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大国工匠多起来、强起来——总工会界别委员呼吁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2019年03月09日 10:32| 作者:奚冬琪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9日电(记者 奚冬琪)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从失业保险基金结余中拿出1000亿元,用于1500万人次以上的职工技能提升和转岗转业培训。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对于报告中提到的高技能人才短缺问题,近年来,全国总工会界别的委员一直记挂在心上,每年都有相关提案提出真知灼见;而对于今年报告中首次提到的:“从失业保险基金结余中拿出1000亿元,用于1500万人次以上的职工技能提升和转岗转业培训”,则让总工会界的委员们振奋不已,纷纷表示“说明国家对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越来越重视了”。

为了更好地建言“建设高技能人才队伍”,3月6日,63位总工会界委员联名提出建议:“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助推高质量发展”。

来自一线劳模工匠的感受

在总工会界别,两位来自一线的劳模工匠总是能吸引人们关注的目光。一位是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劳动模范、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宿州供电公司输电运检室带电作业班副班长许启金;一位是全国政协委员、中石化茂名分公司首席技师张恒珍。两位委员不仅有着过硬的技术本领,长期的一线工作经历也让他们对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性深有体会。

“我国高技能人才数量匮乏。究其原因,国家和企业对职业技能培训教育重视不够是主要因素。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缺乏自主培养人才的能力,也不愿意在职业技能培训方面投入人力、物力,职工学技能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许启金说,他担任过多年的技能教练和企业内训师,但是如果没有好的场地,没有操作设备,又怎么能培养出好的技能人才呢?

说起培养高技能人才,许启金还十分看重“师傅带徒弟”这种我国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有亲情感、手把手传授的模式,可以帮助年轻人少走弯路,减少青年人学技术摸索的时间。” 许启金非常骄傲地说,2012年,他担任安徽省电力公司的技能教练,带领徒弟参加全国性的专业技能大赛,7个人中有3个人都获得了奖项。“但是现在这种培养模式被忽视了,应该重新重视起来。”

同为劳模工匠,张恒珍总是喜欢和许启金交流技能人才培养的话题。“说到技能人才队伍的培养,确实应该注重培训,注重榜样的力量。”在2018年全国两会上,张恒珍就提出了关于弘扬工匠精神的提案,希望能激发和保护技术工人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去年一年,她参加工匠精神专题调研,前往吉林、辽宁等地的多家高端制造企业实地调研,还在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上,做了《关于培养和保护大国工匠产生的土壤》的发言。和许启金一样,张恒珍也走访了职业技术学校,了解现代产业工人的培养模式。“现在各行各业的大师和工匠诞生了不少,但还要继续想办法,真正把这条路打通,搭建更适宜的平台,让产业工人、高技能人才充分发挥作用,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更多价值。”张恒珍说,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们的工匠精神是被淡化的,但这些年来,随着国家的重视,这种精神又开始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当中。工匠精神是工人爱岗敬业的基础,也是我们成为制造强国所必须的。只有精益求精、精雕细刻,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极致,才能为制造强国提供强大的基础。

培养技能人才,先要解决观念问题

当前,我国的装备制造业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期,急需各类技术技能人才。但现状却是,职业院校招生难、企业招工难、工人在城市扎根难、技能人才短缺,对中国装备制造业的高端升级带来较大影响。

对于这种现象,不少委员都谈到,要想培养人才,先要获得人才。全国政协委员、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谈到,现在,传统价值观在源头上抑制了人才的供给。“中国社会自农耕时代形成‘唯有读书高’的观念仍影响着现代社会的价值判断。尽管技能人才有可能成为工匠,但仍然很少有家庭愿意把子女送进职业院校培养成为工匠。” 詹纯新说,必须要从社会价值观和舆论导向上积极引导,尊重劳动,尊重技能人才。

来自民盟界别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兰荪也提到,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是不希望自己子女读职业技术院校的,这跟西方国家的观念很不一样。我们的观念是考不上大学才去职业院校,导致职业技术院校生源质量差。“我去党校学习,大家都觉得职业教育发展很重要,但是我问,在座的谁愿意把自己子女送到职业院校去,没有一个人吭声。”郑兰荪说,这就说明大家的观念还是没有转变。郑兰荪还提到,当前职业院校的教育模式也不科学。应该打通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立交桥,让职业教育可以升本科,本科生也可以去学一门技术。“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的高技能人才。”

界别联名提案,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建言

对于“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这一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今年两会上,总工会界别委员决定用界别提案这一形式,集中力量办大事。

这份由63名委员联名建议的《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助推高质量发展》提案中,就有许启金希望重视的:优化奖补方式,推行技能等级晋升奖补制度,建立“师带徒”津贴制度;加大高技能人才培训培养力度,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开展制造业等行业技能人才定向培养;开展技师技术更新培训,给予培训费补贴;强化职业技能竞赛对高技能人才选拔培养的通道作用。

也有张恒珍想建议的:明确技能人才晋升通道,尽快推行企业首席技师制度,由企业管理、评定聘用首席技师。采取政策引导与资金资助相结合,以荣誉、奖金、岗位津贴等方式给予激励。打造劳模和工匠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网络平台,放大技能培训和技术传承的辐射效应。

还有更多委员们提到的:完善职业技能鉴定体系,扩大企业技能评价自主权。破除年龄、学历、工种年限等限制,建立优秀技能人才技能资格越级申报、技能等级直接认定制度。允许发明专利证书和业绩要素评定技能等级。

推行“线上+线下”“远程+现场”培训模式,开发模拟仿真系统。职业院校与企业共建技能大师工作室,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和技术革新项目。强化企业在职工培训中的主体责任,对职工培训做得好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等更大政策支持。

增强吸引高技能人才政策竞争力。建立高技能人才引进培育奖励制度。对引进的高级技师在首次购房或租房时,给予补贴。增强公共服务对技术工人群体的覆盖面。


编辑:刘名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