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沈从文的书法人生

2019年08月02日 16:11 | 作者:​ 洪德斌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沈从文行草条幅

沈从文行草条幅

沈从文先生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专家,但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是一个书法家,以一手高古、简约的章草独步书坛,俨然大家。

一生酷爱写字

沈从文的老家湘西凤凰是一个文化底蕴厚重的地方,当地人学书作画蔚成风气。沈从文从小耳濡目染,喜爱书法。1919年,17岁的沈从文入伍,先后在芷江和保靖当兵,却立志要当书法家。当时沈从文的薪水是6元,每月还要扣除伙食费2元,而他5个月之内竟买了17元的字帖。从此,他的行囊里“有一本值六元钱的《云麾碑》、值五元钱的褚遂良的《圣教序》、值两元钱的《兰亭序》、值五元钱的虞世南《夫子庙堂碑》”。行军途中,只要安顿下来,他就勤奋练字。他在《从文自传》中说,那时有一个理想,就是“胜过钟王,压倒曾李”。“因为那时节我知道因写字出名死了的有钟王二人,活着的却有曾农髯和李梅庵。我以为只要赶过他们,一定就可独霸一世了。”

因字写得好,沈从文经常得到同事和上司的夸奖,成了湘西王陈渠珍的秘书。他还曾被推荐为当时因公死去的芷江县警备队队长段治贤写墓志铭,刻于青石碑上,字体苍劲有力,看似一幅完美的书法作品。

沈从文后来从事文学创作,当了教授,仍坚持练字。在西南联大时,他的学生汪曾祺曾写《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一文,对老师沈从文的书法作了描述:“沈先生的娱乐,除了看看电影,就是写字。他写章草,笔稍偃侧,起笔不用隶法,收笔稍尖,自成一格。他喜欢写窄长的直幅,纸长四尺,阔只三寸。他写字不择纸笔,常用糊窗的高丽纸。他说:‘我的字值三分钱!’从前要求他写字的,他几乎有求必应。”

新中国成立后,沈从文放弃文学创作,转入文物研究。“文革”期间,沈从文手上有五六十个专题研究,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唯一的休息就是每天晚上写写字作为消遣。1978年的夏天,作家荒芜写过几首小诗送给沈从文,其中一首写道:“对客挥毫小小斋,风流章草出新裁。可怜一管七分笔,写出兰亭醉本来。”

到了晚年,沈从文的字越来越被文艺界朋友们看好,请他题名、向他索字的人越来越多。著名书法家、美术史论家黄苗子先生曾有一段中肯的评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沈从文先生经常写古诗十九首以赠亲友,其书法功力至深,予曾获观其早年在行伍时所书某军校碑,豪健潇洒,近李北海。晚年参以章草,自成一家,而益纵肆;其书顺笔所之,有时且加以涂抹勾改,如颜真卿祭侄稿,一扫常规而纯任天然,为历代书法所未见。”

书法轶事见品性

在沈从文的书法生涯中,有几件轶事至今为人称道,从中也可窥见沈从文为人处世的品性,对他有更全面的认识。

1947年,沈从文在天津《益世报》编辑副刊。当时,诗人柯原的父亲患病去世,家里欠了一大笔债,生活陷入困境。为帮助柯原渡过难关,沈从文想到了卖字。于是,他在1947年9月20日的《益世报》文学周刊上登了一则启事:“有个未谋面的青年作家,家中因丧事情形困难,我想作个‘乞醯’之举,凡乐意从友谊上给这个有希望的青年作家解除一点困难,又有余力做这件事的,我可以为这个作家卖二十幅条幅字,作为对于这种善意的答谢。这种字暂定为十万元一张。我的办法是凡要我字的,可以来信告诉我,我寄字时再告诉他如何直接寄款给那个穷作家。”30多年后的1980年,柯原才第一次见到沈从文,此事也被传为文坛佳话。

上世纪70年代,沈从文的母校凤凰文昌阁小学请他题写校名。他思索了一会,说:“我的老师田名瑜先生还健在,他的字写得比我好,应该请他写。”便推辞了。田名瑜是沈从文的老师,也是从文昌阁小学走出的学者、书法家。

1982年12月,沈从文的文集由花城出版社和香港三联书店联合出版,共得版税9700元,再加上平时积蓄,凑足一万元,捐给母校文昌阁小学。当时沈从文每月工资仅200元。学校用这笔钱建了一座藏书楼,准备命名为“从文藏书楼”,请他题字。他赶紧回信说:“绝不能以我的名字命名,这与我希望的完全不同,就叫‘藏书楼’吧!”他只题写了“藏书楼”三个字寄回去。此举可见沈从文的赤热心肠和淡泊心态。


编辑:杨岚

关键词:沈从文 书法 人生

更多

更多