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锐·评论锐·评论

金融活水来,企业还“喊渴”?

以开放促金融市场改革正逢其时

2019年03月26日 13:43 | 作者:崔吕萍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中国银行业资产规模居全球第一,保费收入全球第二。”3月23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经济峰会。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王兆星宣布这一成绩单时,很多国外同行投来钦佩的目光。

但在成绩背后,国内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被今年两会李克强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及。

金融大国可以量化,金融强国的“认证标准”则更为立体,它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能力将由实体经济自身反映出来。为了让中国由金融大国转换为金融强国,很多人在思考,更在建言献策。

■融资渠道“梗阻”了?

多来点参与者管保“药到病除”

开放对中国经济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具体到经济血液——金融业的对外开放,业界人士表示,中国金融业的开放不仅有利于为国际资本创造更好的投资机会,分享中国经济发展成果,更有利于我们学习国际先进经验,培养金融业的大国重器。

围绕这些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光大集团董事长李晓鹏有着自己的看法。

首先,金融高水平开放,对优化金融格局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金融开放意味着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但是不要怕,因为十几年走过来,在与外资金融机构竞争合作过程中,中国金融机构同样得到了发展,我相信新的开放是更加公平良性的竞争,我们会共同起舞,共同发展。”李晓鹏对此很乐观。

“其次,我认为高水平的开放会增加更多的融资渠道。”李晓鹏表示,现在看来,一方面全国的资金流动性比较充沛,另一方面实体经济感到融资难、融资贵,根本原因还是融资渠道发生了“肠梗阻”。因此,金融开放会进一步完善和丰富银行体系,进一步增强资本市场的韧性,使融资渠道更加畅通,疏通融资难的堵点,降低融资成本,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同时,金融开放意味着产品更加丰富多彩。现在,我们的一种感觉是银行不少,金融产品也不少,但同质化较为严重。中国消费者从银行获得金融产品的数量平均下来是2.4个,美国这一数量是4到6个。下一步,我也希望通过金融开放,我们本国的消费者能享受到不一样的金融产品。”李晓鹏表示。

第三,金融开放将意味着治理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我们向国际同行学习,不仅学习产品开发,还要学习风险治理能力和员工激励机制,以及按市场导向的公司治理、业务决策体系,使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李晓鹏这样说。

■以深度开放促金融改革

除了挑战,监管者还要看到别的

以开放促改革,这对我国金融业而言既是大考,更是强身健体的好机会。

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李克强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要全方位推动对外开放,进一步拓展开放领域,优化开放布局,以高水平的开放来带动改革的全面深化。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银行业、保险业对外开放从未止步,这样的开放带来了金融科技的创新,促进了就业、创业和贫困人口的减少,更好地满足了经济发展和城乡居民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需求。同时,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不仅使国外的机构、国外的投资者获得效益,也为全球同行应对金融挑战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去年,银保监会发布了15条新的开放措施,包括取消和放宽外资持股的比例,放宽外资机构业务准入条件,扩大外资机构的业务经营范围,优化外资机构的监管规则等。“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我们推动这些措施落地的总思路是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据王兆星透露,银保监会正在抓紧研究新一轮的开放措施。

“第一是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境外银行保险业进入中国市场,目前还有一些数量性的条件限制,包括规模、年限和股东类型、持股比例等方面的限制。我们正在研究如何取消或放宽这些数量性的限制,转为强调审慎标准和条件,吸引具有专业特色的外资银行、外资保险进入中国市场。”王兆星这样说。

第二是继续拓展外资金融机构的经营范围,结合外资机构的优势和风险控制能力,继续放宽外资机构业务范围,增加金融产品和服务,使得金融产品和服务更加多元化、更加多样化。“此外,我们也将鼓励外资金融机构参与一些新的领域,充分激发外资银行和保险公司的市场活力。”王兆星补充道。

第三是进一步简政放权,缩减和优化行政审批,在审慎监管前提下,进一步优化行政许可流程,提高审批的效率,让外资金融机构集中更多的资源在中国发展。

第四是进一步优化监管规则,不断改善外资经营环境,坚持风险维稳的监管理念,充分考虑不同类型机构和风险特征,不断建设更具兼容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兼容监管体系,为外资银行在华发展营造更加公平、更加开放的经营环境。

“扩大金融开放,对于监管者而言既是挑战,同时也是促进。”对于中国银行保险业完成开放与稳定这一双重目标,王兆星很有信心。

■开放的前提是平等互利

可以和而不同,别玩零和游戏

“2018年12月26日,全国人大第一次审议了外商投资法草案,今年3月15日,全国人大通过了这个草案,仅仅不到3个月的时间,一部法律从初审到发布,充分表明了我们国家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决心。”既然谈以开放促进中国金融提质增效,那就不能不谈开放之后,国内外金融机构同台竞争合作的法治环境。在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黄毅看来,外商投资法会循序渐进地影响到我国金融的开放,从国际上的经验来看,发达经济体的金融开放也经历了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金融开放的步骤和措施出了问题,一国自身之经济也会发生危机,因此对于中国而言,我们的开放既要有计划,又要循序渐进地推进。首先要搞好稳定,然后再开放,而且稳定和开放之间要找好平衡,我认为外商投资法这个基本制度设计,就是对中国金融的开放确立了一个渐进稳当的原则。”黄毅这样说。

同时,开放的前提是平等互利。“我们开放,你也要开放,礼尚往来才能形成良性互动,中国文化是儒家文化,我们强调君子和而不同,国际交往也是这样,因此我们希望互相信任、互相支持,公平竞争,避免单方面的规则,任何一方过分强调本国利益优先、设置市场障碍都会导致信用歧视,增加交易成本,甚至陷入零和博弈。”黄毅的话,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中国金融从业者的观点。

编辑:秦云

关键词:开放 金融市场改革 企业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