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奕龙委员:完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健康之花要从心底绽放

2019年03月08日 22:34| 作者:范文杰 张倩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8日电(记者 范文杰  实习记者 张倩)社会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全国政协委员朱奕龙关心的话题。今年全国两会,朱奕龙围绕完善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增强社会综合治理能力提出建议。

调查表明,令人羡慕的银行业职工超过半数职工心理健康状况不佳,抑郁倾向阳性检出率高达21.5%,其中有超过一成的职工存在重度抑郁倾向,有54.9%的职工存在焦虑情绪,有61.2%的职工报告压力感较大或很大,30.6%的职工在工作中表现出很高程度的倦怠。值得关注的是,30岁至35岁年龄段的职工、本科及本科以下学历的职工、柜台岗的职工、高层管理者以及离异职工的心理健康各方面的状况更差。

“这是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7-2018)》中对于银行业职工的心理健康调查数据,没有夸大其词。”朱奕龙说:“近几年因心理异常诱发行为失常的人数逐年增多,明星吸毒、校园欺凌、群体上访、暴力抗法以及路怒族、虐童案、霸座、碰瓷、传销、老赖、医闹、学闹……引发这一件件危害社会和家庭悲剧的原因诸多,但心理疾病作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2016  年,国家卫计委联合22 个部门发布的《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是改善公众心理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心态稳定和人际和谐、提升公众幸福感的关键措施。十九大报告从“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高度提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唯有心安,才有民安,才有国安。”朱奕龙建议各级党委政府应充分认识心理学方法和技术在社会治理重要作用,加大经费保障投入,完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构建心理健康服务咨询网络,健全心理健康服务运行机制,比如预测预警机制、心理疏导机制、危机干预机制、源头预防机制。

针对心理健康专业人才的培养问题,朱奕龙建议,通过发展职业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等方式,培养大批实用型、复合型的社会心理救助应用型人才。充分运用民间心理辅导灵活优势,引导社会力量推动社会心理疏导工作健康发展。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健康之花要从心底绽放。”朱奕龙最后说。

编辑:付振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