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打破院墙壁垒 共想美好城事——2019第二届学院路城事设计节重装再启

2019年03月23日 09:02 | 作者:牛忠磊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1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23日电(记者 牛忠磊)3月22日下午,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的中关村学院(东王庄校区)内人声鼎沸、掌声阵阵,相识相知于2018首届学院路城事设计节的合作伙伴们与众多的社区居民代表再次相聚,为2019第二届学院路城事设计节的启动鼓劲加油。

刚刚入场,他们就积极参与到互动环节中:在“学院路街道地图”和“我的理想街区”背板上分别粘贴了自己最喜欢的标识和纸牌,表达出个人的喜好和对未来的愿景。

主题从去年的“发现学院路”到今年的 “共想学院路”,渐入佳境的学院路城事设计节活动已然成为学院路街道品牌——不仅被写入2019年海淀区政府工作报告,更成为其他街道学习的样板。活动现场,北京市东西城区的安定门街道、新街口街道都有代表出席观摩。而对于海淀区学院路街道办事处、北京林业大学、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这三家主办单位来说,突破创新也成为策划筹备第二届学院路城事设计节期间面临的考验。

2


启动仪式在海淀区学院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李恺彦的主持下拉开序幕。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海淀分局局长陈朝晖,北京市海淀区委社工委书记、社会办主任王玉方分别代表相关支持单位发表讲话。

陈朝晖在讲话中首先表示,学院路的探索实践为全市各街镇的精细化治理提供了样本,设计让城市更加有趣。希望第二届城事设计节启动后,可以成为社区治理的典范,让这项活动走出海淀、走向国际。

王玉方认为,学院路街道去年以城事设计节为重要抓手,促进了街道内各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互动交流,宣传了社区“共享共建”的开放理念,致力于打造“园区、街区、社区、校区”四区高度融合的城市新形态,同时也成为落实“街巷吹哨,部门报到”的生动实践。今年,希望学院路街道能够汲取民众意见,将街区规划向社区延伸,让更广泛的群众参与进来,让这项工作成为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的重要抓手。


3

在随后的揭幕环节,王玉方、陈朝晖与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规划师袁牧,北京林业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刘尧一起,通过翻转活动主形象装置墙的方式,将本届城事设计节的活动主题“共想学院路”呈现在现场嘉宾眼前。

作为学院路街道签约责任规划师的代表,清华同衡详细规划研究中心城市更新设计研究所所长刘巍向现场嘉宾介绍了2019第二届学院路街道城事设计节活动的构想。

她表示,从“发现”到“共想”,不仅仅是主题词的改变,其内在含义是实现最终“共享”,即第二届学院路城事设计节要在共同思考、共同分享的基础上,实现“街区更新、社区营造、品牌再造”的目标。主办方希望有效总结第一届的优点和不足,传承经验、创新方法、优化机制,扩大参与渠道及参与范围,深化命题的深度和广度,围绕“节日”概念,结合辖区内丰富的特色环境资源,融入文化、科技、国际等元素,真正打破院墙壁垒,引发思维碰撞,将其转化为居民办实事的途径和手段,切实提升居民满意度,使之成为学院路居民独树一帜的节日。

进入《“啥是佩奇”特色讨论:什么是街区更新?》环节,特邀主持人袁牧首先请大家观看了春节前火爆微信朋友圈的一段视频《啥是佩奇》,希望通过这种特殊安排,让现场嘉宾对街区更新有更深刻的理解。

紧接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吴学琴、中国传媒大学亚洲传媒研究中心教授文春英、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曹宇钧、美团点评集团城市创新实验室主任孟晔、北京知乎科技公司执行总编辑徐鉴、北京市委党校教师谈小燕、城市象限城市体检业务总监付昊琨与学生代表、居民代表一起受邀上台,分别从两组关键词中,各自选出一个自己理解中的街区更新关键词,再加上能促成理想街区实现的方法,共三个回答组成一句话,从而呈现出各自对街区更新的认知和理解。

4

经过统计,“居民自治、加强管理、环境整治”三个词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袁牧在点评时认为,这表明城事设计节正在进行的工作很有意义,将让市民与社区、城市的关系更加密切,这种千丝万缕的联系将让城市变得更加美好。

“城市的未来发展不在于设计师,也不在于市长、书记,而在于每个居民怎么想、怎么做。所以,通过这个简单的大数据统计可以看出,大家共同的思想最终一定会变成城市的美好愿景。”袁牧说。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城事 学院路 设计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