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头条 头条

一把尺子量乾坤———宁波“红帮”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创新

2019年05月29日 11:21 | 作者:李宏 鲍蔓华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一百年前,宁波“红帮裁缝”靠一把剪刀、一个熨斗、一卷皮尺闯天下。

制作中国第一套中山装,开办中国第一家西服店、第一所服装学校;从宁波“红帮”起源,到集红帮裁缝精英的北京“红都服装店”;从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国家领导人身上的中山装,到雅戈尔、博洋、慈星等一大批纺织服装企业中的翘楚,他们在中国服装史上谱写了辉煌的一笔。而在荣光背后,红帮裁缝百年积淀而成的“工匠精神”熠熠生辉。

4月正值草木芳菲时,记者跟随“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主题采访团来到宁波,寻找新时代的红帮文化印记。

■传承与创新

红帮裁缝第七代传人戚柏军是个闲不住的资深匠人。20多年专注传承红帮匠心,一针一线,像对待艺术品一样对待每一件西服。而随着全国首个职业技能培训地方性法规、宁波“工匠培养”五年计划等“工匠制度”陆续在宁波出台落地,越来越多的像戚柏军一样的服装匠师们重新挂上软尺,在方寸之间飞针走线。

“红帮”精神薪火相传,孕育了雅戈尔、杉杉、太平鸟、罗蒙等一大批远近闻名的服装品牌。

而在“数字中国”战略的大背景下,宁波服装产业正在实现由传统制造到智能制造、时尚产业的转变和创新,在实现极致效率的同时,“红帮裁缝”的东方定制工艺也重新回归。

罗蒙的“大数据西服”备受市场青睐。罗蒙运用大数据库,累计采集国人身型样本数据1000多万个,针对不同体型专业定制,此项技术获得了国家专利。

位于宁波市海曙区的中国最大服装产业基地的雅戈尔集团总部,董事长李如成对通过智能制造和营销变革,5年再造一个雅戈尔充满了信心。眼下,雅戈尔斥资上亿元打造智能工厂,实现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生产周期从15个工作日缩短至5个工作日。

雅戈尔对智能化的探索和运用并不仅仅在制造端。在雅戈尔展示厅,记者体验了全新的购物体验———3D量体后几秒,衣服裁剪参数就传送到手机页面。经过3D场景秀虚拟试衣,选择款式和面料,登录下单。在订单生成后自动流转至智能工厂进行智能打样、剪裁、生产,再通过智能物流配送体系24小时送达。

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工艺创新,重新定义着中国制造。

■打造千亿元级时尚产业

宁波纺织服装业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良好的产业基础,创新发展的产业环境尤为重要。在集聚雅戈尔、杉杉、太平鸟等多家知名服装企业的海曙区,规上制造业四分之一是纺织服装业。该区出台了推动纺织服装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三年攻坚计划,要把这一富民就业的民生产业,打造成为充满活力的千亿元级时尚产业。

从1958年的街道手帕厂创建起来的博洋控股集团,在2018年“双十一”电销盛宴中的销售成绩是6.35亿元。线上线下、跨界融合、模式创新,博洋集团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出新。

5000平方米织布车间经过改造成为创客157创业创新园,入驻了纺织服装及相关企业63家。开园3年不到,已成功孵化9个服装品牌,其中的7个年零售额已过亿元。这个由博洋控股集团建设、运营的纺织服装创业平台,成为年轻人创新创业的热土。“互联网+”、“服装+”的故事在园区轮番上演。

与纺织服装产业相配套的机械装备也进入"定制"时代!

在慈星公司的展厅里,一台一次成型成衣设备颇为引人注目。设备上方是一个个纱筒,纱筒中的纱线不断被牵扯到下方的织槽中,织机上下翻飞,不到半小时,一件款式新颖的女式线衫便新鲜出炉了,“只要原料能制成丝状,无论什么材质,它都能织。而衣服的样式、图案、大小全部由一旁的计算机控制,设计师的创意、顾客的定制需求通过编程人员的转化,一个小时就能穿在身上。”工作人员自豪地介绍说是,“一根线进去,一件衣服出来”。

位于鄞州的舒普机电股份有限公司从2006年起就开始为服装、鞋帽等企业做缝制项目解决方案。

智能模板机、电子花样机、自动卷袋口机……舒普公司里时尚缝纫机械琳琅满目。在舒普公司展示中心缝纫机器上,牛仔裤贴袋十秒钟完成一个。“传统牛仔裤生产线需要30多名工人,“舒普机电”的牛仔裤智能生产线,只需12名工人,部分工序的生产效率增长5倍以上。”公司副总段时红介绍,公司有130人的研发团队,致力于改变时尚行业的传统生产模式。

为了“织就”匠心,宁波搭建了国际服装节平台。经过22年辛勤耕耘,宁波国际服装节,走过高密度展位的1.0版本、采购商为主的2.0版本,走到如今服务全产业链的3.0版本。一路走来,宁波国际服装节组委会执行办公室主任、宁波华博会议展览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杰对宁波服装业的发展更多的是美好期许。“今年的宁波服装节将全新升级,以持续地变革创新打造服装全产业链的时尚大平台。”

4月4日,宁波市在海曙区召开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现场会。市委副书记、市长裘东耀强调,把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作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民营经济新飞跃的重要抓手,以更大的决心、更实的举措推进传统制造业凤凰涅蓜、浴火重生。

从制造到智造,宁波正书写时代变革下的“红帮裁缝”现代传奇。

■记者手记

坚守匠心

本报记者 李宏鲍 蔓华

“红帮裁缝”发轫于清末民初。宁波作为当时最早与国外通商的口岸城市之一,不少裁缝曾为外国人(又称“红毛”)裁制过服装,“红帮”之名由此而来。

“红帮”在百年传承中,扮演着中国近现代服装业开拓进取的重要角色,在“红帮”的发源地———宁波,更是应运而生一大批服饰品牌。在百年商业实践中,“红帮”不但取得了服装设计制作实践和理论的多项实绩,而且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商业文化,如爱国守法、诚实守信、顺时而为、外向发展等商业道德观念和商业策略思想。其中,坚守诚信文化、打造品牌文化、重视商号效应三点堪称“红帮”的制胜法宝。

传承着“红帮裁缝”优秀基因的宁波人,在纺织制造行业备受产能过剩、成本高企、消费者需求多元等问题困扰的今天,凭借坚韧、创新扛起发展大旗,坚守匠心,续写着新时代“红帮”新篇。借着家门口就有世界大港的优势,逐渐深度融入全球服装产业链,成为中国服装产业加工和出口的主要基地之一。

如今,遍布宁波各个角落一幕幕热气腾腾的生产场景,见证着宁波服装蓬勃生长的力量,也显示着全球服装产业分工合作共赢的恢弘盛况。

敢为人先、精于技艺、诚信重诺、勤奋敬业,这就是“红帮”的魂。在与“红帮”传人的对话中,记者一直被这样的坚守感动着。今天,新“红帮”人正集聚一种全新力量,引领着这座城市和这个行业步入新时代。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