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特别策划 特别策划

逐梦前行———探访“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西柏坡的变迁

2019年04月19日 18:06 | 作者:高新国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逐梦前行
———探访“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西柏坡的变迁
本报记者;高新国

闫庆芳将自己开业不久的宾馆冠以“圣业”二字,取义“神圣的事业”。

这位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西柏坡村的“能人”,瞄准红色旅游兴起时机,1981年就在西柏坡纪念馆前,支起首家个体照相摊位。这在当时别人看来是“不务正业”的行当,让闫庆芳掘到第一桶金,他也成为西柏坡村依托红色旅游发家致富的带头人。如今,全村86户人家,几乎都做着旅游生意。不足280人的村庄,人均年收入万元左右。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党在新时代继续“赶考”的“大题目”。西柏坡的村民们也循着这“赶考”步伐,逐梦前行。

中共中央进驻时,地处滹沱河流域的西柏坡村,稻麦两熟,村民没有受饿之虞。1958年,国家兴建大型水利工程岗南水库,全村后靠迁至高岗旱岭上,从人均5亩地到人均不到0.3亩地。但为革命作出重大牺牲的西柏坡人,没有提出任何条件,配合搬迁,保证工程实施。

73岁的闫文进老人经历了那场大搬迁。他说许多家庭搬迁外地借住,留下来的,也是在梯田中搭建地窨子艰难过度。然而,西柏坡人不忘地把中共中央旧居拆下来的木料精心保护好,等待复建。后来,为建设西柏坡纪念馆和中共中央旧居,在耕地已经很紧张的情况下,西柏坡村又辟出25亩地。“这个手续是我办的。”闫文进的自豪之情中是西柏坡人的无私奉献。

土坯房,蚰蜒路。搬迁后,西柏坡人想改变生活、改变村貌。1978年,西柏坡纪念馆与中共中央旧址同时对外开放,红色旅游悄然兴起,村里头脑活络的人开始琢磨新出路。闫庆芳的照相摊位第一个支在了纪念馆广场上。从黑白照到彩色照,从手动调焦到数码技术,小小的照相摊位记录了西柏坡的风景,也见证了时代的变迁。

闫庆芳的妻子封树花记得清楚,刚时兴彩扩时,早晨五六点钟起来赶早车,颠簸三四个小时到石家庄找冲洗店洗照片。遇到人多,当天还返不回家。由普通路,到一级路,再到高速公路,通向西柏坡的道路不断升级。“现在到石家庄只要一个小时左右”,西柏坡与世界的距离越来越近了。

今天的西柏坡村,村貌整洁、道路宽阔,土坯房不见踪迹,取而代之的是现浇的框架结构平房和小楼房。西柏坡村村支书闫振祥告诉记者,2009年他任村主任时全村人均收入5000元左右,现在随着游客数量逐年增加,收入已翻了一番。村民们开办农家乐和酒店,经营游艇和电瓶车、售卖纪念品和特色小吃,红色旅游强了产业、富了乡亲。

西柏坡村依托红色旅游富裕起来,但西柏坡镇也有一些搬迁村,由于紧邻水库不能发展工业企业,作为石家庄市水源地后,水产养殖业也受到限制。“这里是有水不能吃水的地方。”西柏坡镇副镇长韩永忠说,自然条件一度影响了当地发展,2014年全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86户1852人。

国家没有忘记老区、贫困地区。精准实施扶贫战略,就是要让贫困人口和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小康,这是新时代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的具体写照。

“在中共中央旧址前,看到参观的人们迎着朝阳赶来,意识到自己的驻村‘赶考’之行已然开启,要向老百姓交出满意的答卷。”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干部范麾京去年6月来到西柏坡镇北庄村担任第一书记,他将自己在7月1日看到的一幕刻在心里。

范麾京年纪不大却稳重成熟,结合北庄村实际,他和村干部们商议提出了“红色北庄、绿色振兴”的发展思路,希望把北庄打造成红绿结合的旅游目的地,“让绿水青山成为北庄人自己的金山银山”。从中央机关到省市县部门,还有很多和范麾京一样的干部驻扎在平山县贫困村,他们与村民共谋发展大计,协调各方支持,为村里修路、通水、架桥、筑坝,改善硬件设施,发展产业,寻找项目,不断增强贫困村的“造血”能力。2018年,平山县实现全县财政收入41.2亿元。

平山县干部群众发扬革命老区战斗精神,在各方支持帮助下,依托自身资源优势,通过发展旅游产业,给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目前,平山建立旅游景区、景点20多个,成功入列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去年10月份承办的第三届石家庄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全面叫响了“平山别样红”“金山银山看看平山”旅游品牌。全县正全力构建集红色教育、乡村休闲、农旅一体、温泉康养、民俗体验等多业态融合的全域旅游新格局。

逐梦前行中,平山人越来越美好的生活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编辑:付振强

关键词: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