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调研 调研

学习党建一起抓 提质增效不停步

上海市普陀区政协履职实践探索

2019年04月15日 09:56 | 作者:顾意亮 孟兆艳 陈之晨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4月15日电(记者 顾意亮 孟兆艳 陈之晨 )2018年9月18日,普陀区政协与上海市政协地区政协联络指导组联合举办2018“苏州河论坛”。

上海市普陀区政协第十四届委员会以政协党的建设和推进协商民主事业为主线,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两方面双向发力,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实践探索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

坚持学习开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让政协工作基础更牢。

深化政协党的建设探索,推行“两个拓展”“六个带头”,让政协党的建设更强。

切实开展各类形式的协商活动,深入调查研究,积极跟踪问效,丰硕的成果让政协协商更实。

推行政协协商项目式运作、政协委员组团式履职、政协机关菜单式服务,“三式履职”让委员履职的方式和渠道更新。

秉承政协工作的“工匠精神”,制定年度工作的“三级方案”,让各项工作更细更规范。

全体机关干部当起了“履职助理”,争当委员履职的“店小二”,让委员在政协平台上履行职能心里更暖。

更实:理论学习机制进一步成熟

普陀区政协党组把学深悟透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把学习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形成了区政协党组带头组织召开专题学习会,党组成员带头谈学习体会,区政协中心组学习、区政协机关全体干部集中学习压茬推进的良好工作格局。

学习中,不仅把专家学者“请进来”,更是结合学习需要积极“走出去”。过去的一年里,普陀区政协参加全国政协沪苏浙皖四省市政协片区座谈会并作交流发言;承办市政协普陀青浦嘉定片区政协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座谈会;参加市政协系统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并作交流发言。

普陀区政协还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备的培训体系。面向全体委员、政协机关干部,每年举办委员进党校专题学习培训班;面向政协各界别组召集人,每年组织委员赴革命老区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活动,期间政协党组成员与各界别组召集人开展深入谈心谈话,沟通思想,凝聚共识;面向履职优秀的政协委员,每年推荐两批委员赴青岛、北戴河参加全国政协地方政协干部和政协委员培训班。

学习不仅为了提高认识,更为了指导实践。结合学习成果每年召开两次工作务虚会,是区政协的“规定动作”。去年起,区政协在务虚会之前,还组织机关干部分赴江苏、浙江、安徽等地市政协,围绕“9+X”项研究课题开展学习调研,形成了丰硕的学习和调研成果,锚定目标任务,寻求推动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解决之道。

更强:政协党建工作特殊规律进一步明晰

曾几何时,普陀区政协在党建工作方面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难点,例如政协委员中的中共党员作用发挥不明显;政协机关处级层面没有党组织,缺少抓党建的组织依托;政协党组、政协机关处级领导班子、政协机关党支部之间,在抓党建的职责定位方面职责不清等。

面对这些问题,区政协切实发挥党组领导核心作用,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坚定不移抓党建工作,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以政协党建“一条线”链接起政协各项实践探索,确保政协工作方向正确、目标清晰、推进有力。

时间表是如此清晰!

2012年:从思想建设入手,在强调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的前提下,针对机关干部人手少且能力素质有待提升的问题,对全体机关干部提出增强“六个意识”的要求,即政协意识、问题意识、服务意识、学习意识、创新意识、精品意识,坚定政协机关干部的理想信念。

2013年:从政治建设入手,为确保中央、市委、区委精神在政协得以切实的贯彻落实,探索建立“四联动”机制,即政协推动专委会、专委会带动界别、界别发动委员、委员与基层群众互动,切实发挥政协党组的领导核心作用,构建各履职主体相互衔接、有机联动的工作格局。

2014年:从作风建设入手,针对委员协商建言缺乏完整的回应机制的问题,建立“呼应”机制,即委员有所呼、政协有所应的工作机制,解决委员“说了不白说”的问题,形成加强政协机关干部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2015年:从组织建设入手,针对机关处级层面没有党组织的问题,在政协党组领导下,纳入政协机关全体处级干部,建立政协机关处级领导班子集体领导下的党组成员、秘书长负责制;充实加强机关党支部人员力量;政协机关成立三个党小组,主席、副主席各参加一个党小组。通过加强组织建设,有效确保政协机关党的建设。

2016年:从纪律建设入手,针对区委巡察工作中查摆的机关科以下干部人事任免、预算经费执行问题,进一步明确政协党组、政协机关处级领导班子、政协机关党支部在“三重一大”等相关工作方面的职责定位,明确纪律和规矩,党风廉政建设全面落实“两个责任”,党员领导干部实行“一岗双责”,普通党员干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承担党建工作任务。

普陀区政协党组书记、主席钱城乡一再提醒机关干部:“工作越深入,难啃的骨头越多,就越要思考”。有了这些工作实践,普陀区政协党组开始着手对党建工作一般规律和政协党建特殊规律作初步探索。

在2017年底的区政协工作务虚会上,有不少干部提到了政协党建工作的薄弱之处,比如“中共党员委员带头作用不明显”“与委员单位党组织缺少联系”等。于是,大家一同分析问题成因,寻找解决方法,最终形成了“两个拓展”“六个带头”的党建工作思路。

“两个拓展”就是将党建工作从政协机关和机关干部进一步向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拓展。为充分发挥中共党员委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针对委员履职中存在的短板问题,又向中共党员委员提出“六个带头”的具体履职要求,即带头参加会议活动、带头协商建言、带头参加学习培训、带头反映社情民意和提交提案、带头开展调研、带头服务基层群众。“六个带头”宏观上抓定位,区别于委员单位党组织的党员管理工作,突出体现政协委员履职特点,彰显政协委员履职要求;中观上抓短板,在履职薄弱处着力发挥中共党员委员的示范带头作用;微观上抓操作,既有定性要求又有定量要求,形成中共党员委员履职规范。

从2018年到2019年,普陀区政协的中共党员委员对自己的定位和肩头的担子都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他们都有双重身份,不仅是政协委员,更是中共党员;都有双重责任,不仅要履行委员职责,更要履行中共党员责任。政协组织中每一名党员,只有不忘初心,牢记宗旨和使命,才能在履职中带好头,才能使普陀区政协工作走前头。

更优:提质增效成果进一步丰富

政协工作怎样才能提质增效?普陀区政协人认为,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推动提质增效,就要首先把调研抓实,只有务实的调研才能有务实的工作成效。于是,普陀区政协在实践探索中总结出“选题要精、切口要小、调研要深、分析要透、建议要准、成果要实”的调研工作方法。

就拿“学校体育场地向社区开放”民主监督工作来说:

一是选题要精。“精”就是要精准选题。普陀区政协注重围绕区委、区政府关心的,界别委员关注的,老百姓有获得感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开展协商建言。2008年,普陀区根据国务院和上海市有关文件,制定了《关于本区学校体育场地向社区进一步开放的实施意见》,但到2015年整整七年过去了,收效并不明显。于是,区政协围绕这个与群众诉求息息相关、社会关注度较高的问题,开始了为期三年多的持续跟踪调研。

二是切口要小。区政协在走访群众过程中发现,学校体育场地向社区开放工作中存在不少问题。这些看似“小问题”,背后蕴藏的却是推进全民健身运动、增加老百姓获得感和满意度的“大文章”。据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统计结果,上海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72平方米,普陀区仅为0.59平方米。区委、区政府委托政协开展学校体育场地向社区开放工作的调研,也正是希望从这个小的切口,努力破解群众体育场地不足的难题。

三是调研要深。2015年开始,区政协组织委员以实地走访、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等八种方式开展调查研究。为了摸清当时全区72所中小学校体育场地向社区开放情况,向所有中小学发放调研表,还在中小学附近居民区发放了6480份需求调查问卷,并组织委员在夜间开放时段实地走访了30多所学校,全面掌握、收集学校开放时段是否统一,跑道、灯光、隔离是否到位等第一手资料。委员们对这项工作的关注持续了三年,许多委员为了深入了解情况,自己办了健身卡,坚持到学校体育场地锻炼身体,并特地到多所不同学校去调研,由于委员们的职业特点各有不同,因此白天、夜间、寒暑假和节假日,学校的体育场地上都有他们的身影。通过将自己完全融入到健身群众的身份中去,委员们了解了许多文字材料上看不到的情况。

四是分析要透。通过深入调研,区政协找到了学校体育场地开放过程中存在问题的症结所在:一是多方参与,主体责任不明确;二是学校作为具体组织实施者,权利和义务不对等。另外,学校体育场地向社区开放还存在管理模式有缺陷、开放没有统一时间以及保障措施不到位等细节问题。要解决问题,就需要各部门跨前一步,先把工作推进下去。

五是建言要准。区政协建议在总结现有经验的基础上推广第三方管理模式,即通过政府采购招投标方式,对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工作实行专业化管理。这种方式的好处是,既降低政府购买服务成本,提高了开放水平,又解决了各方后顾之忧,做到运营、管理、监督分离。2018年3月,区政协组织委员到兄弟区学习体育场地开放的先进经验,进一步提出明晰各主体的责权利,统一开放的时间和标准;加强宣传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做好隔断、灯光、监控等配套设施的建议。

六是成果要实。2015年,区政协相关调研成果以主席会议建议案的形式提交区政府,被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充分采纳,在向市有关领导汇报时,受到市领导的肯定,形成学校体育场地开放“普陀模式”。2018年7月,又出台并推行了全新升级的场地开放实施方案。8月,国务院参事专门赴普陀视察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工作,希望“普陀模式”早日成为“上海模式”“全国模式”。同年,在全市体育产业工作会议上,上海市政府领导也点名表扬了普陀区在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工作上的先进经验,由此诞生了“普陀模式”的2.0版。2018年以来,区政协还分别组织委员开展集中性夜间视察和分散暗访,经过对标研究发现,横向与兄弟地区比、纵向与2015年比都有了较为明显的进步。

党委出题、政府答题、政协解题,最终满不满意要由群众结题。目前普陀区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工作已初见成效:在67所公办中小学校中,已有63所开放,2018年参与锻炼人次超过200万人次,每天平均接近5500人次。



编辑:张佳琪

01 02

关键词:政协 协商 普陀区 建言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