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健康识堂健康识堂

战胜产后抑郁 莫让她“一个人战斗”

2019年03月27日 14:33 | 作者:高丽 | 来源:中国妇女报
分享到: 

一个小生命的降临,会给全家人带来幸福喜悦。然而,有一种痛苦也可能悄悄降临。天津市妇联一项女性民生调查显示,产后抑郁是一种容易被家庭忽视的心理疾病,给许多产妇带来困扰,甚至危及生命。女性在孕期和产后若出现抑郁表现,应及时就诊,家庭成员也应重视和理解,让新妈妈知道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MAIN201903270931251051725895205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高丽

据天津市妇联一项女性民生调查显示,天津地区女性产后抑郁的发病率约为25.6%,这意味着每四名产妇中就有一名有发病风险。

调查分析称,家庭关系是影响产后抑郁发病的重要因素。与父母、公婆关系越好,产后丈夫陪伴的时间越长,产妇越少表现出产后抑郁症状。此外,研究还表明,产妇有过生育经验,掌握孕产期知识越丰富,越是不容易罹患产后抑郁。

丈夫的关心与支持很重要

随着“全面两孩”计划推进,符合生育条件的妇女数量提升,产妇人口基数增加,产后抑郁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使得需要产后心理复健的产妇数量大幅增加。

该调查解释,产后抑郁是一种产后六周内潜伏起病的不典型抑郁,是严重影响育龄妇女心理健康水平的精神障碍之一。其主要症状包括:每天大部分时间体验到心境抑郁;体重明显减轻或增加;失眠或睡眠过多;精神运动性激越或迟滞;感到毫无价值,自责内疚;产生自杀意念或计划等。

调查称,家庭是产妇度过产后六个月关键时期的主要场所,以丈夫、父母、公婆为核心的家庭成员是产妇在这段时间内重要的社会关系对象,也是新生儿的重要抚育者,但家庭关系却很可能在这段期间出现种种矛盾: 新生儿的加入改变了家庭的结构,夫妻和双方的父母都要开始学习适应全新的家庭角色,而照顾新生儿、照顾产妇还会使得夫妻和双方的父母在一段时间内生活在一起。同时,由于照顾婴儿需要双方高度的合作,这种未确定好明确边际的合作行为,可能会导致双方在权责分摊上产生冲突,或是感到自己的生活边界受到了侵犯,从而导致冲突。

研究结果表明,一些保护因素能够保护产妇免遭心理疾患困扰。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塑造积极、健康的家庭关系,增加产妇的围产期身心保健知识,为产妇提供更多的支持与帮助,丈夫给予更多的陪伴,从而保护产妇远离产后抑郁的困扰。

自助、向家人倾诉能有效减少产后抑郁带来的困扰

实际调研中发现,许多围产期妇女已经出现了产后抑郁症状,但是她们自身却很少将自己的不良状态归因为心理疾病,而认为这是由于照顾孩子或休息不足。许多产妇的丈夫也不正视自己的妻子表现出抑郁症状这一实际问题,对妻子的心理支持不足。

调查指出,由此可见,产后抑郁的相关知识普及度不高,对于这一疾病的识别率比较低下,对于产后抑郁症状本身存在误读,对于抑郁症这一精神障碍可能存在较强的污名化倾向。这一现状极大地阻碍了产后抑郁症患者及时得到救助,可能会给产妇家庭带来后续不良影响。

调查认为,精神疾患患者不去进行求助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没有信息和手段获得有效的心理求助。但实际上也并非所有的心理疾患都需要向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者寻求帮助。在面对某些温和的心理疾患时,自助、向家人和社会组织求助是十分高效便捷的手段。

调研结果表明,大多数女性的产后抑郁症状会在产后六个月之内逐渐消退。这一方面是因为激素水平的逐渐恢复,另一方面也是由于随着产妇逐渐适应,照顾新生儿这一生活事件带来的压力水平在慢慢降低。因此,当产后抑郁症状表现得较为温和时,通过合理的自助和自我调适,能够有效地减少产后抑郁带来的困扰。

建立家庭—社区—医院救助格局

该项调查建议,建立一个家庭—社区—医院的三元心理健康救助格局是维护广大围产期女性心理健康的可行之道。所谓三元心理健康救助格局,即家庭、社区、医院共同从知识普及、疾病监控、心理救助三个方面通力协作。

在知识普及方面,应实现精神疾患知识从医院到社区再到家庭的逐层普及,使广大产妇和家庭能充分意识到什么是产后抑郁,如何干预治疗。

调查认为,社区应充分践行疾病监控职责。以天津为例,全市绝大部分社区存在产后42天入户调查的工作。因此建议,在此项政策基础之上,通过采用产后抑郁简单诊断工具对产妇进行访谈,了解她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如发现患有产后抑郁风险的产妇,社区可及时向她们提供心理自助知识。如果症状严重需要转介,则可向产妇提供咨询机构或治疗机构的相关信息,以促使其进行专业求助。

在这一过程中,家庭—社区—医院三元心理健康救助格局应保证知识充分普及,让患者从“家庭—自助”到“社区—互助”到“医院—他助”这一路径流动顺畅,有效保护产妇身心健康。

编辑:董雨吉

关键词:产后 抑郁 产妇 战胜产后抑郁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