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协商 协商

“绿树栽下一道沟, 好活的日子在后头”

民歌记录变化,反映时代

2019年04月15日 09:33 | 作者:冯春生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4月15日电  杭锦旗原阿门其日格乡位于库布其沙漠与毛乌素沙漠结合部,俗称两大沙漠的握手地带,总面积438平方公里,辖9个自然村、53个社,人口4500多人。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肆虐的狂风、浩瀚的沙漠、闭塞的交通困扰着阿门其日格,无奈的农民生活在极度荒凉贫困的环境之中。阿门日格乡沙浪汹涌,白毛风遮天蔽日,白天屋里还要点灯台,大风强烈地呼叫着,将硕大的沙粒卷起,无情地打在人们的脸庞,让人觉得疼痛、悲伤、无奈。人们缺吃的粮食,更缺烧的燃料,全乡彻底变成一个“三靠乡”——生活靠救济、生产靠贷款、吃粮靠返销,在忧伤中度过了一个个艰难的日子。生活在这里的人民群众虽然生活艰难困苦,但他们还是喜欢用淳朴生动的民歌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怒哀乐和生活感受,用民歌形式来描绘当时的生存状态。他们把这种艰难困苦编成山曲唱出:

君图梁高来索地沟长,

无边没沿明沙梁。

冷寒受冻人牺惶,

谁叫咱住在穷沙梁?

大风沙刮埋了吃水井,

事情箍住不由人。

胶车困在十里沙,

事情箍住我能咋?

大风刮起了大明沙,

哥哥倒究流落在哪?

你在圪梁我在沟,

扬了一把明沙风刮走。

……

民歌是劳动人民心声的自然流露,是社会历史、时代生活和风土人情的一面镜子,是时代的风雨表,它有着悠久现实主义传统,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自然斗争和社会斗争中,用汗水和血泪浇灌出来的艺术瑰宝,是劳动者感情与智慧结出来的硕果。

山曲具有高亢、明快、豁达、质朴、幽默、热情的艺术特点,山曲的内容三言两语、情真意切,随意翻转、生动活泼、淋漓尽致、沁人心脾,多以说唱男欢女爱、男女之情居多,但也有喻理说事的。山曲的形式基本上是上下句构成一段结构,往往是上句采用比兴手法,下句点题说事。用最自然的语言、最自然的曲调,把最自然的情感抒发出来,不受时间、场地、环境的限制,歌手们根据彼时彼地的情况即兴编词进行演唱,既可直抒胸臆,也可借物喻情。

胡麻开花结果果,

山曲虽小意思多。

哥哥唱曲儿妹妹听,

十句有九句是爱情。

唱山曲儿夹荤又带素,

一阵阵就把你的魂迷住。

阿门其日格原乌兰敖包村村支书白三宝说,阿门其日格在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因狂风肆虐,大沙围困,老百姓无法生存,杭锦旗政府决定让好多人家搬迁到沿河后大套,大量的村民被迫迁移使有情人相隔两地,饱受相思之苦,有山曲佐证:

阿门其日格成了明沙梁,

政府决定咱到沿河找希望。

二细细麻绳捆铺盖,

风沙天逼的咱离梁外。

你在南梁外我在滩,

可叫大明沙堵了个端。

毛乌素库布其沙套沙,

人想人来没办法。

想亲亲想的见不上面,

我在龙王庙上许口愿。

许下的口愿还不起,

红丹丹领了个红公鸡。

麻阴阴天来倒钩钩云,

又想地方又想人。

后大套白面吃不见香,

不如南梁外喝米汤。

当年的阿门其日格乡党委秘书刘茂成在《沙原深处绿荫展》一文中写道:1971年阿门其日格乡新组建的党委和政府一班人面对现实,发扬实事求是的精神,迈开双脚深入到阿门其日格乡的9个自然村、53个社与社员促膝谈心,讨论阿门其日格乡向何方去?寻找贫困的源头,找治理的办法。

心里装着人民疾苦的乡党委和政府一班人最后总结道:“穷在沙上,害在风上,少在树上,差在干上。”最后决定要大搞植树造林,让黄沙变绿洲。

党委和政府的决策,是冲锋号,在毛乌素沙漠和库布其沙漠的握手地带,打破了亘古的沉寂,它是进军令,响彻云霄,一场前无古人的向黄沙进军的战斗开始了。这年秋天,阿门其日格乡的沟沟洼洼,明沙丘,迎风面,顺风壕……全是造林大军,全乡人民齐出动,挖树坑、栽树苗、浇树苗,护树林,声势十分浩大、壮观。第二年春,红彤彤黄灿灿的沙柳抽出了嫩条,阻止了飞扬跋扈肆意妄为的黄沙,黄沙在人们的眼中“有抓拿”了。人们幸福地滴下了激动的热泪,大家决心把滴翠的春光注满阿门其日格的山山洼洼。紧接着一场打井修水利,平整土地,栽防护林三位一体的农田水利建设高潮掀起了。每两行沙柳中间是水道,汩汩的泉水既浇灌了林木又灌溉了粮田,一举两得。七灾八难的阿门其日格人终于喊出了:我们的农作物存入绿色的百宝箱了。不几年,明沙梁不见了,整个阿门其日格变成了绿洲,只听见甜茵茵的山曲儿在柳林林绕。

那几年出门尽沙丘,

一颗颗都是“和尚头”。

如今沙梁柳成荫,

野鹊鹊唱成一哇声。

庄户人要改“和尚头”,

谁栽上树木归谁有。

茫茫沙海全是树,

家家全是林业专业户。

多养畜来多种树,

穷光蛋变成了万元户。

杨树高来柳树稠,

我们的前程有奔头。

绿树栽下一道沟,

好活的日子在后头。

植树造林不仅绿化美化了阿门其日格的山山水水,更给阿门其日格人民带来了生财之道,乡村里办起了柳编厂,编簸箕、编菜篮、编箩筐、编柳笆,有的柳编产品走出了国门出口创汇,成为杭锦旗的佳话。大家说,我们的绿色银行已正式挂牌向世人展示。

随着大规模的植树造林,群众也在自家的房前屋后,房左房右栽起一行行沙柳,起早贪黑,担水浇灌。

现在的阿门其日格到处是山清水秀、绿树成荫,天天是天清气爽,蓝天白云。全境林木茂盛,水草丰美,瓜果飘香,风光秀丽,人民安居乐业。

阿门其日格栽柳树,

树林林把那沙压住。

阿门其日格人民真英雄,

明沙梁造成大树林。

再不要说我们沙湾湾穷,

沙湾湾栽下了富裕根。

全国造林百佳乡,

神州大地美名扬。

阿门其日格尽树林,

在哪搭儿约会也看不见人。

阿门其日格沙梁被绿化,

咱二人就在这儿把根扎。

阿门其日格树林里山曲飞,

句句唱咱栽树的老前辈。

阿门其日格山水绿茵茵,

子孙万代要继承。

……

后记:杭锦旗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计划编辑出版原阿门其日格乡植树造林史料专辑,文史资料委员会专门召集人员举行座谈会,动员大家踊跃写稿子。我不是阿门其日格人,也没有在阿门其日格工作过,对阿门其日格的植树造林情况只是听人说过,了解甚少。我很想写点东西,但不知从何写起。座谈会上原籍阿门其日格的韩争奇老师说了一句山曲歌词:“想哥哥想的实在苦,电线杆发芽长成树。”一句话点醒了我,何不写一篇从民歌里看植树造林给阿门其日格带来的变化,于是我就开始收集山曲歌词,通过大量阅读鄂尔多斯西部及杭锦旗民歌集,采访阿门其日格人,特别是采访原乌兰敖包村村支书白三宝后,得到大量的民歌歌词,如获至宝,我着手写成这篇文章。

(作者系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政协文史委原主任)

编辑:王琦玮

关键词:民歌 植树造林 杭锦旗 政协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