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聚·焦点聚·焦点

董希淼:积极稳妥发展供应链金融

2019年05月30日 15:47 | 作者:董希淼 |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作者:董希淼

近年来,供应链金融发展备受关注。供应链金融是依托供应链运营开展金融业务,有助于优化产业资金流,缩短现金流周期,并增强中小企业信用。对供应链金融,应正确认识,完善政策,积极稳妥发展。

加快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积极稳妥发展供应链金融,其中有两个重要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思考和回答。第一,对供应链金融价值的思考:供应链金融到底是为了谁?根据一般的定义,所谓的供应链金融,是依托供应链运营,开展金融业务,加速整个供应链资金流,同时又通过金融业务,借助金融科技,更好地推动产业供应链发展。应该说,供应链金融本质上是为了优化产业的资金流流动,缩短现金流周期。它的本质应该是促进产业发展,首先应该服务于供应链上的产业、企业,其次才是金融资本的盈利和扩张。

第二,对供应链金融生态的思考:应该是封闭的还是开放的?供应链金融发展较快,但发展中“跑马圈地”等现象较为明显。比如金融机构,追求打造自己的供应链金融生态圈,一家机构就想把整个供应链全部吃下来。对核心企业来说,由于掌握了上下游企业数据,在整个供应链生态中占有优势地位,更想把整个链条都锁定和封闭在自己的生态圈之中。供应链金融相关数据有私有化、单边化、分散化、封闭化等倾向,对行业长远发展不利。

对供应链金融这两个重要问题的认识不同,即对价值的主张不同、对生态的理解不同,往往就容易产生四个方面的痛点。第一,金融机构对行业和产业的理解不够。作为供应链金融的主要提供者,金融机构受限于人员、能力和经验,往往难以深入了解产业供应链,因此也难以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并实施有效管理,存在一定风险隐患。第二,存在“数据鸿沟”“信息孤岛”等现象。从全社会看,统一的信息服务平台尚未搭建,数据归集、整合都面临很大的挑战。而供应链核心企业,其数据单边化、私有化、分散化、封闭化等问题仍然普遍存在。第三,部分从业机构没有金融资质和牌照。供应链金融参与主体非常多,除金融机构之外多数没有从事金融业务的资质与牌照。近年来,大量互联网公司甚至部分P2P网贷平台,不同程度参与供应链金融,也产生了一些乱象。第四,供应链金融缺乏标准和制度规范。相关国际组织对供应链金融有明确的定义,但与我国供应链金融的实践相差较大。与此同时,我国还没有全国统一的供应链金融业务监管办法,业务创新来自于市场各方主体,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

过去几年,供应链金融往往聚焦于贸易融资、电子商务等领域。在乡村振兴战略下,还应重点发展农业供应链金融。农业供应链金融把产业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农户作为一个整体,将资金有效注入相对弱势的小企业或农户,提供融资、理财等服务。由此,农户将不再是分散孤立、高风险、低收益的群体,而是与农业企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主体。农业供应链金融是普惠金融的重要形式,有助于拉长农业产业价值链,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或将缓解农户融资困难以及农村金融抑制加剧的问题。

对地方政府来说,要重视供应链创新和供应链金融发展,打造好地方大数据平台及供应链服务平台,并进一步优化地方金融生态环境。从监管部门来说,可出台地方性促进供应链金融发展的规范性文件,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引导供应链金融健康发展。从金融机构来说,要深刻理解“多主体参与”精神,加强合作,共同构建供应链金融合作平台,并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专门的供应链金融产品、风控、系统、考核等支持体系,研发并推广多种金融工具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合理应用。对供应链核心企业来说,要做好企业的数字化建设,并加强自身信用建设,打造成熟产业链条。(董希淼)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供应 金融 发展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