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莉委员:用爱点亮希望之光

2019年03月11日 19:06| 作者:郭帅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11日电(记者 郭帅2012年7月23日,为救学生而受重伤的张丽莉,第一次在哈医大一院的ICU病房里见到了自己的女神张海迪。

“见到小时候作文笔下的偶像时特别激动,那个情形至今还历历在目。”张丽莉笑着说,除了张海迪手掌心传递出的温暖与力量让她难忘外,张海迪的一句话让她一直记着:”你受了这么重的伤,我们非常非常心疼。今天,我和中国残联一行10位同志,是专门为你的康复而来的。”

“当时丽莉的股骨还剩下一些,为了不感染,当地医生对其进行了大面积切除,这一判断给丽莉后来的康复训练带来了极大的阻碍。”张海迪回忆说。“这就是普通医生没有残疾人康复常识。为了康复,一定要想办法多留些组织,为今后装入假肢做准备。”为了张丽莉的后期康复,张海迪和中国残联一起会同专家做了大量的补救性工作。

2012年9月,张丽莉开始康复生活,她也深深感受到了康复对于残疾人不可替代的作用。康复之初,数不清的困难如一座座高山,压得她几近窒息。

第一座要翻越的是心理上的自我认同。去康复中心前,张丽莉经历了大大小小7次全麻手术,原本身高1米68的张丽莉还一直没见过自己残缺的模样。通过专业人员的心理康复指导,张丽莉现在已经完全接受了自己的残缺,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是躯壳与心灵已经可以和谐地共舞。

生理上的适应是又一座大山。由于双大腿高位截肢,“开始时躺在床上不会翻身,如果想侧身,需要把着床栏杆;也不会坐,坐起来整个人会不自觉地出溜下去,很长一段时间都坐不稳,那时候整个人的平衡系统都是紊乱的。”张丽莉回忆道。

肌肉、关节活动、器具使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等一系列专业训练是张丽莉康复生活的日常,背后的辛酸她只用只言片语带过。刻苦的张丽莉遇到专业的康复师,她终于可以灵巧地使用辅助器具,靠双臂的力量完成自由挪移,翘轮椅前轮过门槛等日常生活中很多重要的事情。

“直到现在我成为一个积极乐观向上,并且能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康复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张丽莉再次强调康复的重要性,“我自己的康复生活就是对康复重要性的最好例证。康复的意义就是让残疾人的功能复原到最大的限度,从而使其成为健全、平等、自立地参与社会生活的人。希望有更多的人享受到这样的专业训练。”

按照国际标准,每10万人应该有30个康复医师,而在我国,每10万人中康复医师还不到1人。因此残疾人康复问题,依然是今年两会上福利保障界别委员嘴里的高频热词。张海迪是多年为这个问题鼓与呼的委员之一,她说:“近几年来,虽然各地都建设了康复中心或机构,但是康复人才普遍很缺乏,康复条件也不够先进。而康复是一项科技含量很高、涉及多学科的复杂工程,一定要建立康复大学,培养更多专业人才!” 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已经明确提出“建设康复大学”,张海迪透露,中残联正在加快推进康复大学的建设,培养优秀的康复专业人才,为残疾生命的重建做贡献。

“很开心能有这样高起点、高水平的国家级康复大学,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康复人才投入到残疾人事业中来,也会有更多残疾人从中受益。”张丽莉说。

编辑:付振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