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秀·风采秀·风采

张亮敏:把热爱变为事业

2019年07月16日 15:21 | 作者:郭帅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投掷圈后缘,单手握住铁饼,身体旋转三周,用全身的力量以最快的出手速度和最佳角度将铁饼掷出……

这一系列动作,盲人运动员张亮敏重复过成千上万次。无论严寒酷暑,每天清晨热身完,掷铁饼训练是她的必备项目。

“36.65米!”2016年9月,里约热内卢残奥会赛场内,张亮敏的最终成绩显示在大屏幕上,全场欢呼鼓掌,坐在场下的教练悬着的心落了下来。

张亮敏永远忘不了披着国旗站在领奖台上的那种神圣感,2012年的伦敦残奥会,也是这样的台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奏响,她第一次觉得如此自豪和骄傲。身旁的教练紧紧握住张亮敏搭在胳膊上的手,这紧紧一握,是激动、肯定和赞许。

“国歌在我耳边奏响的瞬间,我的双眼就湿润了。那一刻,我知道鲜艳的五星红旗正在冉冉升起,努力了这么多年,我终于可以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张亮敏说。

结缘体育18年

身高170的张亮敏一头短发,身着一身运动衣。虽是上海人,却更多出几分北方人的直爽。各种奖杯、奖状、奖牌、比赛照片,摆满了张亮敏家中,这是她辛勤汗水的记录,也是张亮敏父母最喜欢摆弄和擦拭的一角。

和张亮敏联系上时,她礼貌地告诉记者,自己只有中午两个小时休息时间,现在正全力准备今年8月份的全运会,声音听上去全无疲态,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向往。

张亮敏的话不多,我们便从她和体育的结缘聊起,慢慢打开了“话匣子”。

由于视残,张亮敏从小对声音特别敏感,喜欢唱歌,还自学成才,在全国性的比赛中获得很多好名次和荣誉。她一直以为,将来自己会走上文艺路。

直到16岁那年,上海市残疾人体训中心去张亮敏所在的上海市盲童学校招生,教练一眼就相中了她。张亮敏起初不愿意,觉得田径训练太苦。启蒙教练肖指导为了说服她,多次来到学校,最终教练的真诚与耐心打动了她。

进入体训中心后,张亮敏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泡在训练场上,反复枯燥的训练也让她哭了不少鼻子,但她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张亮敏果然是块‘好材料’。”在肖教练的系统指导和帮助下,她进步飞快。

功夫不负有心人,辛勤的付出换来丰硕的成果。就在参加训练的次年,2002年她就参加了在韩国举行的远南运动会,包揽了铁饼、标枪和铅球三个项目的金牌。第一次比赛的冠军让这个初入体育世界的17岁小姑娘有些不知所措,她甚至为对手精心准备了礼物表达自己的“歉意”。

“除了恩师,我很感谢遇见的每一位对手,身为运动员,我深知每一位参赛者背后都曾付出过怎样不为人知的汗水,我们不断地突破着自己的极限,自我进步也是给对方最好的勉励。”张亮敏说。

第一次的比赛对张亮敏而言意义非凡,正是这3块金牌,让她真正开始了体育“梦”,站到残奥会的最高领奖台上的梦想不知不觉在这个17岁的小姑娘心底生根发芽,日复一日的训练也不再显得那么枯燥。

之后,她又相继在2003年全国残运会、2006年马来西亚远南运动会、2007年全国残

运会、2011年全国残运会上获得铁饼、标枪、铅球项目的金牌,2010年亚残运会铅球金牌。

两次与残奥会金牌失之交臂

参加残奥会,夺得残奥会的冠军是张亮敏始终咬定的目标和心愿。2004年,她如愿被选入了国家队,备战雅典残奥会。“那时我得到消息激动地说不出话,第一次感觉自己离梦想那么近。”

张亮敏告诉记者,当时的训练变得更加系统专业,她拼命地做好每个练习,争取把每一次测试都当作真正的比赛来对待。

但是,张亮敏的奥运冠军之路却并不平坦,她与奥运金牌的缘分,总差那么一点点。

她的视力被国际残奥会伤残检测鉴定为“全盲级别”(F11级),但2004年雅典残奥会,张亮敏参加的F11级别因参赛人数不足临时取消,她只能参加残疾程度略轻的F12级的比赛,获得了铅球项目的第七名。

2008年,张亮敏再战北京,因为未设F11级,她依旧只能参加了残疾程度略轻的F12级别比赛,屈居第二,在北京获得了铁饼银牌,又遗憾地与金牌擦肩而过。

为了能更好地实现奥运冠军梦想,教练精心为她制定了一个为期4年的训练计划。完成长周期、高强度的训练,需要超乎常人的毅力,张亮敏从不喊苦喊累,因为心里有一个还未实现的目标。

夏天的田径场,投掷圈内一般温度高达四五十度,每练完一堂课,张亮敏身上的衣服都像刚洗过一样能拧出水来,再加上长时间紫外线照射,脸上皮肤瘙痒,湿疹频发。

投掷运动员要想出成绩,除了有聪慧的领悟技术能力外,还要有良好的爆发力。为了激发潜在的爆发力,张亮敏每周都要承受2万多公斤的力量负荷,就这样坚持了整整4年。

运动员最怕受伤,但又无一运动员能完全避免。一次力量训练中,张亮敏和保护她的教练在挺举训练中配合失误,80公斤重的杠铃瞬间砸到了大腿,在场的人无一不为她捏把汗,幸运的是,张亮敏并没有骨折。

第二天她又出现在训练场,“腿不能练我就练上肢。”很多队员被张亮敏的精神深深感动,也都纷纷向她学习。多年的集体生活和运动训练,张亮敏心中对安逸生活的期待慢慢淡了,此时的她更想奋发向上、为国争光。

“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

成功总是为那些有理想、肯吃苦的人准备的。2012年伦敦残奥会终于有了F11级项目,她再一次被选入国家集训队备战伦敦残奥会。那次,她终于拿到了自己最想要的褒奖——一枚金灿灿的奥运金牌,圆了梦想。

回忆起2012年伦敦残奥会的空前盛况,张亮敏至今都难以忘怀。“能两次在残奥会上打破世界纪录,我自然特别高兴。但后来仔细想想,我的成功主要归结为幸运,一幸领路人,二幸同行人。”

采访中,张亮敏总是很谦逊,感谢完这位又忙着感谢那位,鲜少谈及自己的“难处”。追问之下,她才愿意吐露一些训练中的伤痛。

由于长期专项训练,除了饱受腰伤和肘关节伤病的旧伤外,张亮敏的右手手指又添了新伤,每天训练时,她就用医用胶带布绑着,忍着疼痛继续练。每天训练结束时张亮敏的右手背肿得像小馒头一样,“肿了就用冰块敷一下。”

凭着强大的意志力与忍耐力,张亮敏忍受着伤痛煎熬,按计划完成了所有的训练。当问起张亮敏是怎么熬过那段特别艰难的时光时,她想了想,用8个字回答:“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那个时候,虽然特别难受,但我还是觉得坚持下去才安心。一来为我的训练进度担心,怕一休息就会影响马上要到来的残奥会,二来没有训练的话,我也会感到不习惯。”张亮敏说,“也是那时我才意识到,小时候因为训练还会哭鼻子的我,早已经将它当成了一件热爱的事情、一种精神支撑,因为我有着自己的信念和目标。”

“只要祖国需要我,我还想再参加几届残奥会,继续为祖国争光。”在她看来,对于中国的田径运动员来说,还有更多的挑战在前方等待,她不希望中国的田径运动在国际舞台上昙花一现。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或许阳光无法落进张亮敏的眼眸,但在为她呐喊的观众的眼中,她本身已经成长为一轮骄阳,在世界的赛场上发光发热,为祖国的荣誉披荆斩棘。一块块金牌成为张亮敏参加下届残奥会的敲门砖,如今,她也为实现2O20年东京残奥会三连冠而继续努力着……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张亮敏 训练 铁饼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