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的人感受到了公平和正义——民建界委员热议“两高”报告

2019年03月12日 23:27| 作者:刘艳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12日电(记者 刘艳科学立法、公正司法、严格执法、全民守法。法治体系在不断的发展完善,整个全社会的法治精神、法治信仰也在逐渐形成。

12日下午,民建7组小组讨论“两高”报告,委员们认为,在全面依法治国大背景下,法律的权威得以捍卫和维护。但是,执行难问题依然是老大难。

“ 整体来说很受鼓舞,又有了很大的进步。”吴志明委员抢先发言,“‘执行难基本解决’是一份很好的成绩单了,但大家还是期许更好的成绩单,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还是任重道远。”

“我以立案难为例,过去是立案审查制,现在是立案登记制。在基层通过立案登记这个程序,立案得到了缓解,但是一些基层法院在立案的时候,只给你一个预案,并不是真正立案,预案是调解用的,但是几个月过去了,还是没有立案。”

比立案难的是执行难,吴志明说,“执行过程若是找不到人,或者没有可执行的财产,案子就算告一段落了。待原告再找到了人或者是找到了被执行人的财产,原告还得重新申请启动,在程序上是否可以考虑简化。”

如何破解执行难,陈小平委员表示,“我觉得还要补短板。同时要出台长效机制。我看到报告当中要准备出台《执行法》,建议执行方案能够更快的制定出台,防止执行难反弹。”

对执行难有切身感受的是宋青委员,“我从去年开始就比较关注环境资源类诉讼当中环境损害修复执行难这个问题,去年提交了《关于建立和完善环境公益诉讼中环境修复执行机制》的提案。”

“就提案而言,承办部门在办理提案过程当中非常认真,也有一些阶段性的工作成效,我也到调研的地方进行了跟踪回访。同时也和当地的法院、检察院相关部门开展了座谈交流。发现问题还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因为环境损害修复的执行和一般的法院执行工作还有很大差异,需要有很多专业性的支撑,包括他诉讼资金的来源。”

也许宋青的情况有些特殊性,但更多的是2018年最高人民法院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以经济发展大局中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当中,享受公平正义。赖明勇委员说,“法制环境的改善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也为经济高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在赖明勇委员看来,报告求真务实,用数据和事实说话,不仅有数据表格,名词解释也越来越细。但从微观角度,还存在案多人少,编制不足,讼效率下降,办案法官不堪重负等问题。如报告所言,一个法官年办案多达300件,去掉节假日一天一件多,可见,足额的司法资源已成为普遍性问题。

陈小平委员认为,我国实现治理体系跟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很好的基础。民建作为联系经济界别,关注经济发展,感受尤其深刻。各级法院、检察院都出台了平等保护产权的司法举措。应该说为民营企业家营造了专心创业、安心投资、放心经营的发展氛围,有效改善了一些民营企业的焦虑,对提升营商环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而最重要的是,两院在推进各类专项整治当中,应注重加强司法人权保障,防止冤假错案。”陈小平表示。

对于大家关注的执行难问题,孙东生委员表示,虽然执行难这个老问题还在,但已取得了阶段性的进步,甚至可以说是历史性的进步。同时在行政诉讼当中,强制性要求部门行政主管领导到庭应诉。这在司法诉讼上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孙东生特别指出,针对民营企业的司法案件,要区分个人违法行为与企业行为之间的界定。

就业还是当前的主要工作,不能因为投资人的个人的违法,造成了十几人、几十人、几百人,甚至上千人的工作丢失。

同时,孙东生也关注到基层司法人员不足的问题,“法律是公民社会的最后一道防线,基层一定要有一支专业水准和职业素养兼具的队伍,因为,除了有专业水准,还要有对法律的敬畏,因个体差异造成的办案结果不同也是大有人在的。所以,司法队伍的建设,应该说永远在路上。”

编辑:付振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