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调研 调研

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和机制”调研报道

中医医院难姓“中”怎么办?

2019年05月06日 08:43 | 作者:谢靓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5月6日电 (记者 谢靓)“你们中医药这一块的收入占医院业务收入比例是多少?”

“11%左右。”

“那大部分收入还得靠西药。”

4月24日中午,安徽省淮南市寿县中医医院一间不大的会议室里,全国政协副主席卢展工带领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调研组,与寿县相关部门、寿县中医医院负责人和医生们坐在一起,探讨着一个并不轻松的话题。

此次调研主题是“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和机制”,而这场座谈会还有另外一个目的——对今年“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这一全国政协的重点提案进行督办。提案中提到中医医院严重依赖“以西补中”、中医药服务能力亟待提高等问题,正是寿县中医医院面临的难题。调研组委员们大都是中医药领域专家,他们要给寿县中医医院“号号脉”,找到症结所在,争取为全国的基层中医医疗机构开出一张持续健康发展的“处方”。

“我看了一下,你们每天的中药处方数才50多张,全年的门诊量有多少?”蒋健委员问。

“去年是40.9万人次。”医院的院长朱长钧回答。

“那中药处方量确实少了些。”蒋健说。

中医医院为什么难姓“中”?原因之一是缺人才。寿县县长程俊华给调研组提供了这样的数据:全县医疗专业技术人员1400多人,其中中医类专业技术人员还不到两百人。

“人才招进来了也留不住。”说到这个话题,医院的“安徽省名老中医”冯崇环特别有感触:“我带过一个学生,好不容易培养出来了,跳槽到南京去了,因为大城市工资高。”

“我们需要创新人才引进机制。”这是朱长钧的建议。

“怎么创新?是需要人、钱还是编制?”于文明常委追问道。

“缺编制,待遇也低,留不住人。”朱长钧回答。

程俊华告诉调研组,寿县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县财政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资金支持有限。其实,为了留人,寿县想了不少办法,程俊华介绍说,近几年县里定向招考中医药人才,其中包括免费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且重点向农村卫生院和中医药等薄弱学科倾斜。

“定向招的学生毕业后能回县里吗?”孙咸泽委员问。“能回来,要签五年的服务合同,而且给编制。”程俊华说。

“那五年之后怎么办?有好的发展机会,他还可能走。”马建中委员觉得缺人缺钱都不是中医医院难姓“中”的关键,关键在于提高业务水平。“中医当自强!”马建中语重心长地对着一屋子“白大褂”说,“比后继乏人更严重的是后继乏术,中医医院要发展,治得好病是硬道理。”

医生是一个要终身学习的职业,寿县中医医院一位年轻医生告诉调研组,他很苦恼在基层的业务学习机会不多,“我希望有更多网上学习培训平台,能让全国各级中医医院的医生共享优势资源。”“这个不成问题”,孙咸泽委员当即回应:“中华医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等行业学会组织都有这样平台,我们在座好几位委员都是这些学会的负责人,你们可以关注。”

“我看介绍材料里说,县级中医医院不具备独立研制中药制剂的能力,在这方面有什么需求吗?”黄璐琦常委很关心中药的问题。

“我们有些经典方剂,由于缺设备缺投入,没有能力做成制剂。”朱长钧说。

“这个有办法。”听到这话,唐旭东委员现场支招:先定处方,比如外敷药就可以这样做,专门做成制剂比较难,那样投入很多。

“这就是临方炮制(指医师开具处方时,要求中药店或医院中药房的调剂人员按医嘱临时将生品中药饮片进行炮制操作),这是法律上允许的。”马建中补充道。

请省市大型中医医院定点帮扶,向发达地区的优秀基层中医医院学习经验,着力打造特色专科……会上,委员们还提了不少建议。这场会议是委员们的一次集体“会诊”,让寿县中医医院看了一次难得的“专家号”。

编辑:王琦玮

关键词:中医院 安徽淮南 卢展工 寿县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