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合理用药合理用药

黄连与胡黄连异同

2019年05月21日 11:03 | 作者:曹俣 |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分享到: 

黄连与胡黄连是临床常用中药,只因一字之差,时有人将其混淆,甚则谬误成同一种药。此二药虽均是苦寒燥湿清热之品,但又确为两种完全不同的药材,故在使用时须当仔细辨别其异同之处。

黄连

黄连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其根株丛延,蔓引连株相属,成簇而色黄,黄取其色,连象其形,故名。其道地产区为四川,生长于海拔1000~2300米间的高山寒湿林荫之下,采收于立冬之后,表面多呈黄褐色,粗糙有不规则结状隆起瘤节,质坚实而硬,木质呈黄色或橙黄相间,常有裂隙。

黄连生于西蜀,禀天地清寒之气生,味极苦,气大寒,味厚气薄,沉也,降也,降中微升,阴中微阳,专治诸火。若为蔓引连株,聚集成簇、粗糙有瘤节、立冬后采收者,则最得清降收藏之气。《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载曰:“浸淫疮,黄连粉主之。”张仲景认为若该疮面从口而流向四肢,为毒邪从里达表之轻证,故可治;若从四肢流来入口者,是毒邪从外入里的重证,不可治。浸,浸渍之意;淫,蔓延之谓,投黄连粉者,得其收敛固藏清洁肃降之意也。

黄连质坚实而硬,缪希雍称:“黄连根黄、花黄、实黄,皆具土色,四月开花,六月结实,七月根紧,适逢太阴湿土、阳明燥金主令时,宜乎为入脾胃之药矣。”历代医家多有阐发黄连具“厚肠”之功。如陶弘景《名医别录》言:“(黄连)调胃厚肠、益胆”;《药性赋》言:“黄连治冷热之痢,又厚肠胃而止泻”;汪昂《本草备要》言:“黄连益肝胆、厚肠胃”。何以厚肠胃?李东垣认为肠胃为湿热所扰,为痢为痛,得此苦寒之剂,则湿热去而痛止,肠胃自厚矣。黄连在临床中有以下配伍。

①羊肝一具,黄连一两,捣丸,凡是目疾皆治,名羊肝丸。②治赤眼,以黄连5克,投适量人乳中,浸泡30分钟后,乳汁点眼,每日数次。③张锡纯外用黄连治目疾:睛胀疼者,俾用黄连淬水,乘温屡用棉花点眼,至咽中觉苦乃止,则胀疼立可见轻。④宿食不消、心下痞满者,须用黄连、枳实。⑤妇人阴中肿痛,为湿热在下之病,黄连除湿热,所以主之。⑥左金丸为治胁痛之方,而治厥阴腹痛亦具极效,以黄连、吴茱萸用量比例为六比一,取其辛开苦降、打开结节、通则不痛之意。⑦王士雄在《四科简要方·安神篇》中说:“生川连五钱,肉桂心五分,研细,白蜜丸,空心淡盐汤下,治心肾不交,怔忡无寐,名交泰丸。”人有昼夜不能安寐者,心甚烦躁,此心肾不交也。盖黄连入心,肉桂入肾,此二物相伍同行,则心肾交于俄顷而眠至矣。

黄连苦寒,味厚擅降,专入心经,兼入肠、胃、脾经,功效为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尤善清湿热阻滞导致的中焦胃气不降、脘腹痞满、恶心呕吐,故张仲景的诸泻心汤,即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泻心汤,皆可主治痞证,黄连为其中必不可少的中药。黄连清热泻火解毒力甚强,尤以泻心经实火见长,如伍黄芩、黄柏、栀子所成的黄连解毒汤,用于一切实热火证,如烦躁、错语不眠、湿热黄疸,以及外科痈疡疔毒等;次如治舌红、脉快、下利色黄秽臭或状如果冻、肛门灼热感的葛根芩连汤,黄连功效为清热燥湿、厚肠止利。

张仲景运用黄连的方剂共有:黄连阿胶汤、泻心汤,治心也;五泻心汤、黄连汤、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治胃也;黄连粉,治脾也;乌梅丸,治肝也;白头翁汤、葛根黄芩黄连汤,治肠也。

张元素指出黄连的功效有六:泻心脏火,一也;去中焦湿热,二也;诸疮必用,三也;去风湿,四也;赤眼暴发,五也;止中部见血,六也。

胡黄连

胡黄连生长于海拔3600~4400米的高山、草地、石堆之中或浅土向阳处,得天地清肃阴寒之气,味至苦,其气大寒,性则无毒,故其恶于湿、绝于热,犹紫芝眉宇、言芳行洁之李东垣,实属鸿俦鹤侣之士也。

胡黄连以根茎入药,呈灰黄或灰棕色,形似粗枯树枝,圆似柱而略弯曲,表面粗糙,有较密环状节,体轻质硬而脆,折断时有粉尘飞出,如烟状,其断面灰黑或棕褐色,略平坦,中间有类白色点锥状管束,排列如环,酷似“八哥”的眼睛。苏敬《新修本草》始载:“出波斯国(今伊朗),生海畔陆地,八月上旬采……苗若夏枯草,根头似鸟嘴,折之肉内似鹆[yù]眼者。”原产于胡国(胡:古称北边或西域民族,泛指外国或异族)波斯,其药性类似黄连,故名胡黄连。现今《中国药典》所收载之胡黄连,主产于喜马拉雅山区西部,如西藏、云南、四川等地。

胡黄连,生性高洁,厌湿恶热,其“根茎灰黄或棕,形如枯枝,似柱略弯”者,根茎走下,状如人便;“味至苦”,最能折热降邪;“质硬而脆,折断有尘烟”者,谓之性极燥,可祛湿;“其断面有类白色点锥状管束,似八哥眼睛”者,色白得肺气之宣降,点锥状管束、如环似目,则取木气疏泄畅达之意。故胡黄连可治疗脘痞胸闷、大便色黄如酱、黏腻不畅的湿热证候。胡黄连在临床中有以下配伍。

①大便黏滞不爽、量少或临厕空蹲,常伴有小便骚黄、短涩者,可用胡黄连打细粉,眠前冲服,每日1~3克,并忌口厚味肉食、生冷。②治小儿流涎方:吴茱萸、胡黄连各6克研末,加适量醋、面粉调成糊状,敷脚心过夜,翌晨取下,次日再用。③治旋耳疮:胡黄连研细末,麻油调搽。④治口糜:胡黄连1.5克,细辛、黄连各9克,藿香3克,共研细末,每次用1.5克,于口内含漱千漱,吐之。⑤治吐血、衄血:生地黄、胡黄连各等分,研细末,以猪胆汁为丸如梧桐子大小,每服20~40丸,临睡煎茅花汤送下。⑥治婴儿赤目:茶调胡黄连细末,涂手足心。⑦治痔疮肿疼、不可忍者:取胡黄连细末,以鹅胆汁调涂。

张山雷在《本草正义》中称:“胡连性情,悉与川连同功。”胡黄连有类似川连苦降厚胃之能;“惟沉降之性尤速,故清导,下焦湿热,其力愈专,其效较川连为捷。”就是说胡黄连沉降之性更佳,清利湿热犹专,其力胜于川连。“凡热痢,脱肛,痔漏,疮疡,血痢,血淋,溲血浊血及梅毒,疳疮等证,湿火结聚,非此不能直达病所。而小儿疳积腹膨之实证,亦可用之。盖苦降直坠,导热下趋,最为迅疾,且不致久留中州,妨碍脾胃冲和之气耳。”只因胡黄连性专直下,故不能对治脾胃冲和之气,但一切湿热、邪热、阴分伏热所生诸病莫皆可以治疗。

对比可知,此二药实似相类,但黄连确有敛而痛击之志,如能征惯战之猛将一员,大有围而歼灭湿热之势;胡黄连则相对于黄连更具锐达之气,憎湿恨热,以速将贼寇驱出城外为善。此之大不同者,惟药性使然也。(曹俣 陕西省西安六君子堂中医馆)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编辑:董雨吉

关键词:黄连 胡黄连 湿热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