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财·知道财·知道

金融服务民企有了“钥匙”好开“门”

2019年02月26日 10:30 | 作者:崔吕萍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C20190226003-zx5

能够从金融机构、从资本市场获得资金支持的民营企业,应该都是比较好的企业。但还要看到,有大量民营企业因为经营困难或债务水平高而融不到钱。还有的民营企业有钱却要不回来。怎么办?对于前者,相关金融机构要积极处置;对于后者,欠款单位要积极清欠。当然,民营企业自身也要规范化,这是融资的大前提。

2月22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完善金融服务、防范金融风险举行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以金融体系结构调整优化为重点,优化融资结构和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

此前,2月14日,中国政府网全文发布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出台的大背景是部分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要重点解决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不敢贷、不愿贷、不能贷”问题,增强金融机构服务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意识和能力,推动金融资源配置与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的作用更加匹配。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对于民营企业而言,来自金融的“拥抱”颇为“温暖”;对于金融业而言,在国内外经济环境稳中有变、变中有忧的复杂大背景下,这样的“拥抱”也可以进一步诠释皮与毛之间的关系。

这一切,还需要一把被称为信息的“钥匙”。

一张信息网

“《意见》提出切实加强对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的十八条措施,其中有一条是‘从战略高度抓紧抓好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我觉得这件事可以好好琢磨琢磨怎么推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董希淼一直呼吁,实体企业通过数据公开、联网来获得更大的金融支持,原因是民营企业抵质押物不足、基础信息数据缺乏,影响和制约了从金融机构获得服务。金融机构难以掌握民营企业生产经营真实状况,无法对财务状况、发展前景等进行分析。

随着科技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有助于缓解上述难题,而这些手段的应用又依赖各类信用数据信息的支撑。在这种情况下,董希淼认为,如果搭建开放统一的信息服务平台,进一步把信用基础设施建设这张“网”织密,对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尤其是服务民营经济将起到重要作用。

董希淼提到的这张网,其实业内人士并不陌生,各地也都在上马“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其中一个重要的数据端就是小微企业的运营情况。但这张“网”在有的地方织得密,有的地方织得松。“网”住的数据是不是企业的核心数据,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金融机构之间能否共享这些数据,这些问题并没有明确答案,由此也形成了新的“信息孤岛”。

董希淼的一个建议是拔掉政府部门之间的“数据烟囱”,做法是由国务院牵头构建统一的政务信息共享平台,以统一标准、统筹建设为原则,整合构建统一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和政务服务信息系统。

另一个建议是打通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孤岛”。未来,金融机构间可依托各自优势,通过“消费场景+业务产品”“线上+线下”等合作模式,完善客户信息链条,进而提供更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实现合作方的双赢。当然,这一切还要在个人信息受到严格保护的前提下进行。

第三个建议是进行跨业态的合作,合纵连横,延伸数据范畴。大数据时代,客户立体画像的塑造需要多维数据的支撑,这就需要多部门、多领域数据的合作。比如,通过政府部门获取用户社会属性信息,通过金融机构获取用户财务状况等金融信息,通过互联网平台获取用户消费行为信息,进而全面勾勒“千人千面”的用户立体画像。在董希淼看来,这应该是近阶段可以出成果的目标之一。但万事开头难,应该先着眼如何解决民营企业融资的“最先一公里”问题,让更多民营企业进得了正规金融机构的门,能发生第一笔业务,后面的事就会好办很多。

一把生态链钥匙

有人说,科技创新对中国经济发展而言是个“核”的概念。为了让“核”最终变成硕果,关键在于科技创新走出实验室、在市场大潮中矗立潮头。

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主任、总经理原诚寅最近很忙。他不仅要帮助平台上的“idea”完成产学研用过程,还要给好的科创型企业找资本。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是供应链金融或者是生态链资本。用业界其他人士的话说,这是高能资本。

“产业资本对创新有着巨大的影响。比如,产业资本介入能帮助创新团队,把前瞻技术和好的理念转化为产品。如果没有产业资本,这些团队很难靠自身小本经营模式,以最快的速度抢占行业和市场先机;再比如,产业资本可以帮助企业做过滤,帮助其判断创新的价值在哪里,这是有别于一般金融服务单纯追求利润最明显之处;还有,产业资本还带着大量资源。对企业来说,与其说是获得金融支持,不如说是找到一个不错的老师或者教练。对于资本来说,也不仅仅是早期投资,更像是孵化。所以我常说,创新中心的一个标配就是产业资本。”原诚寅说,他有一个感受,在实践中推动产业资本,可以优化小微创新企业的生存环境:“和一些欧洲国家创新企业相比,我们的企业面临较大的问题是生态链脆弱。不仅是钱从哪里来的问题,还有和大企业在应用方面合作时的账期问题。如果小企业提供了服务,大企业付款太慢的话,这些小企业不一定能撑得过去。所以我认为,生态链金融是我们应该思考的另一把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钥匙。”

三箭齐发破僵局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研究员周健奇表示,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一直广受关注。能否率先在中国破题,主要看政府能否出实招、出高招。

“《意见》问题导向的特征更明显,让人看过后就会有‘出台文件就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印象。而且,抓的问题也更为精准,基本包括了当前金融体系服务民营企业的难处和不足之处。显然,文件起草经过了充分调研,并回答了几个关键问题。”周健奇这样说。

在她看来,《意见》主要回答了三个问题。

首先是政府要做什么———政府要建立一个有利的宏观政策环境,让银行的钱、股市的钱能够流向民营企业。

其次是金融业该做什么——金融业要完善基础设施,简单而言就是缺什么补什么。现在最缺的是金融机构与民营企业之间的互相了解、金融机构之间的高效合作,所以要抓紧建信息平台。既然银行认为民营企业的信用度不够,那么就补上专门为民营企业担保的单位。银行无法完全支持那些刚刚创立、需要大量资金研发的科技创新型企业,那就发挥好资本市场的优势,把大门开得更大。

最后是民营企业该怎么办——能够从金融机构、从资本市场获得资金支持的民营企业,应该都是比较好的企业。但还要看到,有大量民营企业因为经营困难或债务水平高而融不到钱。还有的民营企业有钱却要不回来。怎么办?对于前者,相关金融机构要积极处置;对于后者,欠款单位要积极清欠。当然,民营企业自身也要规范化,这是融资的大前提。

“另外,文件提的政策思路,有些触及到了体制痛点,要真正落实到位,还需要后续跟进。”周健奇称。

编辑:秦云

关键词:金融 民企 小企业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