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中央建议制定人工智能影响就业的应对策略

2019年03月10日 11:39| 作者:吕巍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10日电(记者 吕巍2016年年末,针对自动化对美国就业市场的影响,美国总统的科学和经济顾问发布了一份人工智能的报告。在谈到人工智能技术时,报告警告称,在20年内,人工智能可能让47%的美国人失业。在英国,人工智能发展造成的失业率可能达到35%,在中国,该比例将高达近80%。

“新的技术让许多人失业的事情,历史上已经出现过无数次。蒸汽机让小手工业者背井离乡,内燃机让马车夫不得不放下马鞭,人工智能则会让基础行业工人的技术再无用武之地。在互联网出现之前,谁也不会想到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如此巨大的变化,人工智能的未来,我们无法想象。”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张雨东表示。

正如民进中央在此次两会提交的《关于系统制定人工智能影响就业供需的应对策略的提案》中所说,人工智能的发展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或某几个行业的变化,而是整个经济社会生产方式、消费模式等的深刻变革,并将对就业产生巨大影响。

民进中央这样描述这种变化:制造业企业中的高技能型人才和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型人才未来在企业中占比将持续增大,而这些员工的薪酬也将持续增长;人工智能暂时不能完全替代财务、行政、综合管理和采购等非生产性岗位的工作,但是会使得中低等技术水平员工的需求和工资显著下降;医药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计算机通讯和其他电子产品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和食品制造业等行业,从事生产性岗位和低技能劳动的员工未来面临较大挑战和生存压力,而教育将成为削弱这种风险性影响的重要抓手。

在民进中央看来,技术进步推动劳动力在区域间和产业间转移,应对产业结构调整下的就业需求,需要及时出台就业政策,适时引导就业结构向新兴业态和第三产业转移。同时,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重视对传统产业工人技术技能升级培训、转岗转业培训,使其具备人机协作能力和生产性服务业业务能力。

“技术进步导致结构性失业风险上升,提前防范技能失业也很重要。”张雨东介绍说,欧盟、美国、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的失业率在经历金融危机后,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失业现象突出表现在计算机、电子通信等行业。与此相比,我国失业率在2010年后基本稳定在4%左右,但存在同样的结构性问题。同时,美国科技裁员的数据表明,技术变革所造成的就业影响滞后于源头事件发生的时间,因此,需要提前对技术变革及其影响做出预测,准备应对策略。

“可以根据未来人工智能新技术的发展,加强就业失业动态监测,及时掌握不同行业、不同群体就业失业的变化情况,完善失业预警机制,对可能出现的失业风险提早应对。”民进中央表示。

另一方面,新技术的发展也加大了受高等教育的技术人才需求,需适当调整教育供给。“提升教育水平仍是应对技术进步的重要手段。特别是要优化高校专业设置,根据未来产业发展需要,加快设置和发展人工智能相关专业,为适应人工智能发展提早做好人才储备,使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相匹配,一方面抓住新兴产业发展的机遇,另一方面避免结构性失业风险的扩大。”张雨东说。

民进中央还从就业关系的供给侧和需求侧两方面提出了意见建议。认为应改革教育和人才培养体制,发展技能型培训与转岗型培训并存的就业培训体系,合理增加科研和技术研发投入,结合行业的市场优势和技术优势,支撑企业智能化转型。同时,相关科技规划制定要更多发掘人擅长的工作,加强面向中小企业的AI基础、成熟技术的科普力度和公益性技术平台建设,着力提升AI相关岗位需求较弱地区的产业扶持或应用推广。

编辑:刘名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