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建议 建议

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具有底线思维

2019年06月13日 10:07 | 作者:陈利顶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和积极成效。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并呈现稳中向好趋势,但成效并不稳固,稍有松懈就可能出现反复,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等诸多问题。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任重道远。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坚持底线思维”,以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据,把城镇、农业、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不可逾越的红线,立足本地资源禀赋特点、体现本地优势和特色。这一指示从更高层次上为我国经济发展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指明了方向。坚持底线思维就是要高站位、高起点、高要求提升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质量。为此,面对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诸多问题,树立生态红线观念,坚守底线思维,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增强生态文明意识,充分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我国结合实际情况,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角度,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使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支撑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但地球上生态系统又与人类形成了一个无法分割的命运共同体,保护地球环境就是保护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对地球环境与生态系统保护给予高度重视,不能忽视地球环境系统的特点和内在演变规律,肆意开发利用与无序破坏。坚持底线思维,就是要维护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石,遵循人地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

坚定不移地贯彻保护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从保护生态、保护地球的角度出发,统筹考虑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保护生态环境与发展经济是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只有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第一位,才能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优质的资源、优美的环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支撑人类高质量发展、满足人类社会更高精神需求的基础。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思考如何把绿水青山转变成为人类社会服务的产品。坚持底线思维,就是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增强各项经济发展措施的针对性、系统性和长效性。

各级政府部门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完善相关制度。各级决策者必须牢固树立生态为民、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的理念,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思考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明确地区发展过程中生态保护红线,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耕地保护红线和满足人类生存栖息的城市发展边界。对本地区的生态环境现状和资源背景有清晰的认识,所作决策必须依据本地区生态系统演变规律,从人地和谐角度思考区域发展对策。慎重考虑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环境资源的承载能力,对于违背自然演变规律的行动要坚决抵制,对于不合理的决策和规划要坚决制止。坚持底线思维,就是要坚持保护也是为了发展的理念,任何开发行为不能以牺牲人类未来发展潜力为前提。

坚持底线思维并非是牺牲地方经济发展,而是要求在发展社会经济时切实考虑人类活动对区域生态系统的影响。坚持底线思维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共识,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大生态文明宣传,树立正确的生态保护与生态文明发展理念。与此同时,坚持底线思维需要发展创新思路,找到一条适合区域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不矛盾,但如何去发展,如何去保护?需要各级地方政府认真思考。要开阔思路、加大创新,在充分考虑生态环境背景、社会经济现状基础上,既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又能有效保障民生,保护生态环境。

坚持底线思维,要从人类的长久发展角度、从人与生物共同家园角度、从人类命运共同体角度审视:我们的行动、我们的决策,是否会对地球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人类生存所依赖的资源环境是否受到破坏?坚持底线思维将是我国未来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发展转型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

编辑:张佳琪

关键词:生态 保护 文明 底线 思维 陈利顶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