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合理用药合理用药

别让中药丹药消亡了

2019年06月14日 10:48 | 来源:健康报
分享到: 

我们通常把临床上极具效验、有立竿见影之功的药物合称为灵丹妙药。而灵丹与妙药各有所指,甲骨文中指的是矿井中之矿物,随着炼丹术的兴起,丹的含义演变为鼎中之药物。后世则以丹药的确切效验为标杆,把疗效显著的小丸药或散剂等剂型也称为丹,如控涎丹、接骨丹、小金丹等。所以,丹药本意是指以矿物、化学合成品为主要组成成分的一类药物,而妙药指的是辨证精准、配伍精当的方药。

如果深入理解的话,灵丹妙药包含了中医药的两个重要体系,一是以天然药物为主,理法方药体系理论基础清晰的发展方向。一是以古代技术下的无机药物、化学合成药物为主,接近实验医学的发展方向。两者在发展中是相互交融的,但由于后者传承隐秘、理论玄奥,一直没成为中医的主流内容。

炼丹术兴起的原因可以概括为对健康的孜孜追求和对财富的殷殷期盼。长生不老,点石成金,这两种伟大的愿景直至今天我们仍然在努力追求。2015年《参考消息》报道“英国某研究机构宣布抗衰老药将于明年进行临床试验,科学家现在相信,延缓人的衰老速度并让他们健康活到110多岁甚至120多岁是有可能的。”中国古代的抗衰老实践经历了服食草本的阶段后,大致转向了丹药的研发。中国的炼丹术进行了一代又一代的实践,固然屡战屡败,但其独特的生命观以及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化学现象,仍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在中外文化交流中逐渐传入了阿拉伯国家和欧洲,与当地原有的炼金术相互交融,在这些地区的文化发展史和科技发展史中都占有重要的一笔。至现代化学和现代医学产生,欧洲的炼丹术历经波折,逐渐摆脱了外来和本土的神秘学思想,走上近代化学之路。而炼丹术在国内则被比较草率地贴上封建迷信的标签,学界一度避之犹恐不及。

炼丹术是否成就了长生不老,只是停留在传说上,但服食外丹中毒而死的却有大量实实在在的记录。在炼丹术盛行的唐代,就已经有人提出质疑。白居易写道“退之服硫黄,一病讫不痊。微之炼秋石,未老身溘然。杜子得丹诀,终日断腥膻。崔君夸药力,经冬不衣绵。或疾或暴夭,悉不过中年。惟余不服食,老命反迟延。”这首诗提到了韩愈、元稹等都因服用丹药,早早地丧命了,只有白居易自己从没有食用过,反而活得最久。

通过外丹来实现长生,人们逐渐不再奢望。然而炼丹术却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科技和医学的发展,四大发明之一的黑火药恰恰是在炼丹过程中发明的。在中国医用化学发展领域,炼丹术也是功不可没,后世出现了专门以治疗某种疾病为目的的丹药,如治疗癫狂的太乙精神丹、治疗淋巴结核的神龟下海丹、治疗痢疾的毒龙丹等。当时致死率极高的外科感染性疾病以及传染病、危重症、疑难病的治疗中,丹药能取得确切而且稳定的功效,中医用汞剂处理外科感染创面比欧洲直接证据就早了1300多年,在中医外科中就有“凡为疡医,不可一日无升降二丹”的说法。丹药在肿瘤、皮肤病、性病、精神系统疾病等方面都有丰富的记载。原卫生部部长陈竺主持的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研究,也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吧。

因为疗效的突出和稳定,虽然经历了近代比较大的冲击,但中药丹药仍然在民间中医中坚强、艰难地生存着。目前,中药丹药应用过程中,不仅缺少对患者的保护,也缺少对医生的保护,更缺少对实际应用经验的保护,在大的历史背景下积累起来的口口相传的临床体验,一旦消亡就很难复制。笔者认为对中药丹药的应用经验须加以发掘、整理和提高,利用现代科技方法,明确丹药的适应证、毒副作用和治疗窗,使得这项古老的技术重新焕发光彩,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编辑:董雨吉

关键词:丹药 炼丹术 中药 治疗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