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建议 建议

小马拉大车?!——委员们呼吁关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才荒

2019年07月24日 11:28 | 作者:孙金诚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小马拉大车?!

——委员们呼吁关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才荒

本报记者;孙金诚

乡镇文化站仅有两三个人员编制,人员数量不足;又新又大的剧院、美术馆、博物馆,空空荡荡,活动少、利用率低;许多单位对文化人才队伍引进和选拔观念落后……近年来,随着农村文化建设的推进,文化基础不断完善,文化惠民活动更加丰富,然而,相关从业人员增势却逐渐放缓,甚至出现事业编制“零增长”,导致“小马拉大车”现象日益突出。在7月23日上午召开的全国政协“加强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专题协商会上,这一现象引起了与会委员的关注。

“推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人才是关键。当前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在人才数量和质量方面还难以适应现代文化事业的发展,难以为农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全国政协委员、洛阳师范学院院长梁留科开门见山,直指问题。

他表示,目前农村文化人才引进、评价、管理与培训、流动和晋升等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人才数量不足,入口管理制度不完善;未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薪资报酬较少,岗位晋升渠道不畅;人才培训机制不健全,工作人员缺乏必要的岗位培训和职业素养。

与梁留科的关注点相近,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也表示,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的要求与文化人才培养之间存在矛盾,已成为乡村文化事业建设中突出的问题。他认为,加强人才培养能够解决乡村振兴过程中“谁来振兴”的问题。

“必须建立起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培养和保障激励机制,挖掘和培养一批乡村本土文化人才队伍,切实解决农村缺人手、少人才、留不住人等问题,更好服务于乡村文化振兴。”梁留科在会上疾呼。他建议,加快推进农村文化人才立法工作,制定符合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法律法规;创新和完善文化人才选拔机制,开通人才流动的“绿色通道”,建立文化专员制;建立文化人才激励机制,优化评价考核机制,加大公共文化人才精神、物质双重激励;健全文化人才培训机制,将基层文化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吴为山则建议,合理配比公共文化场所编制,让高素质公共文化人才学以致用;在高校、专业院校开展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培训,培养既懂专业,又懂管理的综合型人才;利用各级文化机构开设主题班、短期培训,大量培养各级各类文化人才;建立健全农村文化人才选拔、培养和使用机制,把乡村文化管理人才纳入各级人才培养计划,并予以重点支持,吸引年轻人投身于乡村文化事业建设。

编辑:曾珂

关键词:委员们呼吁关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才荒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