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建议 建议

优化营商环境

2019年03月22日 10:49 | 作者:修菁 孙琳 刘艳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22日电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无论是围绕“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进行改革动员,还是诸如“放管服”等改革实践,或是探索自由贸易区等改革突破,我国的营商环境正在持续改善。3月15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胜利闭幕,政府工作报告高票获得通过。18日,根据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意见修改完善的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外正式发布。在优化营商环境部分再次做出调整。委员们表示,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将释放出市场经济主体更大的活力。“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营商环境的改善将一直持续下去。

今年是营商环境进一步向好的一年”—访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

18日,根据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意见修改完善的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外发布。其中,在优化营商环境部分,增加了“继续压缩专利审查和商标注册时间”“抓紧建成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等相关内容,这也是全国两会期间,对于如何优化营商环境,释放民营企业更大活力,全国政协委员呼声和建言集中的议题。

联系此前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人大闭幕记者会上所许诺的,今年政府将更大力度地为民营企业减税降费,为广大民营企业营造更加公平的营商环境,不禁令人去展望,中国民营企业将迎来新营商春天!就此议题,记者与长期关注这一议题的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在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讯息释放的第一时间,做了连线。

记者: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人大闭幕记者会上,回答几位记者提问时都提到,如果把中国民营经济主体的活力激发出来、创造力释放出来,中国经济就一定能运行在合理区间,而且能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您多年来,一直为助推中国民营经济向好发展鼓与呼。您如何看,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优化民企营商环境的表述以及总理在记者会上的这一揽子表态?

周汉民: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人大闭幕记者会上所谈到的,通过一揽子放管服举措,增强释放民营经济活力的表述,讲得太好了!如总理所言,民营经济是中国经济的生力军,同时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推动力。民营经济具有“五六七八九”的特征,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由这组数字,可以清晰看出,民营经济对中国经济的贡献,居功至伟,这一经济群体理应与其他经济体一样,享受平等的市场地位、营商机会和监管规则,这同时也是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民建、工商联界别联组会上所明确提出的。

记者:不少民营企业主对总理在记者会上提到的,今年政府将进行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减税降费红利近两万亿元,很是欢欣鼓舞和期许。

周汉民:今年政府减税降费的举措,所有人都感觉是历次减税降费中力度最大的一次。企业增值税从16%降到13%,其他的税种也同样将相应减少。对于通过这次减税降费,如何能让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得到更大的实惠,我有三个建议:

关于减税,建议政府要利用好这次机会,切实从落实税收法定原则的角度,把已有的8部税法的相应条款,按照政策导向,该修改的修改,另外还有18个税种尚未经全国人大立法的,要抓紧提出立法建议工作,这样才能把按照中共中央所提出的,明年年底我国所有税种都有国家法律可依这一要求,落到实处。

关于降费,我特别希望通过媒体,发出这样一种建言声音,希望各级政府要制定收费的“正面清单”,法无授权不可为。

此外,在我看来,我国财政支出增长不应定位在6.5%,而应当像增长一样定位在6到6.5的区间,叫量入为出。

记者:除了减税降费,对于如何进一步激发、释放中国民营经济主体的活力,您认为政府还应给民营企业哪些政策性礼包?

周汉民:我认为要真正激发释放民营企业的活力,除了要给予他们税收方面的减负,还应在经营领域方面,对他们更加开放,比如在民生领域,可以让民营企业有更多可作为的空间。在桎梏民营企业发展的融资难、融资贵老问题上,要把相应的支持政策具体落实到位,金融机构不要再有隐性的相关规定,让弹簧门、旋转门、天花板真正被拆除。此外,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应让民营经济主体与其他经济模式主体各得其所。此次经全国人大通过的《外商投资法》,对于民营经济的发展,就将是一个重大的助推器。因为这部法,无论从法理和具体实施原则上,对民营经济和其他经济主体而言,都是公平对待的。

对于如何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的市场活力,我还有一个观点,就是激发民营经济市场活力,不仅要鼓励,还需要引导。我特别希望各方关注的一点是,当前相当数量的中国民营企业在参与、投身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的同时,他们自身也将完成代际性的事业交替。在这一事业传代的过程,对事业传承者进行必要的引导、培训显得特别重要。我建议各级党校,尤其是国家行政学院和社会主义学院要把对民营企业新一代领军人的培训作为重要任务,认真完成,在我看来,这是关系中国经济百年大计的一项工作。(记者 修菁)

全国政协委员张志勇:着眼长远减税降费 关键是不折不扣落地

在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2019年要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普惠性减税与结构性减税并举,重点降低制造业和小微企业税收负担。深化增值税改革,将制造业等行业现行16%的税率降至13%。抓好年初出台的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政策落实。报告一出,除了制造业有如久旱逢甘霖的畅快外,更多民营企业也拍手叫好。

政府工作报告同时指出,这次减税,着眼“放水养鱼”、增强发展后劲并考虑财政可持续,是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的重大举措,是完善税制、优化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改革,是宏观政策支持稳增长、保就业、调结构的重大抉择。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张志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将增值税主体税率从16%降至13%,从降税的幅度来看,降幅之大,受益面之广,可以说是前所未有,也是举世罕见,而报告中的这段话更是值得细读,应好好理解其中含义,这样有利于更好地落实好新一轮大规模减税降费,更好地激活市场主体活力。

张志勇首先就谈到了“放水养鱼”。经济下行压力之下政府采取刺激政策并不罕见。但张志勇认为,大幅降低主体税率是减负的长期制度性安排,将在一段时期内强刺激生产、消费与投资,对市场主体的长期预期带来积极影响,从而提振他们的信心。“为市场主体减负的坚定决心,是着眼增强发展后劲的重大举措,是着眼发展后劲的长期制度性安排。”张志勇强调说。

“而降低间接税将带来税制优化,是期盼多年的改革举措。”为何说期盼多年?张志勇对记者解释说,长期以来,我国财政高度依赖以增值税为核心的间接税。增值税贯穿生产经营全过程,虽然最终转嫁给消费者,但对市场主体的现金流是不可回避的负担,对起步阶段未达到保本点的企业压力更大;同时,增值税对象是商品和劳务,是对消费征税,具有明显的累退性,税率不易过高。因此,长期以来企业期盼税制结构上降低间接税的占比。但由于其收入地位,调整带来的震动巨大,是长期想做但不好做的事。但从此次政府的新一轮降税举措来看,我们可以看到政府下的巨大决心。

“给政府做减法,给市场做加法。”近年来我国政府推出一系列减税措施,从营改增,提高起征点,加大企业所得税扣除,改革个人所得税,下调增值税税率等,给市场主体和个人带来叠加利好。与此同时,在改进营商环境的大背景下,税务部门改进工作,优化纳税服务,这使得纳税人的满意度稳步提升,从而税法遵从也不断改善。“政府减税,纳税人依法纳税,又为政府进一步减税带来空间,这就是所有国家政府追求的良性互动。”张志勇欣喜地说,

正如张志勇坦言,减税力度空前,面临的压力和困难自然也不能小觑。“有了好政策关键还要看是否能不折不扣地落地,减税降费的落地还需要财税部门的努力和各方面的支持。”张志勇认为,首先就需要将政策细化,形成可操作的规则,以便税务部门执行和纳税人理解遵从。与此同时各级政府,社会各界要支持财税部门的工作,尤其是在减税带来各级财政预算压力时,务以国策大局为重,支持并协助税务部门不折不扣落实政策。(记者 孙琳)

全国政协委员李萌娇:促进东北振兴的重要一招

作为住辽的全国政协委员,民盟辽宁省委会副主委、本溪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盟本溪市委会主委李萌娇自然把目光更多锁定在东北振兴上。

“当我听到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深化增值税改革,将制造业等行业现行16%的税率降至13%时,我感到非常的兴奋。”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在电话另一端的李萌娇回忆起自己当时的感受,依然很是激动。

东北地区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被誉为“共和国长子”,然而近年来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面临困难。“过去一年,东北三省在滚石上山、爬坡过坎中,走出近年来最困难的发展时期,呈现出稳中有进、总体向好的新局面。但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短板,一些痛点、难点、堵点问题仍未得到有效化解。”李萌娇对记者表示。

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深入推进东北振兴,事关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实现,事关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事关我国周边和东北亚地区的安全稳定,并明确提出了6个方面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确立了全面振兴东北的重点任务,为东北地区破解矛盾、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指明了努力方向。”李萌娇说。

在李萌娇看来,东北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主要就体现在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市场主体缺乏活力,特别是民营经济发展缓慢。“一方面传统产业增长乏力;另一方面新兴产业规模小、比重低,其短期内的增长远不能弥补传统行业下滑造成的缺口。”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深化增值税改革,将制造业等行业现行16%的税率降至13%的重大举措,这无疑是激活东北市场主体活力、促进东北振兴的重要一招。“东北的振兴离不开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东北作为老工业基地,也是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制造业税率由16%降到13%,这将给东北大小制造业企业带来巨大的税收红利,有助于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李萌娇欣喜地说。

而东北地区作为最晚退出计划经济体制的地区,还有一个“老大难”问题压得东北喘不过来气,这就是李萌娇口中所说的“历史包袱”问题:基本养老、“三供一业”厂办大集体等历史包袱沉重。所谓的“三供一业”,是指供暖、供气、供热和物业,类似这些社会基本公共服务,过去一大部分由企业承担。现在把“三供一业”都移交给地方政府承接起来,目前来看却还存在很多客观困难。需要国家加大扶持力度;同时由于东北是老工业基地,下岗职工多,市场化进程不够完备,养老金足额发放的压力很大。这都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东北经济的发展动力,阻碍了企业的创新活力。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9年要加快推进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改革,继续提高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比例、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我们既要减轻企业缴费负担,又要保障职工社保待遇不变、养老金合理增长并按时足额发放,使社保基金可持续、企业与职工同受益。

“听了李克强总理这番话真是如同吃了定心丸,接下来就是要在落实好政策,享受政策红利的同时,做好双向发力,逐步卸下历史包袱,让东北的企业轻装上阵,在公平条件下参与市场竞争,进一步激发出市场主体活力。”李萌娇充满期待地说。(记者 孙琳)

全国政协委员陈小平:分级缓冲 设定改革过渡期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下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各地可降至16%。稳定现行征缴方式,各地在征收体制改革过程中不得采取增加小微企业实际缴费负担的做法,不得自行对历史欠费进行集中清缴。

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政协副主席、民建浙江省委会主委陈小平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下调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深表赞同,“我在全国两会期间就提交了,《关于完善社保征管体制改革切实为中小微企业减负的提案》,我认为报告中提出的下降到16%是可行的,浙江、广东两省按照14%的费率征收企业养老保险费已实施多年,基金运行平稳,可以说是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政府工作报告中不仅降低了税率,还对稳定现行征缴方式提出了规范:各地在征收体制改革过程中不得采取增加小微企业实际缴费负担的做法,不得自行对历史欠费进行集中清缴。同时强调保障职工社保待遇不变、养老金合理增长并按时足额发放。

“这让企业和职工都放了心。”陈小平说,“因为新政是五项基本社会保险费自2019年1月1日起改为由税务部门统一征缴。这引发了企业的广泛焦虑,因为,征管体制改革后,受冲击的中小微企业量大面广。”

众所周知,漏缴、少缴社保费曾经是中小微企业的常态,小微企业征缴率不高的情况比较普遍。如果按国家规定的统一费率与费基合规征收,很多民营中小微企业将会面临社保支出增加的压力。

“有一种普遍的说法,社保征管体制改革后,如果合规征缴,企业的用工成本大约上升30%。”陈小平在调研中了解到,“浙江、广东等实际缴费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地区,改制后,原先仅按缴费规定的下限水平缴纳保费的大部分中小微企业将面临较大的补缴压力,企业盈利能力受冲击的程度会比较大,受影响情况会比较突出。”陈小平表示。

陈小平分析认为,在短期内,由社保征管改制后所带来的用工成本上升,最终可能会被企业以新的形式转嫁到就业人员身上。中小微企业可能会选择降薪、裁减低端劳动力等措施应对;劳动密集型企业会更倾向于通过改变用工形式、建立非正规劳动关系等策略冲销社保负担;企业为逃避社保负担而采取的不合规雇佣手段,很可能会造成劳动纠纷的上升,给就业市场的稳定埋下负面因素。

任何硬币都有两面,从税费法制化和公平公正的角度,陈小平建议,针对中小微企业制定分级缓冲预案,设定改革过渡期。考虑中小企业的承受能力,对欠费时间长、数额大的中小企业,暂不实行追缴补缴。可以依照企业规模、行业、经营性质、用工人数、盈利能力、历史缴费情况的不同,分类、分级制定不同的过渡期和过渡性措施,逐步提高征收强度,给予中小企业缓冲的时间和空间。

而最重要的,降费率、调结构是助推小微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我原来的提案是以当前国家对企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的法定费率规定为19%而提出的,依据是浙江、广东两省按照14%的费率征收已实施多年。没想到的是政府工作报告中已明确提出,从19%降到16%,这个16%是面向全国的,已经是前进很大一步了。”陈小平满是欣喜。

“除此之外,国家可研究基本养老金缴费率与给付替代率适度挂钩的可能性。既可缓解财政的支付压力,同时也可使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定位于保基本,为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和第三支柱的个人商业养老保险留出制度发展空间。”(记者 刘艳)

观点集束

徐冠巨代表:民营企业要有信心

今年全国两会,徐冠巨的“声音”之一就是“民营企业坚定信心干好自己的事,一定能释放出高质量发展的新活力”。

徐冠巨说,2018年第四季度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都把对民营企业的重视、对制造业的重视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抓对了,抓准了,让企业特别鼓舞和振奋,为企业转型升级树立了坚定信心、注入了强大动力!

徐冠巨认为,民营企业过去靠活力,未来还是要靠释放活力。信心是真正的“压舱石”,“稳经济”关键是“稳信心”!

作为拥有14000余名员工的民营企业掌舵人,徐冠巨责任在肩,今年两会他带着对民营企业的相关建议参会。5年来,徐冠巨一直带领企业在全面推进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推动企业从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和“智能服务”协同发展的生态系统转变。

“形势好的时候也有不好的企业,形势不好的时候也有好的企业,关键看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变化中总是蕴藏着机遇。”他认为,要坚定信心,持续前行。(记者 刘艳)

宋华英委员:降的是税赋升的是希望

听了政府工作报告,我感觉到了春天的温暖,也感觉到了中国企业和中国经济得到了国家的温暖。工作报告中提到稳就业、稳金融、稳投资、稳发展,只要实现稳的预期,就能够顶住经济下行的压力。

而其中的升和降更是一大亮点,降的是税负,是企业社保缴纳的比例,升的则是企业的希望,是外资对中国市场的信心。而减重也是加权,减的是政府的自由裁量权,加的是人民的福祉。其中最大的一个感受是,有困难要实干,唯有用改革发展的成果说话,用实干创业的成果说话,才能更好地取信于民。

唯有把精力用在解决问题上,用改革发展成果说话,才能干出中国发展的新辉煌。这让我们市场主体和百姓都看到了未来的希望,增强了信心。(记者 孙琳)

编辑:王琦玮

关键词:营商环境 经济 减税 民营企业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