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周铁根:更好发挥徐州区域中心城市带动作用 推动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9年03月12日 15:52| 作者:张春莉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12日电(记者 张春莉)2018年10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国函〔2018〕126号),明确提出“淮海经济区包括徐州、连云港、宿迁、宿州、淮北、商丘、枣庄、济宁、临沂、菏泽等市。”这是现行国家重点区域规划中,首次明确淮海经济区的概念和范围,以及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定位和功能,标志着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获得国家战略层面支持取得重要历史性突破。

“淮海经济区是全国经济东西融合和南北交流的枢纽地带,在我国东部加快发展、中部崛起战略实施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淮海经济区处于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都市圈间的发展洼地。绝大多数城市都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因此,加快淮海经济区的全面崛起,充分发挥其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作用已势在必行。”全国人大代表周铁根说。

为此建议:进一步明确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在国家区域发展规划中的定位。结合淮海经济区的区域特点和后发优势,将淮海经济区定位为国家省域边缘区域联动发展样板区、跨省连片资源枯竭区域可持续发展试验区、欠发达地区区域转型发展先行区。

组建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国家层面协调机构。推动区域合作发展的新一轮升级;编制《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规划》。发挥顶层设计和规划引领作用。在区域上实现由经济合作向全面合作的拓展,在运作上实现由事务性合作向制度性安排的对接,在空间上实现由局部性统筹向整体性谋划的深化,在主体上实现由政府间的单一合作向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多元合作的联动,在动力上实现由行政推动为主向市场机制引导为主的转换,在成果上实现由合作互惠向联动共享的延伸。通过规划共绘、交通共联、产业共兴、市场共构、环境共育、品牌共推、机制共建、社会共享等途径,共同推进经济区建设,促进区域共同发展、居民共同富裕。

编辑:吴静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