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协商 协商

打造全球创新创业和投资发展首选地——深圳市政协专题协商民营经济发展小记

2019年07月25日 09:42 | 作者:宋啸峰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7月25日电(记者  宋啸峰)“今天每位委员的发言都很充实,我听得还不够,近期安排政府部门跟几位发言的委员面对面再谈一次……”19日,在深圳市政协召开的六届二十三次常委会专题协商“促进深圳民营经济发展”会上,市长陈如桂说,“我会把你们的建议,结合提案、结合当前政府工作和下一步要做的重点事项分解落实,请你们跟我们一起一项一项抓好推动落实。”

为什么委员的发言会引起市长如此重视?

2017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为促进深圳民营经济发展,先后出台了降成本“28条”、营商环境“20条”、四个千亿计划、并形成三个机制、两个平台……这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背后离不开政协委员的心血和努力。

年初,市政协题为“促进深圳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的重点提案再次由市长领衔督办。3月,市政协组织125名市政协委员分为湾区合作、政府服务、社会组织、要素保障四个调研组,召开各类座谈会45场,全面展开民营经济各项重点调研,并形成26万余字的文字材料,为此次专题协商会提出“30条”建议。

“三座大山——‘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制约着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会上,代表市政协调研组发言的张少华委员直面问题,湾区内部壁垒依旧存在、政策措施落地不到位、社会组织发展不充分、产业发展空间急需保障、二房东炒作租赁市场、资金供给渠道狭窄、引留人才优势不明显。他坦言:要推动湾区协同发展,必须破除要素流动障碍;强化政务服务职能,打造优质营商环境;鼓励社会组织发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并加强产业空间保障;改革考核监管机制。

“如何在‘一国两制’制度框架下,为三地在共融发展中实现共建共享共赢。”代表湾区合作组发言的张耀华委员从打破制度性障碍和行政区域壁垒,促进湾区内人流、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等要素的高效流通方面给出了多条务实建议。他呼吁,打造湾区人才发展优质环境,促进跨境人才交流,探索港澳社会保险在大湾区内跨境使用,推行港澳人才普惠政策;推动湾区贸易自由化便捷化,推动湾区货物流通,建立深港两地物流产业融合与错位发展协调机制,完善政府、市场的物流协调对接机制;创新湾区金融互联互通机制,促进深港资金互通,构建多元融资体系,促进人民币跨境流通。

目前,民营企业商事主体超过300万家,创业密度全国第一,成为经济稳增长的主要动力。但与香港和国外发达地区相比,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有限,国际影响作用不强。夏俊委员认为,社会组织是连接政府和企业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对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他提出:要抓好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打造服务民营经济团队;提升社会组织战略水准,引领民营企业走向世界;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社会组织服务活力;强化服务民营经济能力,实现服务民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夏俊的观点,车汉澍委员表示认同,他也呼吁,应重视“工商联+商协会”政企沟通渠道。

会上,相关部门负责人对委员的建议一一做了回应。

“你们的建议很多都有解决方案,相关部门要尽快把委员提案转化为工作成果。希望结合这次专题协商,系统推进营商环境、政务环境、宜居环境持续优化,把深圳打造成为全球创新创业和投资发展的最佳首选地。”边听边记录的陈如桂表示。

“深圳是较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城市,尊重市场、尊重企业、尊重企业家,已成为深圳最具竞争力的优势之一,民营经济的发展为推动深圳经济发展和促进创新创业贡献了不可忽视的力量。”戴北方说。

编辑:付振强

关键词:民营 发展 市政协 委员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