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委员讲堂委员讲堂

情绪也能成“良药” 养好“心”治未病

2019年03月05日 17:49 | 作者:唐旭东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编者的话:“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就记载了这样的医理,意思是说情绪跟人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后来,这些观点被历代医家应用于养生学中。实际上,情绪是毒也是药,调节得当,情绪就能成为一剂免费的救命“良药”。如何做情绪的主人呢?我们有请全国政协委员和精神卫生领域的医家大咖一起来讲述——

我在消化科门诊时,常有就医者自诉一紧张就会腹痛腹胀、拉肚子,排便后可以缓解。生气时、或者遇上考试、出席重要场合的活动时,腹痛腹胀、拉肚子的现象就会尤为明显或严重,现代医学称之为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功能性肠病。古代中医对该病也有类似的记载,称为“痛泻”,是一种与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

中医学认为,情绪与人体的气血津液、脏腑功能密切相关,情志不及或太过均可导致气血运行失调、脏腑功能紊乱,继而导致疾病的发生,还会影响患者预后和转归,降低生活质量。

情绪是机体健康的镜子

情绪的表达也是脏腑机能的外在反应,所谓五脏与五志(怒、喜、思、悲、恐)相应。气血调和之人多心情舒畅,肝火旺盛者多急躁易怒,脾气亏虚者多疲倦乏力。情绪能够改变一个人的精神面貌,消极的情绪使人兴致低沉、倦怠乏力,抑郁的人常常面带愁容,焦虑的人往往心烦不宁……

不少人熟知“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人为鉴,可明得失;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但每每疏忽了给自己的健康状况照照镜子。特别是在压力山大、持续劳累而情绪不能自我很好控制之时,不妨来一次短暂的休假,或徜徉在江南古镇,或跋涉于西北峻岭,调整一下自己的心身状态,然后转场再战,否则极易心急生乱,事倍功半。

当然,有心者多能防患于未然,在紧张的日常工作生活中,选择安插诸如太极拳、歌咏、舞蹈等一些令人愉悦的文体活动,通过特定的旋律、节奏帮助自身调节情绪,缓解精神紧张,对于失眠、高血压等慢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心平气和有助于融洽人际关系

人生在世,最不可能避免的就是人际关系,有人就有认识差异,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对于大到组织、小到团队的领导者、管理者来说,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希望自己有着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好坏往往最能影响心情的好坏。反过来,情绪顺、心情好才能心平气和,心平方可循序做事、气和才能渐进不躁,从而赞美鼓励多于批评,不计小节处事大方,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带动集体的正能量。

因此,良好的情绪能够促进彼此间的理解,促进融洽人际关系的建立,使人际沟通更加和谐,收获更多的友谊,对工作和生活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良好的情绪是疾病康复的基石

高明的医生,特别重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譬如肿瘤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心、骨折患者及时的功能锻炼等等。这是因为,良好的情绪能够充分激发患者自身的主动性,使人体的生理机能处于最佳状态,调动机体免疫力,促进疾病的恢复,守护健康。

比如,慢病康复尤其是对于众多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病而“带病工作”人群,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很重要,一般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充足的睡眠。睡眠障碍是诸多疾病的罪魁祸首;其二,心身愉悦的运动。要认识到只有形体锻炼而没有心情的愉悦、放松是不全面的;其三,享受“孤独”的思考。静得下心、梳理心境对白领是必需的;其四,知心好友的聊天,使心情宣畅、思路转换,从而不拘于一隅。做到、做好以上四点,结合医生治疗的医嘱,一定会事半功倍、有益于康复。

“养心”是养身的最高境界

情绪是主观感受,也是主观感受后的客观生理反应。不管从事哪种行业的工作,比如经商抑或致力学术等,随着人的年纪增长和阅历增加,往往都会案牍劳形,进而变得思虑过重,欲望太多,神志纷披,每每严重影响健康。具备良好的人文修养和心理承受能力,是扛得住各种刺激、减少和降低负面心理反应的基础,但在现实中长期保持良好的情绪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而必须把“养心”(心理调节、思想修养)摆到重要的位置上来。

如何“养心”呢?长寿学家胡夫兰德在《人生长寿法》中说:“一切不利的影响因素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莫过于不良的情绪和恶劣的心境,如忧虑、颓丧、惧怕、怯懦……”《大藏经》中也有云:思无邪僻是一药,行宽心和是一药,心平气和是一药,心境意定是一药。能做到这些,对于人的精神、品格方面的修养要求是比较高的。《礼记》有言“德润身,心宽体胖”,说的就是品德可以修养身心,使心胸宽广,从而身体安康。

总的来说,要“养心”,需要品格高尚,淡泊宁静,以“入世”的态度投身于事业,以“出世”的境界对待名利,不计较得失,保持心平气和。否则,总患得患失,甚而遇事总钻牛角尖,就会心烦易怒。因此,着眼“治未病”,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注重品德的修养是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的重要保证。同时,良好的情绪有助于塑造良好的性格,使自己情绪平和,心胸豁达,也有助于在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工作高度紧张的大背景下,赶走诸如紧张、烦躁、焦虑等情绪波动,控制激惹,从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

编辑:董雨吉

关键词:情绪 疾病 良药 人际关系 养好心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