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深·观察深·观察

“深蓝”保卫战任重而道远

2019年04月23日 09:24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记得以前看过一本名叫《假如海洋空荡荡》的书,书中讲从1988年开始,每年人类捕捞的鱼类数量比上一年下降50万吨,到2050年时,捕捞量将比今天少30%,地球上一半的人将吃不到鱼。人类面临的不仅是渔业捕捞量下降的问题,还有种类的替换。曾经广受欢迎的大型鱼类已经消失,渔民们转而捕捞小鱼小虾。

如果我们的祖先看到今天餐桌上的鱼,或许会嘲笑说:“这些鱼都是用来做鱼饵的!”如果继续这样掠夺海洋资源,或许我们的子孙就只能吃浮游生物了。

作为一个临海国家,我国拥有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和3.2万公里的海岸线,整个鸡肚子都泡在海里。然而,这样的中国却面临着“近海无鱼”的残酷事实。究其原因是前些年有些海边的渔民们发挥了超常的智慧,发明出了一个比一个残酷的捕鱼方式。用灯光引诱、用声波震晕、用高压电屠戮……这些毁灭性的捕捞方式不仅把近海的鱼虾捕捞殆尽,也对整个海洋体系产生了威胁。

在采访过程中,徐茂波委员也与记者谈到根据不同鱼类、贝类的不同特点采取相应的捕捉方法,而不是用“扫地穷”“绝户网”“电捕鱼”等残酷的方式。然而,最让徐茂波委员担心的还是海洋微塑料的问题。他不断强调“海洋微塑料”这一污染将对以后海洋生态产生的危害。

据报道,目前海洋中的塑料与浮游生物的比例高达1:2,也就是说,塑料垃圾占了海洋浮游生物的一半。你可别小看了这个数字,地球海洋面积361000000平方千米,占地球表面积的71.8%,所以地球上大部分都是海洋。海洋面积这么大,可想而知,海洋中的塑料垃圾真的太多了。

在海洋环境中,微塑料带来的危害有两个方面:一是微塑料可释放出有毒有害物质,二是微塑料比一般塑料更容易吸附有毒有害物质。更为严重的是,微塑料被鸟类、鱼类、底栖动物等海洋生物摄入后,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甚至可干扰牡蛎等动物的生殖能力,对它们造成严重伤害。

那么,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我们能做的其实有很多。比如,我们在买东西的时候,少用一次塑料袋;每天少点一次外卖,尽量出去吃或自己在家做饭;工厂在生产产品的时候尽量不要使用塑料袋,而用一些环保、可回收的替代品包装产品……

这些都是能够减少海洋的塑料污染的措施。一个人的力量也许很小,但是集所有人的力量一起就是很大的力量。

积垢日久,唯有戮力同心,砥砺前行。

编辑:秦云

关键词:微塑料 深蓝保卫战 海洋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投资建议。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