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锐·评论锐·评论

积极扩大对外开放正当时

2019年07月10日 14:12 |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面对外部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不仅可以缓解外部压力,同时能够利用快速增长的国内市场,为经济转型发展提供重要契机,是平衡内外部压力的最优选择。纵观历史,中国对外开放的进程如何?取得了怎样的进展?又有哪些改进空间?

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平稳增长

在一个国家的发展历程中,对外开放是不可避免的大趋势,中国也不例外。1979年,中国创办经济特区,迈出了对外开放的第一步;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开始融入全球产业链;2013年,中央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经济合作;2016年以来,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叠加国际经贸关系出现变化,加快开放的必要性再次凸显。

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2019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全球外商直接投资已经连续第三年下滑,欧盟和美国都在对外商投资严加审查、增加壁垒。而来自中国方面的数据更加积极。根据商务部数据,2018年中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达135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的同时,延续平稳增长态势;2019年1-5月,全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546.1亿美元,同比增速升至3.7%。

除此以外,中国对外商投资限制性措施的数量大幅减少,梳理发改委历年《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可以发现,中国近年来对外商投资监管的修订愈发频繁,近五年已四次修订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规定了40条限制性措施,较2007年的125条已减少近70%。同时,3月全国人大表决通过《外商投资法》后,商务部和司法部正在抓紧起草配套法规,预计今年年底完成,并于明年1月1日与外商投资法同步实施。

而随着我国资本市场限制的逐渐放宽,海外资金开始大幅增配我国证券资产。国际收支表中的金融账户显示,2018年,证券投资流入超过1600亿美元;其中,股权分项流入达607亿美元,债券分项流入更是达到995亿美元,均为历史新高。2014年以后,我国资本项目国际化进程加速。在此期间,人民币加入SDR,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沪伦通陆续启动,A股和债券也先后纳入MSCI指数和巴克莱指数,外资加速进入中国资本市场。根据央行数据,截至2019年3月,境外投资者持有我国股票和债券规模分别为1.68万亿元和1.82万亿元,相比2013年12月大幅增长388%和356%。

四大领域发力扩大未来开放方向

从外资流入的总量情况看,我国对外开放的确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特别是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在降低关税、放开外贸经营权以及扩大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的对外开放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并且达到了入世承诺的硬约束。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在减少国有企业行政干预、消除非关税贸易壁垒、保护知识产权等软条款上仍有改进空间,未来的改革或将集中在这几方面。

一是服务业开放潜力较大。根据OECD数据,2018年中国FDI监管限制指数为0.251,高于非OECD国家和OECD国家平均水平。从分项来看,中国对外国股权的限制较为严格,对外国雇员的限制也要高于平均水平。分行业来看,我国FDI监管限制指数最高的行业以服务业为主,而制造业的对外开放程度较高。

二是资本账户开放程度有待提升。2014年以来中国资本项目开放逐渐加速,不过,中国资本账户国际化程度有待提升。虽然资本账户管控是管理资金流动和稳定金融市场的重要措施,立即全面放开并非合理之举,但结合全球的发展经验,目前在防控风险的前提下适当放松资本账户管制将利大于弊。

三是关税税率尚存下调空间。根据世界贸易组织数据,2018年中国的平均关税水平为9.8%,虽然这一水平可以满足世界贸易组织的硬性标准,但适当下调关税将有助于增加进口、扩大开放的政策取向。例如,2019年以来伴随增值税的下调和消费税的调整,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的累计同比已降至负区间。

四是知识产权保护有待加强。长期来看,中国在知识产权上的支出和收入均有快速增加,且政府也在加强相关领域的立法,这表明国内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有了明显提升。但是在肯定当前进步的同时,根据GIPC(全球创新政策中心)的数据,2019年中国的国际知识产权指数为21.45,在50个国家中排名第二十五,位于中游水平。不可否认,未来不论是法律体系的成熟度还是国民的意识,中国在知识产权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扩大对外开放正当时

积极扩大开放,短期必然带来一些挑战,但长期来看是重要的发展机遇。以往正是借助于全球化进程,中国的资源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充分交换,包括贸易、资本、信息、人员的自由流通,促进了生产力和收入的大幅增加,继而使得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成功经验说明,对外开放绝非“狼来了”,反而能够推动我国向国际标准看齐,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实现快速发展和技术突破。

加大力度推进对外开放时不我待。我们建议,减少外商投资限制,尤其是服务业;加大资本项目开放程度;降低关税总水平,增加进口;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对外开放的相关法律,更好地保护外商投资。以上建议既是中国经济发展到现阶段的客观需求,也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期待。借此机会配合国有企业、政府补贴、利率汇率市场化等方面的改革,对展现大国担当与消除外部质疑也是非常有利的。与此同时,也要落实中央的各项要求,在推动全面开放和高质量发展的同时,防范化解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在全球地缘政治和治理结构面临变革的背景下,保持战略定力,“做好自己的事”显得尤为重要,而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就是当下最应该做好的事情之一。面对复杂的局面、多变的形势、纷繁的因素,客观全面地分析当前经贸局势,努力修炼内功,借助国内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积极打开国门,以开放回应孤立主义,才能在不利的外部环境中获得最有利的发展。

(作者:沈建光系京东数字科技首席经济学家,姜传钺系京东数字科技宏观研究员)

编辑:秦云

关键词:对外开放 经济转型发展 中国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投资建议。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