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财·知道财·知道

有人没活儿干,有活儿没人干?

——委员们调研路上遇就业“拧巴事”

2019年07月30日 09:17 | 作者:崔吕萍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求人倍率”,专有名词,指的是劳动力市场在一个统计周期内有效需求人数与有效求职人数之比。当求人倍率大于1,说明职位供过于求;如果求人倍率小于1,说明职位供不应求。这个指标既是反映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是反映整个经济景气状况的重要指标。

C20190730001-zx5

7月22日-26日,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专题调研组在黑龙江省的调研中,“求人倍率”成为地方上的同志与“顶级配置”的调研组成员(共有15位委员参与调研,全国政协副主席高云龙担任顾问、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尚福林担任组长,本次调研将为今年10月中旬围绕“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召开的双周协商座谈会作准备,而“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也被列入今年全国政协十大协商议题)交流时的高频词汇。

为啥大家都说它?因为很多事必须从它说起。

省里提供的数据显示:一方面,城镇就业总量压力不减,从黑龙江全省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的整体情况看,求人倍率在1以下,岗位供给不足,劳动力供大于求;另一方面,就业结构性矛盾又较为突出,该省普通技术工人求人倍率为1.5,高技能人才求人倍率在2以上,有些甚至达到8-9,黑龙江全省高技能人才缺口达到13.5万人。

就业压力不减,说明有人没活儿干;就业矛盾突出,说明有活儿没人干。如此“拧巴”的情况交织,委员们的调研路注定不寻常……

人才流动是正常的,但要注重边疆高寒地区的人才培养政策

“来之前,我也听到过很多黑龙江省就业和社保方面的一些问题,感觉这里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但走了几天,总体来看,这里的就业情况相对来说还是可接受的。从全省情况看,黑龙江省调查失业率超过6%,高于全国5.1%的水平,但低于设定的7%的失业预警线,黑龙江省的失业状况尚处于黄灯区;另一方面,我们也确实发现这里局部地区就业压力还比较突出,个别地区调查失业率超过预警线,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调研组成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莫荣这样表示。

在莫荣看来,黑龙江省过去国有企业比较多,二产发达。随着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区域二产占比萎缩,不仅给地区就业带来压力,更是让地方经济发展面临挑战。“在这里,我们虽然也看到一些不错的企业,但它们目前并没有形成完备的产业链。任何产业都需要产业链支持,一个地区如果产业链不完备,其生产成本就会高,企业能够坚持干下去就很不容易。如果它们不在完善上下游产业链上下功夫,未来很可能无法发展。当然,我也看到了新的发展机会,比如说互联网发展促进了产业链完善,互联网经济带来了新的业态,比如携程在东北设置的后台服务中心,雇佣了2000人就业。因为互联网产业同样的服务中心如果在上海办公和在东北办公其实效果是一样的,但在东北办公,对企业来讲更节省成本。还有就是省里也有企业搞文创产业,这也是好的经济形态,对就业也有拉动力。”莫荣这样说。

未来东北经济怎么走?就业又该如何引领?莫荣认为,要回答好这一问题,还需战略谋划。“当前,就业优先政策已经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定的货币政策并列为宏观经济的三大政策。就业既是目标,其实也是宏观调控手段。解决东北目前遇到的一些就业问题,经济发展的主要关注点应该要兼顾就业问题。当然,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也听到很多人说东北要把人才留住,甚至是拴住。这个事要一分为二来看:一方面,东北发展经济的确需要人才;另一方面,人才流动对中国经济总体有利,因此这个问题不需要太纠结。从国家的角度看,应该考虑对于边疆高寒地区的人才扶持问题,从地方政府的角度看,也要思考区域人才培养和维护的政策,让人才安心在这里工作。另外,学校教育的模式也要调整,不要试图用旧的教育框架去套新的业态。”莫荣这样说。

推动就业的事,政府和市场要形成合力

“几天走下来,我的一个感觉是,黑龙江省就业形势总体平稳,省政府和各级政府都在努力,在落实中央的就业优先政策方面采取了很多办法。当然,这一路走,我们还是听到,大家在讨论黑龙江人力资源流出的问题,我感觉这也是黑龙江从上到下都比较在意的事。围绕这个问题,我有几点思考。”走到哪儿,问到哪儿,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国资委原副主任黄丹华在调研路上不惜脚力和脑力。

在黄丹华看来,围绕促进就业,有几个事要说道说道。

“我认为,谈就业,第一点是要发展经济,通过稳增长来促就业。这方面工作不少:比如传统产业要转型升级,尤其是鸡西市这样的资源型城市;比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以新经济、新业态更多地吸收就业;比如支持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发展,通过产业链延伸,一方面稳定就业岗位,另一方面也能设置更多就业岗位;再比如调整经济结构,深化国企改革、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这些对拉动就业都是有意义的。”黄丹华以点带面。

第二点,在黄丹华看来,解决好结构性就业矛盾还要补短板:“比如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人才培养力度和市场需求匹配的还不够。要落实好中央的要求,深化教育体制改革,鼓励支持加大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力度,提高有效性和针对性;同时,高等教育也要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专业课程设计,强化能力培养。”

第三点,黄丹华认为国家在就业方便已出台不少政策措施,首先要落实好国家已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做好宣介工作,积极推动;同时根据实践和发展,不断完善各项政策措施。

黑土地“长新苗”背后,要看到经济新格局下的就业新机会

“地方上的同志反映了劳动力外流的事,但在我看来,这恰恰是市场机制帮东北缓解了就业压力。政府政策要顺市场机制而为,我们不能去截流这些人。试想一下,如果这些人都不走,就业压力会有多大。当然,市场机制不能解决就业中出现的所有问题,政府也要发挥积极作用。”调研组成员,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说话直来直去。在他看来,人要往外走,腿是拴不住的,要留住人,关键是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拴住他们的心。

“这次调研最令我关注的,还是黑土地上长出来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用王一鸣的话说,这是他来之前完全没有想到的:“比如一些在线票务服务公司看中东北的房租低廉、从业人员普通话发音标准,在黑龙江设立客服中心,把呼叫服务后台放在这里,可以解决不少就业问题。同样,东北还可以吸引金融业和平台公司来发展后台服务,这是东北的一个新方向。”

而更令王一鸣没想到的,是鸡西这样的“煤城”,能够在煤炭产业的基础上,率先发展起了石墨产业、医药产业、生物科技产业等。石墨是电动汽车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鸡西有的石墨企业已经成了美国电动车品牌特斯拉的供货商。可以看出,新产业在东北已经露出了苗头。

“所以我的一个感觉是,拉动就业,在旧摊子上做文章已经很难了,一定要另辟新战场。只有在东北土壤上‘长’出来的新东西,才更有生命力。现在,‘一五’时期的一些项目还在起支柱作用,说明新旧动能转换仍然滞后。什么时候这些项目在对经济和税收增长的贡献上被新经济替代了,什么时候东北经济才能真的焕发出活力,也才能创造更大的就业空间。”作为经济学家,王一鸣对于就业问题有着独特的关注角度。

对于东北的就业问题,王一鸣认为,总量矛盾已有所缓解,而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

首先,新产业发展呼唤高技能人才,东北教育体系的基础不差,但人才留不住,导致“有活儿没人干”。“一个案例是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分校的招生分数,比本部还高,圈里人的玩笑话是,‘儿子比老子长得更大’。大家都知道,深圳没有全国排名居前的大学,但深圳高科技产业全球领先。东北有一流大学,人才却留不住,背后的主导力量是市场机制。”王一鸣举了例子。

其次,国有企业改制和传统产业去产能,下岗职工再就业难,造成“有人没活儿干”。在王一鸣看来,这部分人就业压力大是东北地区的突出特点,对职业技能培训提出了较高要求。

“总的一个看法是,应该跳出就业来看就业,不能只在技术上修修补补,还要在制度供给上下功夫,要有根本性战略性突破。比如在东北,是否可以考虑创办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经济特区,引入全新的机制,先盘活几个点,再以点带面,这种区域战略布局的重大突破,对留住人才、引进人才将是非常有好处的。”王一鸣这样说。

另外,王一鸣了解到,东北一些城市财政比较困难,但同时为了招商引资,政策优惠力度又很大,这就涉及到增强产业发展后劲与解决当前困难的关系。“我们是否可以考虑拿出一部分资金,补贴到下岗职工安置和技能培训方面?”在与地方同志交流时,王一鸣这样说。

编辑:秦云

关键词:促进就业 全国政协 黑龙江 东北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投资建议。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