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调研 调研

“厕所革命”难道就是旱厕改水厕?

——宁夏政协调研贫困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现场一瞥

2019年05月13日 14:31 | 作者:范文杰 张倩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一个坑,两块砖,三尺墙,围四边,捂鼻子,踮脚尖,蚊蝇飞,臭熏天”,一首顺口溜是农村厕所脏乱差的真实写照。2017年,中央推动新一轮“厕所革命”,多地农村告别了旱厕。

然而,缺少资金,配套设施不完善,后续指导、维修、更换都没有很好地跟进,致使部分地方农村改厕成为“一次性厕所”。

这是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调研贫困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时,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

4月25日,入户走访调研的第四天。清晨不到8时,调研组就已站在固原市隆德县温堡乡新庄村村口分组准备入户。因为正逢农忙,大家要赶在老百姓下地前完成大部分工作。

“大爷,耽误您一点时间,我们聊几句啊。”调研组成员边说边动作娴熟的铺开两份问卷调查。

“今年种了几亩地?”“用不用化肥?”“打不打农药?用量多少?”“养什么牲畜没?给他们喂的什么?”“家里现在时旱厕还是水厕?”……这是自治区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针对此次调研内容设计的专门针对面源污染、人居环境等内容的调查问卷。

就这样具有针对性的调查问卷让农村“厕所革命”的诸多问题浮出水面。

“家里有水厕,是2018年政府给的补贴资金,农村污水处理及改厕建设资金2000元。”新庄村村民张建军说。

“有了水厕是不觉得如厕很方便?”记者提问。

“用了几次,还不如咱家以前的旱厕呢。”张大爷笑着说:“不是说水厕不好,是真的很麻烦。”

和村民张建民聊天结束,调研组有些诧异,一冲就能了事的水厕如此方便,为何他会不喜欢?他们猜想可能因为张大爷依旧喜欢传统的旱厕。

可是,一天入户新庄村所有的村民家后,调研组成员个个眉头紧皱,并不是张大爷喜欢传统的旱厕,是统一修建的水厕是中看不中用的“尬厕”。

随便走进一个农家厕所样板,观其形制,与城市别无二致,可是出了门却没有与之配套的地下管网建设。被抽水马桶冲走的污秽仍然留在自家的粪池里,还需要定期清掏。而马桶下的粪池,无论“三格”还是“两瓮”,都只是利用发酵的原理,使污秽得以初步沉淀、分离,之后要排向哪里,又颇费周折。这是记者看到的真实情况。

“很多农村由于缺少管网,生活用水都是顺着自家屋后流走或渗入地下。这在过去没什么,可如果用上新厕所,却不配套管网设施,厕所排污无处处理,村民只能将厕所排污和生活污水一同处理,这样更不利于农村生活环境。”一位基层干部这样说。

“看到这些情况,我就有一个疑问:这个项目建设最后要达到什么目标?”自治区政协委员、宁夏科技发展战略和信息研究所科技统计与评估室主任罗万有在调研结束时召开的座谈会上直言:“小厕所,大民生,大健康。‘厕所革命’是对农村居民传统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农村‘厕所革命’和污水处理要一步到位,要让群众真正过上干净舒适的生活。”

“‘厕所革命’难道就是从旱厕变成水厕?”自治区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玉明也发出了疑问:“我们的目标,就是要确保改厕后,农村千家万户能够用上安全、保质、耐久、卫生的厕所。这就要求必须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情况合理选择污水处理及改厕模式,同时结合实际科学设计精心施工,做到财力能承受,质量可控制。”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千头万绪,各部门在开展工作中不能各自为战,要做到密切配合,高效推进,尤其是农村厕所和生活污水处理目前还存在衔接不够畅通的问题,要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行、统一管理,实现有效衔接,使设施发挥作用。 ”自治区环保厅土壤生态环境处干部惠小舟说:“现在农村大部分存在设施因运维管护问题导致无法长期运行的问题,下一步建议加快建立健全“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运行维护长效机制,做到建管并重,逐步建立县级政府为责任主体、乡镇为管理主体、村级组织为落实主体、农户为受益主体、第三方运维机构为服务主体的五位一体运维管理体系,保障设施‘建成一个,运行一个、见效一个’”。

“其实,尊重农民意愿也很重要。”惠小舟补充道。

“小舟说的很对。”罗万有接过话题说:“公共设施规划要尊重农民意愿,不要过多干涉老百姓的生活,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开展各项工作,将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纳入村规民约,鼓励农民投劳投工,积极参与。”

“ 缺少资金、配套设施不完善、后续指导、维修、更换都没有很好地跟进,致使部分地方农村改厕成为‘一次性厕所’,使用不方便,也造成了极大的浪费。”调研组建议将农村“厕所革命”融入到乡村振兴战略之中,列入示范的地区要在重点项目和专项资金上给予支持,使“厕所革命”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引擎,为全国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有机融合探索出一条科学有效的模式。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农村 厕所革命 旱厕 水厕 调研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