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清明上河图》是否与清明节有关?

2019年04月04日 16:42 | 来源:艺术品鉴杂志
分享到: 

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作为古代写实绘画的样板,被历代传摹,有众多版本面世,以明代仇英(字十洲)和清代乾隆年间宫廷画师陈枚、孙祜、金昆、戴洪、程志道合作完成最为著名。大多是描绘城市的繁华和热闹景象,以及优美的自然风光。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春和景明的时代气息。既然都称清明上河图,是否与清明节有关的呢?今试分析之。

93msyaSP6aHRwlhe7GGxhMYpDE4r9QcSU6LCHv0c.jpg

北宋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忠实描绘北宋都城汴京,汴河两岸商贾云集,水运清明,卷首以枯木逢春,屋舍掩映,水村萧林,加之商贾列雁出城入郊的景象,这类之笔法很明显有五代至宋初“荆关李范”的痕迹,也吸收借鉴了他们样式和构图。

目鉴之往,行旅郊游屋舍见增,集市、酒肆、行船逾繁,衣着不同,形神各异,栩栩如生,其间布局疏密有致,很富节奏感,如同亲临,可见画家本人对汴河两岸,车马行船,风土人情了若指掌,将所构之物象了然于胸。大小船只,酒肆商馆具能刻画入微,足见张择端的写实功力深厚。

M0ytLOCfdBsjia0wnb9ju5pC712p6YCn8a40xCij.jpg

北宋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据统计:画中有814人,牲畜60多匹,船只28艘,房屋楼宇30多栋,车20辆,轿8顶,树木170多棵。要将这些大小各异,风格不同的物象,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卷中,明暗比例很协调,就是欧洲文艺复兴时的达·芬奇、拉斐尔都无法与之比拟,为北京故宫博物院镇馆之宝,亦不为过。况且这位张择端仅仅是画院一位普通的学子,画师当时都谈不上,只是爱好而已。如金代张著跋文:“翰林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人也。幼读书,游学于京师,后习绘事。本工其界画,尤嗜于舟车、市桥郭径,别成家数也。按向氏《评论图画记》云:《西湖争标图》、张择端《清明上河图》选入神品,藏者宜宝之。大定丙午清明后一日,燕山张著跋。”当时宋徽宗极好画事,首设翰林图画院,当时人才济济,能画此类者,当不在少数,也是没有著录官方编撰的《宣和画谱》的主要因素之一。

4CqR1wBfiMxHDp4rvjDLBXl6ZScLJS6o7WcEo2MG.jpg

北宋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这幅佳作很明显是春景,从衣着服饰,树木酒肆,民族传统风俗,都能大体断定所画为清明节前后的景象,明代李东阳跋,就很能说明这一点。李东阳跋文“宋家汴都全盛时……清明上河俗所尚,倾城士女携童儿。城中万屋翠甍起,百货干商集成蚁,花棚柳市围春风,雾阁云窗粲朝绮”等语。清代题跋,近现代董作宾,著名鉴定家徐邦达也持此观点。当然现代有学者也认为从细小的局部,“清明日为寒食第三日,从寒食节(冬至后105日)至清明日(冬至后107日)皆不应有炊火”,还有许多五花八门的说法。

现代很多考证比较偏颇,疏离了主旨,应该从大处着眼,整体认知,细部考证,毕竟宋代没有照相机,不可能原封不动的描绘和当时汴河两岸一模一样,就是观察的再仔细,也会整体宏阔之下,细部难免与自然有所差异。我认为画家应该在清明前后反复观察,加上多年汴京的经历,心摹手写,把大量景物,人物,舟船,酒肆,商旅,牲畜等,或实地查看,或近距离描摹,亦或登城远眺,由生到熟,再到了然于胸,平时所画稿件众多,逐渐积累,绘制完成。

j5jk8NF2maa0n1I5qkkZTH8gr7Fr7SLYWJ7Tlqy7.jpg

明代 仇英《清明上河图》(局部)辽宁省博物馆

明代仇英的《清明上河图》,当时被大收藏家项元汴收藏,清代乾隆年间收入内府,并著录在《石渠宝笈》,民国年间溥仪带出宫,后被截获,入藏辽宁省博物馆,成为镇馆之宝。仇英参照宋本构图样式,以青绿重设色的方式,以苏州城为蓝本,绘制出恢弘巨制的精品佳作,是“宋本”近两倍,也是绢本设色,描绘苏州城繁华热闹,场面宏大,气势辉煌,采用精工细作的绘制方法,运笔细腻,设色考究,据说人物2000多,各有特点,特别是城池屋舍布置井然有序,阁楼金碧辉煌,在仇英众多临本中,可谓惊世之作。

aNRSJcWhyqfzxLLsEZnfULhaAsuxxBqkvz5ntcAE.jpg

明代 仇英 《清明上河图》 (局部)

描绘的地点由汴京转到了画家常年居住的苏州。仇英,漆工出身,初师周臣,用功甚笃,有所成,结识吴门众多画友,亦得石田、子畏、衡山指授,并得到项元汴赏识,以窥其藏,心摹手追,声名日隆,高官富贾追其名邀其作画,十洲用笔工细,据一厅一堂之布局,亭台楼阁之点缀,青绿设色,恰到好处。居苏州多年,一砖一瓦,一路一河,观佛教之寺院,访道教之宫观,对其塔楼馆阁,肌理结构,多有考究。游商贾之酒肆,各地客商各异,往城外之郊野,踏春游人如织,皆摹形入心,每域既有所得,久而久之,胸中之象日隆,始绘仿制“清明上河图”,得此佳本,时人争相重金购得,于是凡绘多个版本,或藏于高官富贾之家,或为文人雅士购得,亦或流入民间。


近代以来遭逢国难,文物外流严重。其中曾藏于清宫内府的一件明代仇英《清明上河图》,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此画遭到侵略者的掠夺,流落英国,最终被大英博物馆收藏。这些明代较多版本,大同小异,都是描绘清明时节前后的风俗画,辽宁省博物馆藏的仇英这卷最为精彩。 

0NVQtPlfB3ye0n5YkAdamcVZwoTknkTussHju9TF.jpg

清院本 《清明上河图》(局部) 陈枚、孙祜、金昆、戴洪、程志道

清代乾隆年间宫廷画师陈枚、孙祜、金昆、戴洪、程志道合作完成《清明上河图》,采用了“宋本”的构图样式,吸收了明代众多版本的设色技法,加上西洋画法的运用,也融入了清代一些娱乐元素,如杂技、擂台等,采用宫廷特殊的画材,让“清院本”更加规制,独具特色,把清代风俗画提到了一个新高度。


清代出现了“康乾盛世”经济高度发达,文化进一步繁荣,特别是乾隆皇帝对艺术的钟爱有加,让当时的画院人才济济,参与皇家建筑绘制的雷家样式,被几代帝王广泛推崇,从这件《清明上河图》就可以看出,很多建筑,就像当时“样式雷”给帝王绘制的宫殿院落、亭台楼阁的浓缩版模型,非常规致。也体现了清宫画师扎实的功底,高超的技艺。

Fp42f3Da1ydz394UdbTmvr3Wn6FP4mq96VCzhaYy.jpg

清院本《清明上河图》(局部)陈枚、孙祜、金昆、戴洪、程志道

从郊外到城中,踏青郊游,接亲访客,远山行船,戏台拱桥,河两岸迷人的风光;高大的城池,繁华的街景,商业店铺林立,商旅往来如织,描绘了乾隆年间的太平景象。

这三幅《清明上河图》,融合了多样题材和绘画技法,是中国风俗画的经典代表。成为我们研究古代发展的“百科全图”,里面信息量非常大,几乎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建筑等各个方面,各具时代特征。“清明”也与清明节息息相关,同时也含有政通人和、盛世清明之意。

t7NyNsdHw1KN5W3GVLpTOcIHKDYYqjE7SFtwFxBt.jpg


编辑:杨岚

关键词:清明上河图 张择 仇英 清明 清明节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