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全国两会重要讲话精神>头条 头条

把祖国北疆这道风景线建设得更加亮丽 ——访全国政协委员、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任亚平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两会重要讲话精神系列访谈之六

2019年04月17日 17:40 | 作者:王硕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内蒙古生态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全区各族群众生存和发展,而且关系华北、东北、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立足全国发展大局确立的战略定位,也是内蒙古必须自觉担负起的重大责任。构筑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把祖国北疆这道风景线建设得更加亮丽,必须以更大的决心、付出更为艰巨的努力。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要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关系,努力探索出一条符合战略定位、体现内蒙古特色,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怎样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如何守护好祖国北疆这道亮丽风景线?作为长期在内蒙古自治区生活和工作的委员,全国政协委员、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原主席任亚平有着深刻的认识。

彩C2019-04-17zx101_P_1_372_2669_688_2948

内蒙古的重大政治责任

记者:在您看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对加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有什么深刻内涵?让您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任亚平: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内蒙古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守护好祖国北疆这道亮丽风景线。这对内蒙古既是鞭策,也是期许,为内蒙古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增添了强大定力、提供了根本遵循。

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是内蒙古的重大政治责任。

事实上,内蒙古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责任,取决于内蒙古的生态资源、生态地位和面临的生态形势。

概括地说,一是生态资源丰富。内蒙古拥有13亿亩草原,3亿亩森林,大兴安岭林区主体都在内蒙古境内,林木蓄积量居全国首位,区内还有河湖、湿地、沙漠、戈壁等多种地理形态,是我国北方面积最大、种类最全的生态功能区,也是我国北方面积最大的农牧业生产区,生态家底十分丰厚。

二是生态区位重要。内蒙古横跨三北,靠近京津,阻截在多条寒潮和风沙南下东移的通道上,是黄河中游保水拦沙的重要省份,也是华北东北多条河流的集水面和源头,华北东北西北乃至全国的生态状况可以说与内蒙古“休戚与共”。

三是当前内蒙古生态形势还很“险要”。内蒙古处在“胡焕庸线”西北一侧,气候条件不好。全区3/4左右面积属于生态脆弱区域,基础条件不佳。经过多年治理与保护,生态进入“整体遏制、局部好转”阶段,向好态势不稳。可以说,内蒙古如果生态失守,三北地区乃至全国都将暴露在生态风险当中。

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构筑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把祖国北疆这道风景线建设得更加亮丽,是内蒙古对党中央、对全国人民必须承担的政治责任。

“三个坚持”打破“速度情结”

记者:您认为目前贯彻总书记指示精神,守护好祖国北疆这道亮丽风景线目前难点在哪里?

任亚平:应该说,目前内蒙古在生态文明建设上仍处在困难时段和关键时期,绝对不能有所动摇和松劲,否则可能前功尽弃。内蒙古始终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努力追求美丽与发展双赢,但也面临着诸如经济增长“速度情结”、产业发展路径依赖之类的现实困扰。

因此,我认为,学习和贯彻总书记讲话精神,守护好这片土地,必须保持定力,做到知行合一。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意味着增加更多的保护与治理投入,接受更严格的生态环境约束。保持战略定力,就必须算大账不算小账,算全局账不算局部账,算长期账不算眼前账,综合算政治账生态账不单纯算经济账,不为一时的形势所迫,不为局部的困难所扰,不为短期利益所惑,咬定青山,矢志不渝,把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到底。

总结起来,我认为应做到“三个坚持”。

一是不搞短期行为,始终坚持生态优先。内蒙古生态资源丰富,但绝不可以挥霍浪费,内蒙古绿色底色鲜明,但绝不能够任其“蒙尘”。要始终坚持生态优先,不能因为一时的困难,为了一时的发展,打掠夺生态资源的主意,动突破环境底线的念头。

二是不搞顾此失彼,始终坚持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能认为顾了绿水青山就误了金山银山。不能割裂保护与发展,更不能对立保护与发展。不保护生态环境,经济发展不可持续;不推动经济发展,生态环保也行而不远。要在绿色发展、内涵式发展中保护好生态环境,也要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三是不搞“无为而治”,始终坚持守土尽责。生态资源与生态资产,都是自然的厚赠、祖先的留存,我们必须对国家和人民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积极施为,主动作为,保护好这份生态资产。要遵循生态系统内在机理和规律,坚持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也要保持必要的生态工程建设强度和环境治理力度,推动生态环境好转的“拐点”早日到来。

摒弃“带尘”GDP

记者:目前我国发展面临的环境更复杂更严峻、面对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更多更大,且经济出现新的下行压力的新情况,具体到内蒙古,您认为该如何做?

任亚平: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难在长久,贵在坚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把祖国北疆这道风景线建设得更加亮丽,必须以更大的决心、付出更为艰巨的努力。

必须强调的是,内蒙古从不追求“带尘”的GDP。生态环境问题说到底是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式问题,未来要加紧现有产业升级改造,实现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全部达标,不能达标的一律淘汰,大力推进“产业绿色化”。要努力引导产业增量,今后更要严把产业准入关,高消耗重污染项目一律不予核准,鼓励发展更多低消耗低排放的环境友好型产业,鼓励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发展成产业,大力推进“绿色产业化”,真正实现生产、生活和生态的高度和谐。

污染防治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关口,因此我们要继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让内蒙古天更蓝、山更青、水更绿、空气更清新。还要努力培护生态资产,继续强化“三北”防护林、京津风沙源治理等生态重点工程,特别是要抓好“一湖两海”生态综合治理,还要把内蒙古历史形成的开荒地纳入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工程,进一步扩大内蒙古的生态资源保护范围。

总之,要把祖国北疆万里绿色长城建设得更加巩固,为建设美丽中国做出更大贡献。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