游记》中齐天大圣孙悟空的经典形象:头戴紫金冠,身穿赭黄袍,登上步云鞋,手执如意金箍棒,这样的形象已提前出现在地坛庙会中,一出现便大受欢迎,特别是孙悟空头上的紫金冠更是销售火爆。很多小朋友都戴上了孙悟空的紫金冠挥舞着金箍棒,那些骑在父亲脖子上的小朋友更是显得威风凛凛,好不得意!金箍棒也连带着火起来。不少年轻的父母也跟孩子一起装扮起来。十二生肖已广受各国群众欢迎,以它作动态可玩的年标志,每年一生肖,岁岁更新,又好玩又新鲜,天赐的吉祥物!今年庙会已出现憨态可掬的猪头童帽,两扇大耳朵还能动,愿它能受欢迎。我常想,年节也需要有人专司创意设计,有关企业何不创意设计推出年节新产品,这是不小的商机呀!

与时俱进,引进科技成果,大有作为:今年从乌鲁木齐市到维多利亚港湾,各地的灯光秀、电光秀、灯会、烟花会演……流光溢彩美不胜收,花灯筑梦新时代,创意迭出不穷,璀璨夺目,点亮幸福年。

从桃符到春联,这是中华独特的诗与书法结合的艺术,已广受欢迎,进入万家。我借用苏士澍和王蒙两先生的两联贴在己亥年大门:

春满神州千水绿,花迎盛世万山红。日月经天岁岁喜,人民创业年年红。


编辑:杨岚

关键词:生命 中华 过年 情怀 传统节日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