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劲委员谈大湾区建设:核心企业要发挥更大作用

2019年03月06日 19:26| 作者:林仪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6日电(记者 林仪)前不久,党中央、国务院公布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规划,促进规则衔接,推动生产要素流动和人员往来便利化。由于粤港澳大湾区涉及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四个核心城市,如何进行制度创新,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全国政协委员、雪松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劲表示,按中央统一规划、各方加快推进的同时,企业也可以结合自身优势,主动作为,为大湾区建设助力。

张劲说,粤港澳大湾区拥有雄厚的产业和经济基础,很多产业具有世界竞争力,在去年的《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上,粤港澳大湾区入选的企业总数达到了20家,这些核心企业是推进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力量。

在张劲看来,促进要素自由流动,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最为关键的问题。当前尤其需要找到突破口,实现破局。“从企业来讲,我觉得不能坐等政府安排,应该结合自身优势,主动作为。比如,大宗商品供应链企业就可以发挥核心企业作用,以大宗商品为纽带,将三地要素有效连接,实现局部突破,为整体破局作出贡献。”

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基础雄厚,但现阶段不少制造业企业面临资金缺乏、利润微薄、品质偏低等难题。这些难题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缺乏大宗商品国际定价权。

据张劲介绍,中国已经成为最大的大宗商品进口国和消费国,大宗商品总消费量约占全球18.7%。消费量占全球比重超过40%的大宗商品有8个,包括铁矿石、稀土、PTA、煤炭、甲醇、精炼铜、原铝、棉花。但是因为分散采购,并没有拿到“优惠价”,甚至出现 “买什么,什么贵;卖什么,什么贱”的现象。

他举例说,当前新能源汽车炙手可热,但很多人不知道新能源汽车红利的最大收割者却是国际大宗商品巨头。因为生产动力电池有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钴,掌握了钴,就掌握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命门。中国是一个贫钴国家,已探明储量仅占全球储量的1%,且提炼难度大。国外一家大宗商品企业,就控制着全球钴矿市场近30%的份额。从2016年初到2018年初,国际钴价从10美元/磅上涨到40美元/磅。可以说,辛辛苦苦做新能源汽车,利润大部分却被国外大宗商品企业拿走了。

“解决大湾区制造业的这些痛点,正是大宗商品供应链企业的机遇与责任所在。”张劲说,大湾区的供应链企业可以围绕湾区需求,在全球范围内组织原料、中间产品与终端消费品的流通,不断丰富原材料来源,降低制造业采购成本,增强产业链的全球竞争力。

从某种程度上讲,大宗商品供应链服务水平,决定了大湾区制造业的成本和竞争力。张劲建议大湾区重点支持大宗商品供应链龙头企业迅速做强,进入全球供应链第一梯队。特别是在重点产业选取若干重点供应链企业,从政策、资金、土地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设立政府引导基金,鼓励和帮助重点供应链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开展投资并购,整合资源,进一步提升供应链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助力大湾区制造业转型升级。

编辑:吴静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