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读·榜样读·榜样

嬗变

——安徽舒城跑出县域经济增长“加速度”侧记

2019年04月01日 15:38 | 作者:周红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位于大别山东麓的国定贫困县舒城县,2012年财政收入9.7亿元,2018年财政收入24.2亿元,近 15亿元的增长,这个数字不算大,关键是增长时间只用了6年。2018年11月,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发布“全国县域经济投资潜力100强”,舒城县位列全国第17位(全省第2位)。但凡了解舒城的过去和现在的人,无不由衷感叹:“这几年舒城变化太大了!”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加速度”中饱含着奋斗者的努力和追求,折射出奋斗者的智慧和力量。

解放思想,让“务实创新”之翼放飞

历史上,舒城县因处于合肥去往桐城、安庆的必经路段,工业和商贸一度繁华,有着“皖西之光”的美誉。直至2002年,舒城县财政收入跻身安徽十强县之列。然而,此后十年间,却跌到全省县域财政收入排名第43位。

“‘区位优越、交通制约’是现状、政治生态不优等是主因。”谈及发展落后的原因,舒城县委书记金德元说。

出路在于思路,思路在于思想。舒城的快速发展伴随着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2016年2月,舒城县学习考察团队相继赶赴合肥市肥西县、包河区、新站区、经开区,考察。2017年2月,舒城县党政考察团分别赴“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学习考察,县四个班子主要负责人亲自率队。2018年3月,又到重庆市、四川省和河北省、湖南省考察。

解放思想改变的是观念。舒城县委书记金德元介绍,当地在面临资金困难的情况下,创造性的通过探索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引导和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一大批重点项目。2016年2月27日,基础设施投资260亿元、产业投资1000亿元的舒城产业新城项目正式签约。大别山革命老区的这块热土随即书写了一个个速度:3月14日上午,总投资110亿元的舒城产业新城信利平板显示项目在全国政协礼堂签约。

2016年7月1日,11家企业集中签约,合同金额超120亿元;同年11月27日,17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新型显示、半导体设备等20个产业项目签约入驻。

如今,落户杭埠工业产业园的杭埠电子信息被列入六安市九大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加以培育。

改变观念决定的是力度。“把风气搞正,把作风搞实,按规矩办事,树舒城形象。”这是高高悬挂在县城十字路口一个建筑物上的大幅标语。“你们就是这样创建文明县城的吗!”曾经,一位考核创建第四届安徽省文明县城的领导,面对着标语显得十分生气。

是的,不了解就不能理解。实际上这样的标语,在县城里有,在农村有,同时竖立在县委政府大门的左右侧。

虽然“搞”显得霸气武断,但正是在这样非常规情况下的举措,彰显了县委政府改变作风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从2013年开始,谋划了总投资105亿元16项重点工程,2014年,全县确定了39项、总投资269亿元的重点项目。针对以往重点工程建设中存在推诿扯皮、敷衍了事、效率低下等问题,县委、县政府确定以项目工作为总抓手,按照“重点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责任化”的总体要求,实行“七个一”的工程项目推进机制,即一个工程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个合同、一笔经费、一抓到底。一个月一回报,一个季度一调度,一年一总结。自此,该县按照“七个一”工作机制,一年接着一年干。

力度决定的是速度。万佛湖5A级国家旅游渡假区成功申报,“四好农村路”全国先进,2000万元旅游发展专项资金设立,投资15亿元43.15公里环湖马拉松路的建设通行……

2013年以来,舒城县投入50亿元,对境内三条国省干线公路进行升级改造,全长127公里,形成了31.28公里的县城外环。舒城县已经形成以县城区为中心,分别向合肥、六安、安庆、万佛湖、三河5处的“一环五射”路网格局,实现“八条通道连合肥”,城市发展通道被打开,为舒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溢出效应,激活县域经济腾飞新动能

舒城毗邻合肥。面对合肥对周边越来越明显的辐射带动作用,舒城县“服务合肥、发展舒城、等高对接、全面融入”的战略定位逐渐清晰,面向合肥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合肥抓配套,完善配套引龙头的精准招商思路,也逐渐成形。

舒城县瞄准合肥电子信息产业配套需求,引进了联宝第一大供应商——安徽胜利精密制造科技有限公司。

“我们当初其实已经选好了其它的投资地,但还是被舒城人的真诚和干劲感动了,2013年,我们来这里的时候,还是遍地的油菜花,2014年再来这里时候土地已经平整好了,路已经修通了,这让我们最终下了决心,下一步我们还会在这边增加投资。”安徽胜利精密制造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嘉龙说。

如今,走进杭埠经济开发区,不仅能看到羽绒轻纺、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传统产业,还有一大批以胜利精密、联科表面处理、中鑫模具、国风塑业、亚盛幕墙为代表的新兴产业集群。

根据麦肯锡研究,一个中心城市的发展适应“满则溢”的道理,中心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肯定周边有几个卫星城市供它承接转移。“我们一定要抓住合肥经济发展的辐射效应。”舒城县委书记金德元一再强调。

舒城产业新城主动承接合肥中心城区的产业外溢,与合肥现有的装备制造、集成电路等产业形成“补链”,引领合肥南部区域产业发展和经济崛起。入驻以来,累计签约工业项目45个。

除新型显示模组基地项目外,园区内仪佳触摸屏及3D弧面盖板项目、鼎峰汽车智能装备项目、全振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项目、上海精连智能终端结构件项目等十余家企业正开工建设中。

大项目频频落地,也带动了舒城县产业结构不断升级。2018年,舒城县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7%,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5%,多项指标位居六安全市前列。

2018年2月底,一则“舒城县经济开发区进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培育名单”的消息,在六安市舒城县不少人微信朋友圈中“刷屏”,点赞。

“最近5年,我们共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08个,总投资333.44亿元。仅去年就新签约落户亿元以上招商引资项目38个,总投资103.6亿元,其中5亿元以上大项目10个。”县招商局局长毛令霞很平静这样介绍,而她告诉我们,这在以前几乎是不可能。

“当前,舒城县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已初具形状。”舒城县委书记金德元介绍,“舒城县经济开发区杭埠园已形成了‘三大产业一座新城’(即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和华夏幸福建设的舒城产业新城)的大格局、大框架、大平台。”

立足实际,特色产业焕来满园芳菲

“如丝香椿嫩雨前,开后不忍伤牡丹。君若有心恋佳人,阙红一片转水湾。”这首《咏转水湾阙红香椿》,说的就是是阙店乡转水湾村“一村一品”特色产业。

三年前的转水湾村,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村集体经济一片空白。近年来,转水湾村围绕“一村一品”香椿主导产业,转变一家一户粗放式经营模式,发展香椿基地3000多亩,辐射带动周边五个村种植香椿2000多亩。成功申报香椿有机农产品认证,注册“阙红”商标,进行香椿产品深加工通过产超(市)对接、电商销售等渠道,拓宽营销市场。新鲜的香椿头,年产量达到200多吨,“阙红”香椿酱,年销售量达10万瓶,香椿产业作为“一村一品一游”特色产业,不仅富了一方百姓,同时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转水湾村是舒城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的一个缩影。舒城县地貌特征多样,“五山一水二分田,二分道路和庄园”。多样的地形,优越的自然条件,正成为该县发展产业的最大优势,徽菊、杭菊、丝瓜、篓瓜、芦笋、水芹、香椿、山芋、百合、板栗、茶油、绿色蔬果……舒城县的“一村一品”正成为村民脱贫的有力抓手。

近年来,该县抢抓机遇,制定出台了《舒城县油茶产业发展规划》,坚持“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大户带动、政策推动、多措并举”的发展思路,把油茶产业作为县域经济的特色产业、山库区经济的支柱产业、林农增收的主导产业来抓。加快构建现代油茶加工体系,形成油茶产业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鼓励企业实施名牌发展战略,提高产品的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引导企业进一步开展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研发,延长产业链,以油茶深加工的突破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截至目前,全县油茶面积达30.87万亩,其中成林面积16万亩,2009年以来新造油茶14.87万亩,油茶资源面积位于全省前列,建有全省规模最大、全国知名的德昌油茶良种繁育基地。全县拥有华银、新源等油茶精加工企业5家,年加工能力5.6万吨,2017年实际油茶籽产量1.9万吨、茶油产量0.55万吨、产值4.8亿元。

此外,该县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去年,累计接待游客6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0亿元;依托独特的地理位置,大力发展“舒城小兰花”茶业,全县茶园面积7.5万亩,年产名优茶近千吨,年产值近4亿元。

乘风破浪正当时,快马加鞭自奋蹄。站在新的起点上,舒城县正接力探索、接续奋斗,向着冲刺全省第一方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在新一轮发展中再创辉煌!

(作者单位:舒城县委宣传部)

编辑:秦云

关键词:安徽舒城 县域经济增长 加速度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