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建议 建议

让农村创业青年“回得来”“留得住”

2019年04月08日 12:30 | 作者:李红岩 秦风明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4月8日电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社会保障、基础设施、文化环境的不断改善及提高,加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感召,农村青年返乡创业的热情进一步提高。他们不忘初心,回到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用自己的资本、经验、技能、智慧去改造家乡故土,涌现出了众多的创业新星及典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人才、新技术、新信息缺乏的“短板”,成为农村基层改革与发展、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但是,在这些可喜成绩的背后,农村青年返乡创业成功率却依然较低,也是不可回避的事实。

返乡创业热潮兴起

近几年,很多农村青年在春节、春种秋收等时节返乡聚在一起时,谈论越来越多的是,怎么合伙办企业、搞合作社、搞现代农业项目,还会主动打听一些相关惠农政策,创业愿望非常强烈。

在山西省壶关县,很多乡镇个体、合伙的小企业集群、合作社等,是由返乡创业青年农民先搞起来的。如去年壶关县成立了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与京东、北京佳仕百年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火车头先锋社签订了农村电子商务合作项目,一大批在外打工的青年农民工返乡做起了网店。该县盛产土豆、核桃、旱地西红柿,但由于以前存在信息和物流瓶颈,土豆、旱地西红柿难以卖到好价钱,大量土特产烂在地头,而如今通过这些网店老板的努力,当地近50种土特产可以快速地送到全国各地,由于减少了中间环节,农民收益明显增高。

据调查,以前多数农民工流出地农业的生产、加工、流通、服务薄弱,种田的大多是50岁以上不能外出就业的农民,其生活方式是“两个月种田,十个月空闲”,如这样长期下去,“谁来种田”将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而很多返乡青年农民工创业从种养、加工、流通环节切入,大力发展多种经营、特色农业等土地流转开发项目,这有利于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他们创办的小企业,大部分是办在小城镇和县城,为小城镇发展和人口城镇化提供了推动力。

青年农民创业发展仍不易

从整体上讲,农民工回乡创业尚处于自发、起步阶段,创业难度大,持续发展也不容易,一些地方还出现了青年农民工创办的企业生存困难、曾经满怀希望返乡创业的他们再次踏上打工路的现象。

如全国优秀大学生村官、壶关县北兑川村村委主任王宁创办的园区,就出现了大量创业青年农民工企业生存困难、重新出去打工的情况。多年前返乡创业的王宁对此十分惋惜:“雄心勃勃回到家,灰头土脸又出去。”王宁认为,创业青年农民工企业生存困难的原因之一就是一些扶持政策仅仅是“看上去很美”。

以创业普遍面临融资难问题为例。曾有一段时间,农村信用社“无硬件抵押也可贷款”,一些无金融知识的青年农民兴冲冲地拿到贷款,才知道不仅利率高于其他商业银行,“按季度付利息”的做法更是苛刻。有的企业贷款厂房还没建起来就要还利息了。王宁说,这些青年农民创业就很难做到“钱生钱”,最后沦为为利息奔波,为银行打工。

“开始创业的时候难以贷款,创业成功了,银行反倒给提供资金。换言之,家庭积蓄仍是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资金来源主渠道,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初次资金投入一般是以家庭自有资金为主。”平顺县的返乡青年农民王振国说,他前几年靠养殖美国獭兔挣了钱,今年准备扩大规模,成立养殖合作社,可是,尽管资金不足,他宁可选择民间高利贷也不愿选择银行贷款。因为银行审核手续非常复杂,并且还需要国家工作人员做担保,最终能否贷到款还不能确定,耗不起精力。

不仅如此,缺少持续性的政策也让返乡创业的青年农民工无所适从。上党区西池乡青年农民马利介绍说:前几年当地招商门槛不高,不少青年农民回乡选择了技术、资金要求低、收益快的石灰加工行业。近年来地方对生态环境要求提高,绝大部分石灰企业无力提高治污能力,只能停产关门。

多方出手解困,留住农村返乡创业者

近年来,政府对农村各种投入及政策支持相当之大,农民生活有了非常大的改善,但青年农民返乡创业建设家乡的热情及成功率依然非常低。要解决农村青年返乡创业难问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一是改善金融服务,为农民工回乡创业提供信贷支持。为缓解回乡创业融资难、资金供给短缺、贷款利息高等问题,应为回乡创业青年农民提供额度不大但期限长、利息低、覆盖面广的贷款。农村信用社要加大对回乡创业农民工的信贷支持力度。放宽农村地区抵押物的范围,解决回乡创业农民工的抵押贷款要求。

二是建立健全农民工回乡创业辅导和培训服务体系。建立青年农民回乡创业者指导(服务)中心和中小企业情报中心,为回乡创业农民工提供创业培训、市场信息、开业指导、管理咨询、融资指导、企业诊断等服务。同时,加强对农村青年的技术培训力度,切实组织广大在家的青年农民参加农业技术、实用技术、创业理论、农村政策法规、操作实践等方面的科技培训,让他们掌握现代农业技术及相关技能,了解国家相关政策。

三是继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

保持信息畅通,加大通讯网络建设,积极改变农村信息闭塞状况,让在农村创业的人及时了解外界情况,促进事业发展。

(作者李红岩系山西省长治市政协委员、农工党长治市副主委;秦风明系农工党党员、山西省壶关县树掌中心校职工)

编辑:张佳琪

关键词:创业 青年 农村 李红岩 秦风明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