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委员讲堂委员讲堂

徐安龙:人心向学推动中医药在传承中创新

2019年06月05日 08:51 | 作者:王天奡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今年是全国政协委员徐安龙正式担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这一职务的第七个年头了。2013年以前,他在美国以及中山大学的主要科研方向,是各种不同进化地位物种的免疫基因与分子的功能与演化研究。可能正因为有这样的学术背景,自担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后,徐安龙一直重视推动中医的现代化发展。他说,学校有一句“人心向学,传承创新”的8字理念,既体现了心向学生、崇尚学术办学方针,又是对中医开放包容、博采众长的现代化诠释。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独创的肿瘤“绿色治疗”体系,正是符合这一理念的理想实践。

“‘绿色治疗’以肿瘤控制为核心,把局部微创+内科治疗作为主要手段,更加关注患者生活质量。局部微创采用现代技术进行肿瘤局部消融灭活,属于‘新辅助手术’的范畴,目的是逆转疾病的‘病势’,为内科肿瘤控制提高机会与时间,它是整个治疗路径中的‘关键节点’,肿瘤微创的特点是具有可持续性、可重复性;内科治疗以生物靶向治疗、中医药治疗、支持治疗为路径中的主线,它的目的是保持身体的‘正气’充足,从而控制肿瘤生长。”徐安龙进一步为记者介绍肿瘤“绿色治疗”体系的原理。在他就任校长一职时,恰好“绿色治疗”方法已经被提出并应用到临床整整10年。10年的时间,已经有足够的案例可以说明,中医药在通过多靶点调控抑制肿瘤生长方面具有明显的临床优势,符合肿瘤“种子与土壤”学说。

“中医现代化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中医必须要掌握现代生命医学的话语权,要用中医的知识把病人为什么生病讲清楚,这样会吸引更多的病人生病时想到中医。”徐安龙说,在我国,西医的服务体系已经远远超于中医体系,在国家公共卫生体系里面西医提供服务的比例已经占了80%多,成为了国人的第一选择,一旦有病就看西医,看不好才找中医。所以对于中医而言,绝对不能“守株待兔”,“我们要让国民知道,中医不仅仅是讲讲养生而已,中医既能治大病,也能治难病。”

2016年,北京中医药大学成立60周年之际,学校生命科学学院成立,它是北中医人在传承经典中医药学科的同时,起步探索世界生命科学前沿走向的重要标志。

“要实现中医药现代化,让中医药走向世界,就需要找到让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人们认识中医药的共同语言。要用现代科学语言把中医药精华展示于世界舞台。”徐安龙说,无论从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国家战略,还是从人类社会和医学发展阶段来看,中医药的智慧都面临着与现代生命科学融合的历史性机遇。

徐安龙认为,这就涉及新型中医人才的培养,也就是他现在作为校长的本职工作:“北京中医药大学作为引领中医药高等教育的学校,最重要的问题是通过这个舞台探索一条适合现代中国年轻人学好中医的道路,培养他们既能运用中医思维,又能借助现代科技手段、现代科技语言诠释中医,这是第一个目标。”

徐安龙介绍,他的“小目标”一共有三个,其次是要建立一个既有传承、又有创新的科研体系,这是一条阐述、研发中医精髓的科研体系。因为,“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凝聚着深邃的智慧。我们要把这个宝挖出来,把这个智慧阐释出来、揭示出来。这既需要严谨的学术研究,需要传承好中医的思想,不走偏,同时要借助现代科技、生命医学、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等,来揭示中医的奥秘。”

然后,第三个目标便要通过北京中医药大学的临床服务打造多层次的,既有基层服务体系又有引领作用的医院。探索通过中医医疗服务,构建起符合中国国情的分级诊疗网络体系,展示出中医独特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方案。

“把这三个目标做到,就能自然而然地做好引领中医药高等教育的学科体系、自然而然地实现中医的现代化发展,就能把中医药作为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介绍到世界,因为我们不仅没有偏离中医的核心思想,同时又能用现代语言、现代技术讲出中医好故事,唱出中医好声音。”徐安龙说。

近年来,中医药文化正在成为中外人文交流、民心相通的亮丽名片,北京中医药大学也在以自己的方式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学校原创校园舞蹈诗《岐黄志》亮相联合国教科文总部,为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性机遇中,学校首创了集医疗、教学、科研与文化传播于一体的“海外中医中心”模式,实现了中医药走出去的历史性跨越。

“今后,我们计划在澳大利亚、俄罗斯、美国等3个‘海外中医中心’基础上,继续加大建设力度,不断增强海外友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获得感,为中医药的国际传播、中华文化软实力的彰显、全球健康治理提供行之有效的‘北中医方案’。”徐安龙对他的愿景充满信心。

编辑:董雨吉

关键词:中医 中医药 徐安龙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