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深·观察深·观察

共享经济这篇“作业”今年接着做

——访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调研部部长陈百灵

2019年02月20日 17:38 | 作者:崔吕萍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1550655483(1)

陈百灵

“我刚刚到家。”农历正月十一的北京夜冰冷刺骨,已是深夜23点,原本约在下午的采访,终于进入陈百灵时间。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同时又是民建中央调研部部长,过去一年,陈百灵一直走在履职的路上。

“政协调研参加挺多,我本身是在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参加了围绕脱贫攻坚赴青海省进行调研。深度贫困地区,受区域、资源、环境、人才的影响,基础设施落后,医疗教育水平低,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中央的扶贫政策,使当地实现跨越式发展,老百姓得到许多实惠,但是,我对支撑脱贫项目落地、可持续发展的难度之大感受很深。还有就是对于共享经济的调研,我也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

谈到共享经济,陈百灵打算具体说说。一个需要铺垫的背景是,陈百灵还是北京市政协委员,2018年,她的一篇名为《关于加强共享单车经营和使用管理》的提案,获得了北京市政协2018年提案优秀奖。

“一开始研究共享经济是出于兴趣,毕竟我们都或多或少地受益于这种新的经济模式。还有一个原因是大家对共享经济有一些困惑,比如这种模式下的消费者权益保护、信息安全和公平竞争问题,还有企业财产权保护和政府执法边界问题。”以共享单车为例,据陈百灵说,她在调研中发现,共享单车的产品安全问题其实就是个大问题,比如车辆在消费者使用过程中刹车失灵,造成消费者摔伤撞伤,这个责任该如何界定,就是个很现实的问题。

另外,陈百灵在调研时发现,业界对于共享经济的界定本身也有分歧:一些人认为,只要是通过信息互联互通了解状况和消费信息,进而降低管理成本节约资源、使平台建设者和使用者都受益的模式,就是共享模式;另一些人则认为,共享经济是唤醒现有的“沉睡”产品或资源,以满足更多人的需求,进而减少社会成本积压。

“个人认为,无论定义如何,共享经济在一些领域的实践对实体是有益的。比如一些企业推动的创客空间,把废旧厂房改造成办公场所,同时提供便利的工作平台,并进行资源对接,这些都是为了把‘双创’企业整合在一个空间里,通过管理,提升现代化的服务手段,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同时,当企业有了新的产品,也不用盲目找销售,创客空间就能帮他们解决。比如远程医疗,未来这将解决偏远农村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再比如共享单车,解决了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但一部分单车的确是增量,而非存量,对于他们的界定也采取了多维度,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法律概念。对于这个问题,我的一个思考是,新的经济形式出现之后,应该让子弹飞一会,当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再去界定它的种类和法律特征。”有的能让子弹飞,但陈百灵同时也认为,有些事还是需要政策尽早定盘子。

“比如共享出行,用自家汽车帮助同行者是件好事,但从政策上要判断,如果这个行为是运营,与现有准入门槛是否发生冲突?如果放开准入,安全方面的考虑是否要做得更细一些?很多领域都得到共享经济的实惠,但面对的问题又是很现实的,所以我今年打算持续跟踪共享经济,争取拿出有利于政府决策的调研报告。从政府的角度看,我认为推动共享经济的态度是明确的,关键在政策规范、落地,这需要有的放矢,可不能等着子弹飞。”结束采访,已经是新的一天凌晨了……

编辑:秦云

关键词:陈百灵 共享经济 全国政协委员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